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的指导

时间:2022-09-20 01:20:18

谈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的指导

摘 要:《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

关键词:题材;大胆想象;审美体验;合理评价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呼唤创造性人才。因此,开发人的创造精神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指导幼儿的创造性美术活动呢?我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

一、引导幼儿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走进周围生活,在生活中选择题材

艺术的创作素材源于生活和社会,美术活动更是如此。作为老师应懂得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美术活动逐步让幼儿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贴近生活、走进社会,而教师也应走进幼儿的幻想世界,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并为幼儿准备多种体验实际生活的机会,从而使幼儿体会到美术的题材不是由老师定的,它就在自己的身边。那么,我就把美术题材的选择作为幼儿美术教学的切入点,从幼儿的游戏生活、幼儿的日常生活两方面入手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

二、巧用语言提示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观察在美术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幼儿尽管有许多实际生活经验,但无法用绘画方式表现出来。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比较差,在观察中往往凭兴趣出发,注意力不稳定,观察不全面,所以,在指导幼儿观察时,要巧用语言提示帮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1.运用形象化语言,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和习惯

形象化语言能激发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如,我在组织幼儿画“小蝌蚪”时,事先会在教室中挂上小蝌蚪的图片,在自然角养了许多小蝌蚪。环境刺激加形象化语言刺激,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姿态:“瞧!圆圆的大脑袋,细又长的尾巴,一会儿向上游、一会儿向下游,多有趣啊!”又如,画小刺猬,为了能让幼儿画出小刺猬的特征,我会在玩具角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小刺猬,让幼儿观察:“小刺猬的身体什么样?它靠什么保护自己?刺像什么?……”在学画时,可边演示边形象地讲解:“半圆形的身体,一端画得尖些作头部,另一端画得圆些作臀部……身体上的刺像锯齿(附儿歌)”运用形象化语言让幼儿边观察边学画锯齿线。通过实践,我发现巧妙的语言组织会让幼儿对周围事物产生观察兴趣,大大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运用启发探索语言,激发幼儿观察的欲望

从观察简单的个别物体到比较复杂的物体;从观察静止的物体到运动的物体。巧用启发探索语言,组织幼儿反复观察,使他们能在美术活动中不断完善绘画的表现力。在命题画“下雨了”,事先引导幼儿看看下雨时天空是灰蒙蒙的,周围景物的变化,人们的变化:“下雨了,天空发生了什么变化?马路上有什么不同?人们与往常有什么不一样?……”启发性语言让幼儿观察到下雨天的一切场景:雨水不停拍打;干裂的土地变得湿漉漉的;有的地方还有许多小水坑;大人、小孩打着不同的雨伞,穿着不同的雨披,卷起了裤腿等等。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画面的内容自然就会丰富起来。

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活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幅没有想象的美术作品,不会是幼儿的绘画,更不会是好的儿童画。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总是充满着幼儿小小的头脑,他们常把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把自己想象成最喜爱或最崇拜的人。这种幻想反映幼儿急于快快长大,更多地想认识世界,这丰富的想象力恰恰符合艺术创作的原则。幼儿所以喜爱美术,正是因为它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地表现幼儿丰富想象的活动。

四、增强幼儿的审美体验

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难以理解抽象的形式美的规律,他们的审美力具有肤浅性和不稳定性,但是他们对艺术更敏感,更容易受到感染。首先我们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耐心细致地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歌声”“奇妙的感受”等,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和感受,进而使其产生强烈的表现美的欲望;其次让幼儿感悟美术作品的艺术美,艺术美是美术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五、合理的作品评价能激起幼儿创造的积极性

幼儿画画最大的动力来自家长和老师及周围环境的支持,而这种支持莫过于赏识和肯定。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要用自己的任何固定程式作为评价的标准,而要仔细地研究每位幼儿的作品,体验他们的思想情感,理解他们画画的思想和意图,聆听他们绘画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想法与愿望,然后作出公正的、适当的评价。

总之,创新教育是必须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实践工作者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为幼儿打开创作的大门,让他们在这个广阔的绘画空间里自由地进行创作,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愿美术活动能给幼儿带来美的体验、美的感受,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的智慧,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李蔚宜.儿童绘画活动指导.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上一篇:重视动手操作 促进数学学习 下一篇:创建幼儿园“玩转科学”体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