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仁科:几经挣扎未脱甲骨文掌心

时间:2022-09-20 01:25:32

“你们注意到埃里森有多么反复无常了吗?一会儿说要取消我们所有产品,一会儿又说不。一会儿说解雇我们所有员工,一会儿又说不。一会儿说要射我的狗,一会儿又说要射我。”

2003年9月15日,时任仁科(Peoplesoft)公司总裁兼CEO的康可为(Craig Conway)这样评价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甲骨文当时打算收购仁科公司。

过关斩将杀到甲骨文面前

“我的成功是用时间累积出来的。一路走来,我曾经犯了很多错误。”大卫・杜菲尔德这样说。

1987年,47岁的杜菲尔德创建了企业应用软件公司仁科。这是他的第四次创业,他把房产抵押出去。但他对此并不担心,因为他清楚自己正在追求着什么。当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势头,大量公司的业务不断拓展,对管理应用软件的需求激增。仁科成立后,开发了面向企业的全线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涉及财务、材料管理、物流、供应链规划、制造与人力资源等企业运营的各个层面。

杜菲尔德认为,做公司犹如做人。他在解释为何福特公司会把订单下给仁科时说:“福特公司不会由于我们的软件特性和功能而选择我们。福特公司选择我们是因为:第一,他们喜欢我们;第二,他们信任我们。他们感到这是一种联姻。”

杜菲尔德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在许多业界论坛进行有见地的发言后,他都会留下直拨电话,便于客户直接和自己联系。他曾说:“我们在帮助用户安装和使用仁科产品方面,花了用户很长时间和大量金钱,所以我不得不努力维护仁科公司的形象。”

1994年至1997年,仁科年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美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1997年,杜菲尔德功成身退,卸下CEO一职,只留任董事长。

仁科顺风顺水地跨过千禧年,在2003年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并购,准备以15亿美元买下J.D. Edwards公司(简称为JDE)。完成并购后的仁科将把业务扩展到20多个国家,其客户群将包括服务、制造、销售等领域的公司。

时任仁科公司总裁兼CEO康可为说:“JDE与仁科的合并对客户来说是件好事,我们既万分激动又满怀信心。”JDE总裁兼CEO Bob Dutkowsky说:“两家公司的员工将分享为客户服务的文化热情。两家公司的整合向实现‘使客户更强大’的目标跨越了一大步。”

然而,仁科并购JDE公司的计划,让一个人很不爽。这个人就是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

埃里森的扩展版图

“成功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所有人都失败了。”这是埃里森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上世纪90年代,甲骨文在客户机和数据库市场占据领导地位后,其目标是与微软一较高低。“我和盖茨之间的战争不是个人的事,是全世界的事。”,“罗马帝国都会垮掉,凭什么微软不会?”,以及“IBM是昨天,微软是今天,甲骨文是明天。”,都是埃里森的名言。

埃里森言语似乎很夸张,但其经营策略却很务实。他曾说:“可口可乐的市场建立好后,你知道百事可乐要花多少钱才能夺得可口可乐1%的市场?非常非常昂贵!”所以他不会贸然进入微软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优势地带,而是以自己强势的数据库为根据地,向应用软件领域扩张。

在应用软件领域,SAP曾是甲骨文的合作伙伴,双方视对方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抱团打天下。但当埃里森发觉自己有能力侵蚀伙伴的市场时,就毫不犹豫地开发自己的ERP、CRM软件。为了获得利润,甲骨文毫不手软地把合作伙伴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埃里森不仅在公司层面上为甲骨文培养大量的竞争对手,其内部的竞争机制也将大量的前甲骨文员工变成敌对者。埃里森自己曾说:“任何一笔生意,都可能有5个竞争者,其中3个可能是甲骨文公司内部的。”甲骨文的一位前销售副总裁曾评价说:“为埃里森工作就像骑着老虎,不管路途如何危险艰难,你必须紧贴老虎背,如果你掉下来,老虎会把你吃掉。”

甲骨文公司的顾问艾格・西尔说,“埃里森比硅谷任何人创造的百万富翁都要多。但这些人非但不感激他,反而最终都成了他的仇家。”

