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实施

时间:2022-09-20 02:18:30

浅论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课堂中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得摈弃传统的教学,因为传统的教育教学大都是低效的,有些甚至是无效的,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教师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地毯式"的练习,"题海战术"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教师必备的法宝。要真正把"负"减下来,把教师和学生从苦海中解脱出来,课堂教学必须是有效的。下面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谈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供读者参考。

一、情境引入要有效

情境的引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引入要有效,不能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引入要么为下面的课堂或要讲解的内容作伏笔,要么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的情境引入才是一堂成功课的开端,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内容时,有教师作了如下的引入: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研究一桩血案。此时,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始大口大口的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华生问:"聪明的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的质量是多少吗?"聪明的福尔摩斯不假思索的回答:"这容易回答。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与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本来这样的引入是很不错的,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后面要学的质量守恒也很有用,但是,他作了这样的引入后,立即就回到课本中,讲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的猜想,而后又开展了几个实验研究......这样的引入显然就是无效的或说是低效的。如果,接下来再进一步提问:①同学们!你们说福尔摩斯的说法是正确的吗?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②你能设计出几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这样,与后面的教学就很自然地接上了。

二、课堂提问设疑要有效

学生在学习中就是在不断地产生问题并不断地解决问题,若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无效的或是低效的,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如,学生只要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或选A、B、C、D之类的,或者其它的二选一三选一的,学生就用不着去想也能嘣出一个答案,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讲究有效性。所谓有效性的提问就是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给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问题,要努力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般地,有效性问题都冠有这样几个字:"为什么......"、"如何......"、"怎样......"、"请你自己设计......"、"如果是你,你会......"等等。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做了白磷燃烧的实验后,问:"变化前后质量相等吗?"这就是无效的提问或低效的提问,学生可不用想就能回答"变了""没变"。如果这样问:"化学反应前有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了哪些物质?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应计算哪些,反应后的物质的质量应计算哪些?前后的质量有什么关系?"这样一问,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就大得多了。学生不得不去思考,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激活了。

三、习题巩固要有效

传统的习题巩固的方法大都是通过"题海"练习来实现的,这样的练习是低效的,甚至有许多是无效的。那么怎样的习题才是有效的呢?有效的习题巩固就必须选好习题,所选的习题必须是少而精,且必须还要与本节课所要检查的知识紧密相联,尽量达到以最少量的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投入最少的精力得到最大的收获。例如,学完《质量守恒定律》后,就可以设计如下练习题:①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质量有何变化?为什么?②氯酸钾受热后剩余物质量与原来比有何变化?为什么?③氢气在空气中点然前后质量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试着从微观角度解释之。这样就通过很少的几个题就检查了很多东西。达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的目的。学生不累不苦,教师也就会不累不苦。

总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当前必须要做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事业和祖国的前途。课堂教学有效了甚至是高效的了,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就解放了,教师也就解放了,这才是真正"减负"。

上一篇:浅谈农村七年级英语的口语教学 下一篇:打倒高中数学课上的“两面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