棋例纠纷再掀波澜

时间:2022-09-20 04:07:36

棋例纠纷再掀波澜

棋例是行棋着法的法律性规定,是保证象棋比赛顺利进行的科学武器,也是监督、调节、裁决待判局面的法规。

2007年象棋竞赛规则(试行本),共计七章,棋例独占两章,由此可见棋例是规则中的重中之重。然因其属学术性问题,若想熟练地驾驭它,却有一定难度。在重大比赛中,常因棋例发生争执,影响赛会的正常进行。

就在今年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威凯房地产杯”全国象棋排名赛上,3月7日下午2点30分准时进行了第六轮比赛,开赛40分钟后第八台的谢靖与孙浩宇激战16回合后,形成了如图1形势,以下接走:

17.马三退二 车9平8

18.马二进三 车8平9

19.马三退二 车9平8

20.马二进三 车8平9

21.马三退二 车9平8

22.马二进三 车8平9

双方着法循环不变,形成了待判局面。红方要求裁决,于是停钟。裁判长见这个待判局面较为复杂,为慎重起见,把副裁判长及值台裁判员召集在一起研究。15分钟后裁判长来到第八台双方前宣布,根据2007年象棋规则,红方退马、进马属一打一闲,黑方两步平车是两打,应由黑方变着,不变作负。

执黑棋的孙浩宇如同被打了一闷棍,感觉实在冤枉,态度不够冷静,与裁判争执起来。继续比赛后,黑方坚持不变,被值台裁判员判负,黑方心里不服,拒不签字。后经领导说服,才在记录纸上勉强签了名。

时至今日,孙浩宇仍在网上表白,“如果有棋迷认为我对判罚态度不够冷静的话,我在此诚恳地向他们表示歉意。但是对于该棋例判罚本身,我仍要保留不同意见。”

对于这个典型棋例,众人一致口径是红方所走出的相应两步棋,一步是捉,一步是兑,为允许着法。然而对黑方的走棋性质却大相径庭,有的认为是两闲,有的认为是两打,究竟孰是孰非?这个问题确实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让我们一起对“从捉到捉”追根溯源。

早在《1987年中国象棋竞赛规则棋例细则》第五条就规定:“凡是原来已经捉着对方棋子的子或其他有关的棋子(包括联合捉子中的一个),走动后仍存在捉的(即从捉到捉),应区别两种情况,作出不同处理:(一)形式上和本质上都没发生变化时,按闲着处理。(二)形式上或本质上发生变化时,则按打处理。”举例如图2,并裁决如下:红马长捉。黑方车炮属于联合捉子,黑炮走动前后,黑车均能吃红底马,但避炮以后,已从互相换子,变成能够得子,本质上起了变化。因此,两步走炮均按打处理。二打还二打,双方不变作和。

依照《87规则》,图1中的黑方,两步平车均属从捉到捉,本质上起了变化,由得失相当或得不偿失变成能够得子。因此两步平车均应按打处理。这个裁决结果与图1的裁决结果不谋而合。

《1999年象棋竞赛规则》对从捉到捉作出根本性的改动。第七章第6条规定:“凡是原来已经捉着子或相关子,走动后无新的捉子行为(即从捉到捉),均按闲着处理。”请看下例。

如图3与《87规则》中的棋图大体相同,但裁决上却有了根本变化。《99规则》对这个待判局面裁决如下:尽管黑车依仗炮的保护能吃红方底马,但避炮属于从捉到捉的闲着。而红马长捉无根的黑炮违反禁例,红方不变作负。

小 崔

上一篇:楸枰中的少男少女(17) 下一篇:为业余棋手诊脉(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