康可为就是这样一位“仇家”。他曾在甲骨文工作过8个春秋,在1993年负气离开了甲骨文。此后,他和埃里森在公开场合多次发表敌对观点。

仁科和JDE都在埃里森的火力打击范围之内,只不过当时埃里森的主要对手是SAP,仁科和JDE排在后面。市场格局保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当势头正猛的仁科打算并购JDE时,既有的竞争格局被打破了。一旦并购完成,仁科的势力就会大增,锋芒直逼甲骨文公司。

埃里森对此不能忍受。他迅速出击,在仁科传出并购JDE消息的第二天,就通过中介公司向JDE公司董事会暗送秋波,表示他也有意收购JDE公司。但和甲骨文有着很深隔阂的JDE公司一口回绝,快速地投向了仁科怀抱。

埃里森很恼火,决定釜底抽薪。他迅速布置了一个更大的棋局。2003年6月6日,甲骨文宣布准备以51亿美元收购仁科公司。

康可为获悉后愤恨地说:“甲骨文的这项提议简直是万恶不赦。这是甲骨文一向以来唯我独尊的又一表现。很显然,甲骨文这么做是为了阻碍我们收购JDE。”

埃里森则表示,甲骨文这样做并非空穴来风――约一年前,仁科曾与甲骨文接触,洽谈“将仁科应用软件与甲骨文相关业务合二为一”的可能。

但康可为随即否认了该说法:“我们从未与埃里森谈过出售仁科或与甲骨文合并的事宜,我们当时希望甲骨文放弃应用业务,改为销售我们的产品。”

一条狗引发的口角

“康可为错以为我要射杀他的狗。我爱动物,如果他和狗并排站在一起,而我只有一颗子弹,相信我不会射击那条狗。”埃里森曾于2003年7月10日这样说。

埃里森何出此言呢?

原来在提出收购仁科的要约后,埃里森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甲骨文这次收购获得成功,甲骨文将无意保留仁科的品牌,不会积极销售仁科的产品给新客户。

康可为对埃里森咄咄逼人的说法回击道,甲骨文收购仁科但抛弃其产品的建议,就像有人先要买你的狗,然后再将其拖出去并射杀一样。康可为自己有一条拉布拉多猎狗。

业界人士认为,埃里森此番表态可能会冻结仁科的市场,消费者在选择仁科软件时会很犹豫。康可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他表示,仁科消费者一直是支持仁科,对甲骨文的收购持反对态度,“消费者给我们的电话和电子邮件回话是一致的,他们询问‘我们能够帮助做点什么?’”

总得做点什么,这就是仁科此时的想法。仁科加快了对JDE的并购进程。为尽快完成购并交易,仁科将收购价格提高至17.5亿美元,并将交易方式由全额股票交易改为股票与现金结合的方式,这样就无需召开股东大会进行表决。而且,仁科准备为购并JDE再发行将近5300多万新股。这就意味着甲骨文收购仁科的总成本将由原来的63亿美元提高到73亿美元。这些举措将使甲骨文为并购仁科付出更高的代价。仁科力图打消甲骨文的吞并念头。

但埃里森的倔脾气上来了,执意要买。

企业应用软件咨询专家约书亚・格林贝姆说:“埃里森是一个非常难缠的竞争对手。我认为他的收购计划充满敌意,没有其他目的。”

仁科为了摆脱甲骨文的纠缠,继续出招,向加州法庭提交书,指控甲骨文从事不公平商业行为,非法影响仁科的现有客户以及潜在客户,毁坏仁科产品的声誉。与此同时,JDE也分别向加州法庭和科罗拉多州法庭甲骨文,指控甲骨文干预JDE与仁科的合并,要求甲骨文赔偿17亿美元的损失费。

局外人此时也纷纷加入战团。作为甲骨文最大的竞争对手,起初被认为会参与竞购的SAP并没有参与其中。不过SAP共同创办人Hasso Plattner表示,他不相信仁科客户会轻易转投到甲骨文的怀抱:“他们一定会强硬地向甲骨文表示,你不可如此屠杀这家公司,这行不通的。甲骨文提供的产品比仁科的差多了。”他还戏称,甲骨文若把自己的产品换成仁科产品还差不多。SAP的发言人马尔库斯・伯纳说:“如果这两家公司的合二为一,可以让我们比较容易看清楚谁是第二名,这样我们就将有机会把拳头更集中到这位对手身上。”

