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电影美学

时间:2022-09-20 12:23:38

美学与电影美学

【摘 要】没有美学就没有电影美学,因此,要了解电影美学就应该首先对美学基本知识有进一步了解。美学思想产生于奴隶社会,美学被正式命名是在18世纪中叶,随后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康德、黑格尔、席勒、博克等人都在这个领域留下了他们卓越的思想和丰厚的思想遗存。

【关键词】美学;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37-01

我们说艺术不等于生活,它是创作者在个人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这里需要想象和艺术处理,而没有想象就不会有新颖的创意源源不断滋生出来。我们对于美的理解将直接作用于我们的作品。电影美学也是美学的范畴,为了更好了解电影,我们有必要学习电影美学。

在《电影美学》中,作者认为,电影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电影审美现象。电影美学的研究对象应给予明确规定,这样才能更清晰明确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观者的再创作将带给作品新的生命力,他们把各自的生活经历、个人经验带到作品的解读中,这样,电影美就又进行了一次再创作。

电影审美接受是由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创作者的思路将这一阶段与观者的经历重合,并在作品解读时呈现出新的含义。这是电影审美接受的一个重要阶段。

电影审美接受有时还需要附加的元素介入,比如对于电影相关美学的训练,这将使电影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无论是娱乐片还是艺术探索片,都既有审美因素又有非审美因素。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减弱非审美因素可以增加审美色彩,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艺术非审美的因素在电影中应该受到排斥。

电影美学的研究目的是进行美学分析,电影的专业化与创造力是电影创作的两个重要阶段,电影企业化把电影引向更专业的领域,而电影作者的创造性则是电影创作的源泉。影制作遵循的规律和电影基本美学原理,对于电影的分析往往比艺术美学的分析更加复杂,究其原因,电影不光是对于某种艺术美学的呈现,还涉及生活的复杂性,以及受到社会、心理、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换句话说,人们往往会根据各自的心理感受来解构电影情节,所以,如果研究美学原理是一个通常化的研究,那么,电影美学的研究就是一个特殊化的研究。

明白了研究电影美学史的对象和目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基本的框架,作为电影美学研究时的支撑,这也是给我们制定一个运动的轨道。在对电影进行美学分析的过程中,电影作品显现为一种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又是一个一次递进的单元,即知觉单元,对于电影创作中主体部分进行本体研究,故事单元电影离不开故事,讲述的内容围绕故事发展。这主要针对电影作品的文学性进行再创作。思想是通过故事来表现的,不同的动作可以表现不同的思想,即人采取有理有据的动作实现目的,表现人定胜天,相反则表现一种不可理喻的荒诞。

特征是一个感受性事实,而感受又需要表达,表达分两种,一是非整体性的如《如秋菊打官司》的“纪实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写意性”;二是整体性的,它又分为类型化表达(悲剧、喜剧、正剧)和个性化表达(痛切、沉重、亢奋)。

电影美学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电影作品的系统分析,二是对电影作品的规律性分析。这些框架就如拍电影,导演就算没有剧本也至少要思考该怎么拍。

接下来说说美学中的审美接受部分。首先,电影创作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需要原创性,没有这个基本点,创作将无法进行。对于突然火爆的电影情节和创作点,大批量的模仿者层出不穷。模仿与抄袭的问题一直无法避免。如《锣生门》的成功导致了美国版的《暴行》。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次,电影观众审美接受的制约因素和制约规律。这些因素不仅包括接受者自身的条件,还包括所处的政治环境、文化氛围等。例如,《阿甘正传》在中国凡响平平,在美国凡响却很大。再次,电影接受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美学接受,它同时受到多方面的接受限制。拿电影和小说来比较,电影观赏是群体性的,小说是个体性的,与电影相比,其心理期待和审美体验都有区别,想象和知觉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电影的审美接受源于它产生的时代,人们发明电影,在特殊的时期以特殊的视点接受着电影带来的刺激,人们对于静止画面的接受程度在电影开始之初是不同的。人们在平面时代对于突如其来的视觉刺激,带给电影新的生命,在电影发展道路上,对于生活的再现能力也突破了平面画面的限制,带给人们很大的视觉审美冲击,让电影得以快速的发展。而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被少数专业领域的人士所左右,这也是电影审美接受产生的原因。

上一篇: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画教学改革与发展 下一篇:后中国时代下的顽主青春断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