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江苏省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0 01:33:23

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江苏省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中的应用

【摘要】依据省人均GDP将江苏省分为新的三大区域: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中等地区以及经济落后地区。分别对三个地区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方差分析得到:财政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中等地区显著,而在经济落后地区不显著。

【关键词】财政支出 区域经济增长 方差分析

一、理论方法

方差分析的实质是通过分析数据的误差来源,进而检验多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同。方差分析一般要求满足3个基本假设:各个总体应该服从正太分布;各个总体的方差应该相同;观测值之间是独立的。其中,对正太分布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对方差齐性的要求很严格。根据上述三个基本假设,方差分析对各个总体的显著性差异的推断就可以转化为对各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的判断了。

二、实证分析

财政政策有效性是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从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角度看,财政政策是调节短期需求的主要政策之一,而从经济增长角度看,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总供给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对于研究指标,选取以2006年为基期的“实际人均地方财政支出”来衡量地区财政支出,以2006年为基期的“实际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用2006年到2010年“人均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率”以及“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财政支出的增长和经济增长。搜集和整理《江苏省统计年鉴》上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对经济发达区域,依人均财政支出增长率15%以下、15%-20%、20%以上将人均财政支出增长率分成三个水平,对各个水平分别抽取两个市。利用spss13.0进行单因素随机实验,得到: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发达区域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显著。水平1与水平2,水平1与水平3之间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存在显著差异,而水平2与水平3之间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水平1的影响小于水平2和水平3,说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经济中等区域,依人均财政支出增长率30%以下、30%以上将人均财政支出增长率分成两个区组,去除异常值。单因素随机实验得到:p值小于0.05,表明经济中等区域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水平1的影响小于水平2,说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经济落后区域,依人均财政支出增长率30%以下、30%以上将人均财政支出增长率分成两个水平,去除异常值,对各个水平分别抽取2个市。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得到:p值大于0.1,表明经济落后发达区域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考虑到经济落后区域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分组的问题,故又对经济落后地区重新进行分组,但是结果还是一样。这说明经济落后区域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三、结论与建议

由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显著的,且其力度的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原因之一。财政政策力度强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比如苏州、无锡、常州,而财政政策力度弱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较为明显的是宿迁、淮安。为了促进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筑和谐社会,财政政策的力度应该向不发达以及落后地区倾斜,尤其对宿迁、淮安、连云港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经济基础相对较差,政府投资严重不足的地区,财政政策力度不仅要加强还要体现灵活、不仅要坚持还要持久。

参考文献:

[1]靳春平.财政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与地区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7,(07).

[2]杨益民.区域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高教与经济,2006,(03).

[3]马娟,杨益民.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协方差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5.

上一篇:关于零件数控加工的研究 下一篇:中国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