当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财大气粗的微软会挖甲骨文的墙角,抢在其前面将仁科收入囊中。但由于当时微软面临着欧洲反垄断机构的调查,比尔・盖茨对收购一事保持着沉默。

仁科公司曾希望IBM能成为白马骑士救其于水深火热中。但IBM经过一番考虑后,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介入,因为IBM的应用软件领域的合作伙伴包括SAP、Siebel、仁科等公司,选择余地大,仁科并不是首选伙伴。AMR Research分析师布鲁斯・理查德森当时就称:“我不认为IBM会这趟浑水。”

噩梦完结

“你们可曾有过没有止境的噩梦?我们有――我们的噩梦已经持续了15个月。”2004年9月21日,康可为在仁科用户大会这样说。

这一年的2月26日,美国司法部反垄断部了甲骨文,以阻止甲骨文单方面收购仁科。康可为当时舒了一口气:“这一天终于如期而至,是甲骨文放弃收购的时候了。两个公司应该把精力放在市场竞争中。”

可是埃里森不依不饶。从2003年6月开始,甲骨文数次提高对仁科的收购价格。不仅如此,甲骨文还计划在仁科的股东大会上,将5位自己提名的董事加入到仁科的董事会中,从而掌握对仁科的控制权。有鉴于此,仁科董事会致信股东:“您投资的公司的未来以及您的投资回报正在面临危险,我们敦促您现在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投资,就是选举公司现任董事会提名成员,而不是选择甲骨文提名的成员。”

起初仁科公司董事会坚定地站在公司CEO康可为的身后,屡屡拒绝了甲骨文的收购价格。2004年5月25日,面对甲骨文进一步提高了的收购价,仁科董事会认为,这个价格仍不能反映仁科的实际价值。与此同时,董事会还收集到花旗环球金融和高盛两家咨询机构的意见,它们均认为从财务角度看,甲骨文的报价仍不到位。

6月底,仁科使出了透着玉石俱焚决心的一招,声称:“如果任何收购行动导致仁科生产线停产,或在软件到期前终止技术支持,仁科将向客户支付2~5倍于授权使用费的赔偿。”此项承诺在刺激销售的同时,为阻止甲骨文的购并设置了新壁垒:任何退款责任都将落在收购者身上,而非仁科。

然而甲骨文不为所动,埃里森坏笑着说,他不在乎再等上几年,一定要把仁科拿到手。随着甲骨文报价的不断提升,仁科股东的态度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甲骨文首席财务官杰夫・亨利在谈判期间曾说:“我们从很多仁科股东那里得到了暗示,只要我们提高收购价,他们就会考虑出售手中的股份……”

当年9月9日,美国司法部控诉甲骨文恶意收购仁科一案以败诉收场。甲骨文赢得了因涉嫌恶意收购仁科而遭遇的系列官司的首场胜利。

仁科公司内部也开始出现令人不安的苗头,有人指责康可为疏远其他管理者,搞个人主义。有三位管理人员因不满康可为的领导风格而辞职。

9月底,仁科董事会决定免去康可为总裁兼CEO职务,而且不留情面地称,这一决定是因为对康可为继续领导公司的能力失去信心。康可为黯然离职。离职前,他说:“一年来,我们的价值观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我们在整合公司的各种资源。我们没有也永远不会退缩。”

与此同时,仁科公司宣布,董事会通过表决,决定任命仁科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杜菲尔德担任公司CEO。杜菲尔德的回归又燃起抵抗甲骨文并购阵营的信心,他们认为:“杜菲尔德回来,可不是为了把公司出售给甲骨文的。”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业界对已62岁的杜菲尔德的质疑。虽然他看上去很想维持仁科的独立性,而且他在客户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比康可为更受员工欢迎,但是他似乎无力在甲骨文带来的巨大压力下引导仁科复苏,股东们只是希望能在埃里森失去兴趣前卖个好价钱。

