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生态与绿色建筑设计的问题

时间:2022-09-20 03:28:05

探讨城市生态与绿色建筑设计的问题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外城市化的发展主要在可持续发展主题下强调三大侧面的问题, 其一是大都市和大都市带的作用, 其二是如何促进大都市发展的管理模式的变化, 其三是如何才能在建设生态城市并实施绿色设计时准确地把握住理念、方法、准则、示范等等项目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生态;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生态城市设计的含义

现代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 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 以生态学、环境 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合理地确定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建设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城市生态与绿化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以生态建设为己任”, 这誓言般的话出自一位著名建筑师之口。某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个大报告厅里, 坐满了建筑界的精英和未来的设计师, 一个高层次的景观设计教育国际研讨会如期举行。率先登台作主报告的是清华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栗德祥教授, 多媒体打出的报告题目赫然醒目:“全面关注生态建设”, 建筑师栗教授关注生态建设, 他认为, 作为一个建筑师应该以生态建设为己任, 全程参与生态建设。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 首先要树立整体的生态建筑观和复合的生态系统观。建筑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人工生态系统, 同时也是自然、人工、文化、社会、经济等共同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在设计中要有全寿命的观点, 不仅仅考虑当前, 还要考虑长远甚至永久; 要充分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 在设计中尽量加以保护; 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这不仅因为生态对于人类和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更在于其十分脆弱; 在生态规划和城市设计中, 要体现生态安全格局的决定性作用。

栗教授提出了一个与过去一些建筑师相反的观点: 建筑设计不能专门选择那些风景优美、环境质量高的地方, 不能在建设中加以破坏。而要在那些环境较差的地方, 通过建设改善生态。基于这些认识, 近年来, 他积极倡导在城市建设领域, 促进建筑学与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城市生态学、自然资源学、森林培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并且力求在设计中努力将成果数字化、定量化和图形化, 以便在对生态

保护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和实施有效的法制管理。如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发展区生态规划中, 他建立了生态资源评价系统, 建成了土地适宜性模型和生态敏感性模型, 特别确定了敏感性地带重点自然保护区域, 编制了土地生态分级控制图: 用湿地森林公园及山地森林公园、京密引水渠以及重点绿色廊道, 共同组成了生态安全格局的绿色网络。

在设计中, 他还提出了一个绿容率的概念, 以此来控制和科学评价绿地生态效益。他认为, 绿量是植物叶片的总面积。绿容率是总绿量除以总建筑用地面积。与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所不同的是, 它不仅仅是一个平面绿地的概念, 还是一个立体的绿化效果衡量指标。在生态规划中, 大量应用了

GI S数字信息技术等, 还提出了“退房还林”、生态化改造的绿色规划原则。即便是在交通规划中, 也应注重进行必要的生态化调整。在上述设计中, 如按照常规, 道路穿行在核心生态保护区中, 至少要建四座桥。经过他的精心设计, 改为只建一座桥, 把对生态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在建筑设计中, 更应注重生态设计。如按照生态学的观点主持设计的超低能耗楼, 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有望成为2008年奥运会使用的办公楼。在这个设计中, 栗教授不但使用了围护结构以及可呼吸幕墙, 以便遮阳、隔热、透光、通风,还应用了植物屋面和垂直绿化; 在室内环境控制中, 不但采用自然的通风采光, 还将绿化引入了室内, 建立了生态舱和空中花园。美国已经有学者研究证实, 人和植物在一起, 可以产生一种平和的心态, 使情绪放缓、肌肉放松, 有利于身心健康, 而且几分钟即可见效。所以, 在设计中, 他总是把人与自然、人与植物的关系摆在重要的位置, 在温泉生态办公区的设计中, 他通过植物的布局和配置, 力求达到绿容率的要求,保证植物生态功能的发挥; 营造人工湿地和透水地面, 使雨水得到有效的回收或自然渗入地下, 同时改善景观环境; 对建筑物的环境进行了优化设计, 增加了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3、绿色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 1 保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要对人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确保建筑内及建筑周边的人群健康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建筑对人群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室内的空气质量,排放到室外的气体是否有害,建筑室内外的噪音、热辐射等等。在设计中应该尽可能的采用无毒害或毒害较低的建筑、装饰材料,如非环保型涂料、壁纸、板材等会含有过多的甲醛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地毯、壁毯等布艺装饰会不易清理,有大量细菌滋生等,这些都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在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合理的自然通风,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促进空气流通,能够提高人体的舒适性; 合理的自然采光,即能提供一个卫生、健康的室内环境,又能提高建筑空间的视觉美学效果,同时还起到了节约能源的效果;建筑使用的色彩除了有特别的要求和目的,应该尽量使用易被人接受的色调,例如以前在北京就有过一个住宅项目,立面采用了好几种色彩比较艳丽的涂料,结果被附近的老人投诉,理由是这些色彩过于强烈,看到后有晕眩的感觉。

3. 2 合理利用资源

(1)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太阳能的利用正在逐渐普及,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在很多住宅项目上都用的比较多,在某些公共建筑中如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光电玻璃、太阳能电力墙等也逐渐尝试采用。风能是另一种开发利用较为方便的清洁能源,除了现在普遍采用的屋顶无动力自然风机的应用外,还可以采用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这些都是比较好的清洁能源利用方式。

(2)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和积极回收利用旧建筑材料均是可以有效降低资源投入及废弃物产出的有效措施。例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加工好的钢筋因图纸修改而无法使用,混凝土浇筑后个别部位模板取不出来等问题,这就需要设计和施工单位积极配合,采取钢筋代换和优化设计图纸等技术措施以减少原材料的浪费; 而建筑拆改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建筑材料,如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材、砖石、保温材料等,在经过加工和改造后,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也可以重新利用到新的建筑工程中。

(3)建筑中可以适当加大木材、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建筑材料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工程的投资成本,同时还可减轻大量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3. 3 最大限度减少能耗

(1)在选择建筑材料和设备时,不仅要注重今后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效果,还应考虑建材、设备本身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在满足设计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择生产制造能耗较低的材料设备。建材设备等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也会损耗大量的资源,会增大材料自身成本,因此,尽可能的就地取材,选用地方性的材料是降低材料成本、减少运输能耗的最直接手段。

(2)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做好节能设计,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是很必要的,同时也会给使用方节省大量的管理、运营成本。在设计阶段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节能设计,如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平面布局、长宽比和朝向、各种节能保温材料的使用及合理的设备选型等均对建筑节能有着重大意义。

结语

城市生态设计中,绿色建筑在提高建筑的舒适性的同时可以节约资源、降低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使建筑更加环保,更加经济适用。在将 “可持续发展”作为正确发展目标的今天,城市生态与绿色建筑的设计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设计师而言,必须开阔眼界,积极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在设计项目上采用适当的设计手段,设计出因地制宜的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杨荣金.现代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2]朱锡平,陈英.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J]. 财经政法资讯,2007.

上一篇:略谈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下一篇:大体积砼施工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