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09-19 10:07:00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摘 要:由于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很多因素有关,因此,必须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中心、强栽培防病为基础、适期喷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稻瘟病;症状;因素;防治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尤以山区、丘陵地区发生重,只要条件适宜,容易流行成灾。农民也称它为“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等。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1 病原

稻瘟病病原菌是一种真菌,属半知菌亚门的稻梨孢,属子囊菌亚门的大角间座壳菌,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其有性态。

分生孢子梗不分枝,3~5根丛生,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伸出,大小80~160μm×4~6μm,具2~8个隔膜,基部稍膨大,淡褐色,向上色淡,顶端曲状,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五色,洋梨形或棍棒形,常有1~3个隔膜,大小14~40μm×6~14μm,基部有脚胞,萌发时两端细胞立生芽管,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近球形,深褐色,紧贴附于寄主,产生侵入丝侵入寄主组织内。该菌可分作7群,128个生理小种。

2 发病类型及症状

根据发病的时间和受侵害部位不同,稻瘟病可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

2.1叶瘟 在叶片上受到稻瘟病菌的侵害产生病斑,称为叶瘟。病斑的形状、色泽和大小,常与气候条件、病斑新老和水稻品种的感病程度不同。叶瘟病斑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白点型4种。

2.2节瘟 节瘟多在穗颈下第二节上发生,初生暗褐色小点,以后呈一并状扩展到整个节部变黑褐色,病节凹陷,易发生倒折,影响水分和氧料的运输,以致穗部早枯,不能正常灌浆结实,籽粒不饱满,千粒重偏低。早期发生节瘟,会导致白穗现象,病节部常产生灰绿色霉层。发病时期7月下旬到8月上旬。

2.3穗颈瘟和枝梗瘟 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韧为水渍状暗褐色斑点,后渐为环状向上下扩展,最后变成黑褐色。早期侵害的稻穗常造成白穗,晚期手还是籽粒不饱满造成秕谷,影响产量,如遇阴雨及阴湿天气,危害更加严重。多发病于7月下旬到8月末。

3 发病因素

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仅同水稻品种有关,还受气象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等外界环境影响。

3.1气象条件 影响稻瘟病流行的气象因素,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其次是光和风。温度主要影响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湿度则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两者相互关系。一般适温(20℃~30℃)范围内除雨或持续高温(田间湿度在90%以上)的情况下,出现时晴时或早晚雾浓露重,最利于病菌的繁殖,往往引起穗茎瘟的大面积发生。

3.2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技术与稻瘟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中以施肥和灌溉最为关键。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稻株自徒长,叶色浓黑,贪青晚熟,削弱了水稻的抗性,常诱致病害严重发生。

3.3品种的抗性 水稻品种的抗病力强弱,对发病程度关系很大,不同水稻品种的抗性相当悬殊。

4 综合防治技术

稻瘟病的防治应以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品种为基础,切实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主的栽培措施,尽可能消灭越冬菌源,科学合理地药物防治。

4.1选用适当熟期的抗病良种 选择水稻品种时应注意,同一抗病品种不能连续种植,要有计划地引进、更换水稻品种。

4.2种子消毒处理用56℃温汤浸种5 min 用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 d。也可用1%石灰水浸种,10℃~15℃浸6 d,20℃~25℃浸1~2 d,石灰水层高出稻种15厘米,静置,捞出后清水冲洗3~4次。用2%福尔马林浸种20-30 min,然后用薄膜覆盖闷种3 h。

4.3秧苗带药移栽发病秧田、旱育秧、两段育秧在移栽前3~5 d,每667 m2用20%三环唑600倍液60 kg喷施后带药移栽;一般秧田采用三环唑浸秧苗,即将拔起的秧苗倒置于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药液中浸1~2 min后捞起,堆闷20 min后移栽。

4.4加强栽培管理 在本田整地时消灭越冬菌源,处理病谷、病草、消灭传染源。科学管理肥水,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获得高产稳产。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气看天巧施肥,增施磷钾肥,勤喷叶面肥。管水办法是:前期实行科学轮灌,以水调肥,浅水勤灌,以水增温。分蘖结束结合烤田做到促控结合。孕穗期采取深水护胎,足水抽穗。后期千千湿湿,养根保叶。

4.5药物防治 针对感病品种和易感生育阶段,结合田间病情和天气变化情况,适时施药防治。早抓叶瘟,狠治穗瘟。本田防治叶瘟,在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情况下,首次施药不宜过迟。稻株上部3片叶片病率为3%左右时及时施药。

4.5.1叶瘟:7月中旬使用三环唑或富士一号,每亩施用75%三环唑15~20克,兑水60~75 L喷雾,病害严重地块隔7-10 d二次施药。

4.5.2防治,穗颈瘟和节瘟。在始穗期和齐穗期每亩地用40%富士一号100 mL+米醋100 g,兑水20 kg均匀喷雾。

上一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的初探 下一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