杜菲尔德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被多种力量牵引到谈判桌前。作为对自己创办的企业有着强烈感情的公司创始人,作为最大的股东,他来进行谈判比聘请的CEO更具说服力。此时,他要做的只是争取一个好价钱。有知情人士称,面对杜菲尔德,在谈判中,“埃里森最后做了一次伟大的退让”。

2004年12月中旬,历时18个月的甲骨文收购仁科大战终于落幕,甲骨文公司最终以103亿美元抱得仁科归。

并购后,埃里森得意地说:“刚提出要收购仁科的时候,很多人将我们比作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但我们最终拥有了仁科。这种感觉太棒了。”

当时,埃里森的对手们对这项收购并不看好。SAP一位高管曾说:“收购就像跳飞机,跳出去比较容易,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地面上。着陆才是最难的动作。”

角逐在线战场

“甲骨文确实做得很好。坦白地说,我觉得很欣慰。我在仁科工作了17年,我当然希望产品得以保留,也希望客户可以享受我们的劳动成果。 ”2010年4月,仁科创始人大卫・杜菲尔德对甲骨文收购仁科6年后的局面这样评价。

评价归评价,年迈的杜菲尔德仍雄心勃勃地要向甲骨文发起挑战。早在2006年11月,他创办了“工作日”(Workday)软件公司,公司的产品定位于ERP在线软件服务,其商业模式类似于网站,不过杜菲尔德的网站主要侧重于客户关系管理业务,竞争对手仍瞄准甲骨文公司。

回忆当年收购时的情景,杜菲尔德不无遗憾地说:“当时仁科的情况有些失控。如果再有一两年的时间,也许我们就能挺过去,那么现在我很可能仍然呆在仁科。”

记者手记

大视野里的半渡而击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出自《孙子・行军篇》。

埃里森对仁科发起的袭击,选择的就是仁科启动并购JDE公司进行时,暗合半渡而击之兵法。仁科进行反击,甲骨文再出招,18个月的收购战高潮迭起,美国《商业周刊》当时曾感叹:“连好莱坞都写不出如此精彩的剧本!”

时过境迁之后,我们在继续观看甲骨文的系列并购与布局时,可从中悟出埃里森当年收购仁科时的战略视野。

千禧年之后,IT产业面临着新的格局变化,互联网应用层面的公司呈现时尚化和流星化的特点,雅虎、Myspace、Facebook、Groupon等公司快速划过天际,但不具有成为百年老店的内在气质。基础设施公司则呈现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惠普、联想、戴尔、宏等竞争惨烈,利润空间极度压缩。而可长期发展、利润最丰厚的一块就是软件领域。但软件产业在成熟化的同时,寡头垄断特征明显:卖方数量少,行业进入壁垒高。Oracle、IBM、微软、SAP俨然就是软件产业的垄断四巨头,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提供包括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在内的全线软件产品与服务。

这个产业特征在甲骨文发起收购仁科的2003年,已然成型。当时的甲骨文在这四巨头中比较脆弱,其立足的是数据库市场这一相对具有优势的狭小领域,而另外三家则都有一块比较稳固的根据地。不过2003年的市场上,四巨头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缝隙,包括仁科、JDE、BEA、Siebel等中型公司悠游其中,埃里森麾下的甲骨文要壮大,势必要吞噬这些中型公司来获取养分。甲骨文的数据库基石虽然不如微软的操作系统那样具有侵略性,但其影响的是黄金市场――企业级客户群,而这些客户同时又是ERP、CRM等应用软件的使用大户,甲骨文很容易以数据库产品为前出基地,实现从核心扩张的策略。

埃里森当时采取的扩张手法连贯但有空隙,这种策略的优势是可快速跑马圈地,劣势是留下了市场空档容易被对手切入,早年埃里森抢占数据库市场曾因此吃了大亏,一度公司面临破产。但2003年的埃里森已今非昔比了,甲骨文在圈下一块市场后,会回填空缺,并购仁科就包含这样的目的。当时甲骨文虽然推出了自己的管理应用软件,但其性能尚无法与SAP相提并论,而吃掉仁科,可以补上短板。

因此,从埃里森的战略大视野来看,并购仁科势在必得,仁科无法脱离其掌心。

上一篇:从按手印到以貌取人 下一篇:走向融合“储”变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