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教学中音乐理论的重要性分析

时间:2022-09-19 05:51:01

小提琴教学中音乐理论的重要性分析

摘 要:本文介绍了音乐理论的内涵,阐述了在小提琴教学中重视音乐理论的原因和缺乏音乐理论会引起的问题,并从学生自身艺术风格和艺术修养、技术方面、学科理论与学科发展三方面分析了学习音乐理论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理论;小提琴教学;原因

将音乐理论应用于小提琴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提琴知识,提高练习效率与技能水平,还能避免因缺乏音乐理论而出现视谱能力差、背谱难等情况。因此,广大音乐教师应当认识到音乐理论在小提琴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小提琴技巧。

1 音乐理论的内涵

音乐是一门人类不断研究的学科。从广义上而言,音乐是由许多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声音,其具有艺术感,并且能使人感觉愉快。通常情况下,有时间性地组织若干个无声和有声片段,将各个音阶的和声、旋律、节奏有机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音乐。音乐具有各种各样的传播载体,不仅有传统的现场演奏和样式丰富的乐器,还有电脑合成的混音,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加工后的音乐又在各种现代化载体间传播,如收音机、电脑、电视、MP3等,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音乐理论的内容以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为主,各项内容并非独立存在,均相互联系而且不能分割,无论缺失哪部分理论都会导致其他理论的学习受到影响。例如,学生没有扎实掌握乐理的基础理论,那么在学习和弦基本理论时也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甚至无法掌握新内容,更加无法辨别和音的各个基本机构单位。在音阶方面,和弦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分别是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与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要学习一门乐器,并且在该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养成内在的艺术修养,必须先学习音乐发展史与包括音名、高音、泛音、基音、共鸣、音色等内容的音乐理论。除此之外,每个音乐家所喜爱的音乐艺术派系与演奏时的音乐风格都是不同于他人的,了解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音乐发展史以及音乐理论的形成,有助于其形成独特的音乐创作特征及演奏风格,避免一味地模仿而毫无特色。

2 在小提琴教学中重视音乐理论的原因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理论教学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是最先与学生接触的,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特别是一些基础理论,才能理解和学习其他内容。小提琴教学也同样如此,学生学习小提琴的重要基础就是学习音乐理论,以此为前提,才能更好地掌握小提琴的基础技能,学会独立创作,形成独特的演奏与创作风格。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小提琴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并不重视音乐理论教学,将理论看作“纸上谈兵”,只注重实践,认为掌握小提琴的练习方法与技巧后自然能够学会创作与演奏技巧,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小提琴人才,并最终成长为出色的小提琴艺术家。这种传统、陈旧的观念和不端正的态度导致小提琴教学的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无法有效提升音乐修养与音乐创造能力。

在小提琴教学中,缺乏音乐理论教学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降低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而言共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传授小提琴技巧会导致学生一味学习和模仿,在演奏时缺乏创新性,形式单一,无法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难以提高小提琴艺术的创造性,甚至会使其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只有多渗透音乐理论,不断熏陶学生,才能促使其养成较高的艺术修养与自己的演奏风格,有足够的资格与潜力成为一位优秀的小提琴艺术家。第二,单纯教授小提琴技巧会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变成反复、机械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学习新知识和技巧的速度慢,还可能卡在某一项内容上停滞不前。不讲解音乐理论而单纯传授小提琴技术会导致学生在不了解音乐理论和小提琴的情况下展开学习,薄弱的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质量不佳,学生在学习技术时难以获得理想效果,部分学生还会遇到背谱困难、视谱能力差等问题,影响后续学习。没有音乐理论进行指导,小提琴教学仿佛“空中楼阁”,没有坚实的基础,又失去掌舵手的船,没有前进的方向,只能倒退或偏航。第三,不讲解音乐理论而直接传授小提琴技巧会影响整个学科的进步,造成小提琴研究的进展受到影响,小提琴艺术发展的可持续性无法得到保障。最近几年,小提琴教学领域并未出现非常有意义的、里程碑性质的研究,导致小提琴的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该专业教学也无法取得较大的发展。

3 音乐理论在小提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乐器的重要基础,就是学好音乐理论。然而,当代社会的音乐教育中却不乏“轻视理论,重视技能”的情况,造成大部分学生缺乏扎实的音乐基础,在练习乐器时效率不高,同时还会大大影响其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因为不了解音乐理论,特别是没有学习音乐的发展历史,导致学生无法承担起传承艺术的任务。所以,必须重视音乐理论在小提琴教学中的作用。下面笔者从三方面分析音乐理论在小提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期为教学提供借鉴,改善教学质量。

3.1 培养学生的艺术风格与修养

学生通过学习与了解音乐理论,尤其是著名小提琴艺术家的生命事迹、主要作品和小提琴发展史等,能够在无形之中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逐渐形成自身的音乐风格与修养,在自主创作时能够更有艺术性与创新性,不只是掌握几种固定的小提琴技巧。

3.2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教师在小提琴教学中讲解音乐理论,尤其是发音原理、基本结构和发展历史等,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小提琴,并且能运用此类理论知识快速掌握练习小提琴的基础方法、要求,以及基础练习的技巧,改善学生的练习与学习效果。例如,在正式授课前先向学生介绍小提琴的主要结构与制作材料:琴弓、琴弦、琴马、挂弦板与弦轴共同组成琴弦系统,共鸣箱、指板、琴颈与琴头共同组成琴身。琴弓和琴弦的制作材料分别是马尾与金属丝,而琴身则为木质结构,为得到最好的音色最好采用云杉与槭木。这样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小提琴及其发音系统和原理,

3.3 促进小提琴专业学科的发展

缺乏音乐理论对于学生而言,会使其今后对学科理论的研究受到影响。在研究小提琴学科时,如果缺少音乐理论的支撑,学科研究就像是没有基础的楼宇,随时有被的可能性。从教师方面而言,跳过音乐理论教学而直接开展小提琴教学,会导致专业教学的理论建设受到影响,小提琴专业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4 结语

音乐实践是音乐理论的来源,同时后者能够有效指导前者,在实践中运用音乐理论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而实践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检验与补充音乐理论,使之逐渐完善,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了迎合社会需求,教师需要有机结合音乐理论与小提琴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从而推动小提琴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乙桐.浅析音乐理论对于小提琴教学的重要性[J].音乐时空,2014(1):158.

[2] 田媚娜.浅谈高校音乐教学中音乐理论知识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5(01):139.

[3] 刘玉霞.以舞台演奏为导向,探索艺术教学的新途径――小提琴系列教学音乐会研究报告[J].齐鲁艺苑,2015(1): 42-43.

作者简介:袁薇(1979―),女,辽宁人,沈阳音乐学院大连分院管弦系讲师,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

上一篇:酒钢炼轧厂SGRS工艺探索实践 下一篇:做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