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时髦的代价

时间:2022-09-19 10:01:32

作为母亲,我需要给予的,不是约束的枷锁,而是提供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与适当的指导,仅此而已。

往事就像一个不速之客,总在某个你不经意的时刻悄然而至。儿时的我曾异常羡慕同学有一把小提琴,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用小提琴演奏出迷人的音乐。因此,当邻居提到带孩子去学乐器时,我不假思索便答应与之同行,并毫不犹豫地帮5岁的儿子选择了小提琴。儿子的乐感很好,常常让我骄傲并寄予希望。我期待他能圆我儿时的梦想。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与儿子豪情满怀地加入了乐器启蒙的行列。但事实与初衷大相径庭。儿子把小提琴看作是一件玩具,对小提琴的好奇心超过了学习本身。当我们在老师的指点下买回那把价格不菲的小提琴时,他爱不释手,当即跃跃欲试。

就在那个周末,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进了兴趣班。第一周,儿子沉迷其中,甚至拒绝了小伙伴的邀请,一心一意窝在家里制造各种噪音,直闹得大伙头昏脑涨。我当然毫无怨言地忍受,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或许将第一个成为儿子高山流水的知音。

正当我满怀信心憧憬着美好未来时,情况却急转直下。经过一周的把玩,儿子对这个新式玩具已经了无兴趣。每到练琴时,他总是撅着嘴,一副受苦受难的模样。最要命的是,他对持弓、托琴等苦差事毫无兴趣,只醉心于用琴弦与琴弓制造各种不明所以的噪音。

于是,我开始实行高压政策,每天逼儿子练一个小时的琴。儿子迫于压力,他无可奈何地闭门苦练。然而,小朋友们的敲门声、催促声将小家伙的灵魂完全勾走了。

“好吧,休息一下,待会儿再练。”我失望地作出让步。儿子如释重负地扔下琴,我不得不承认,这一次彻底失败了。孩子不是学小提琴的料,煞费苦心强扭的这个瓜实在甜不起来。

到下一次学琴的时候,我与小提琴老师摊了牌,儿子退了学。此时,老师才诚恳地说:“实际上,第一次见您的孩子时,就觉得他不太适合学小提琴,只是当时不好意思打消您的积极性。”

那些为了圆梦而白白扔掉的银子及儿子几番如决堤般汹涌的眼泪,终于使我幡然醒悟:人各有志,不能勉强。作为母亲,我需要给予的,不是约束他的枷锁,而是为他提供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与适当的指导,仅此而已。

专家点评

“我为什么要逼他(她)成为全才?这是多么不现实、多么幼稚的想法。”假如每个父母都会这样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发现自己的不切实际和幼稚,那我们今天的教育恐怕就是另一番面貌了。黄武雄先生在他的书中说:“假如有一天大人不再强迫孩子成为他们想要的样子,这个世界将会不同。”无数教育先哲告诉我们,教育就是谋求人的解放,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他们自己,而不是其他人的样子。然而,我们总是想要弥补自己童年的缺失,跟随别人的潮流抑或害怕输在起跑线上而强迫孩子变成一个完人或者全才。幸好,本文作者和我们分享了她理性和智慧的成长过程,让读者也意识到,我们“需要给予他的不是约束他的枷锁,而是为他提供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与适当的指导,仅此而已”。

上一篇:发挥创新潜能抓好实验教学 下一篇:也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