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发展民营文化企业路径

时间:2022-09-19 05:40:44

中小城市发展民营文化企业路径

随着我国民间资本的壮大和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日益成为中小城市文化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目前,多数中小城市的民营文化企业仍面临发展的困境,文章以河北省的典型小城市―承德市为例,研究中小城市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经验,探讨中小城市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合理路径。

中小城市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民营文化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更是中小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和升级的活化剂。较大城市而言,中小城市地处文化产业集群的边缘,面临人才、资金、技术、信息、交通等各方面的不利因素。中小城市的民营文化企业具有很多普遍特征: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产业布局分散,区域品牌难以形成。但是这些城市区域特色明显,往往人文和旅游资源丰富,也为这些城市的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在此背景下,中小城市的民营文化企业必须依靠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培育,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通过对承德的实证研究,探讨地方政府引导和扶助民营文化企业的经验和方法,以期为其他中小城市发展民营文化产业提供参考。

承德市民营文化企业现状的实证分析

承德市地处河北省最北端,背靠蒙辽,处于华北和东北、西北的过渡地带。该市在部署文化强市战略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优势,利用独特的经济结构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我们可以通过利用迈克尔的SWOT分析法,对比分析承德市民营文化企业发展面临的各方面因素。

承德市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SWOT分析。

第一,发展优势。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承德市是河北省矿产资源大市,钒、钛、黄金、白银、铜、铁等金属矿和石灰石、莹石、沸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在全省中都占有重要位置。承德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绝佳优势。

民营经济的引擎动力强。改革开放以来,承德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振兴地区经济、促进就业、产业升级的主力军。到2012年底,承德市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7.1%,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总投入的58.1%。承德市的民营经济以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凭借国内外市场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可能持续充当承德市民营文化企业快速升级的引擎。

第二,发展劣势。文化产业基础薄弱。承德地处文化产业的中部集群和西部集群的交汇地带。该市文化产业起步晚,发展基础薄弱,体制不完善,发展观念滞后,其民营文化企业主要集中于资源型文化产业,如文艺演出、文化艺术培训、美术品推介、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服务等,而其它文化产业门类如创意内容产业几乎没有,这种文化产业的结构导致承德市的民营文化企业缺乏内生性的动力和创新能力。

毗邻京畿放大吸纳效应。承德市与京津的地缘联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区域文化产业资源的流失。承德在地理上紧邻北京、天津两大文化产业中心城市,受大城市吸纳效应的影响,各种生产要素被吸聚到大城市,导致承德市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始终面临人才、资金、知识等文化产业资源严重匮乏的窘境。

第三,发展机会。文化优势引领经济转型。长期以来,承德市主要依靠矿产资源采掘和冶炼压延加工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为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承德市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作为发展目标,精心培育高端旅游业。政府助推矿业民营企业介入文化旅游产业,目前,以皇家、生态、民俗、文化旅游为主体,以休闲旅游为重点支撑的旅游产业正在成为促进该市经济加速转型的“助推器”。

创建生态城市品牌。多年来,由于担负着为京津保水源、阻沙源的重任,承德市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双重压力,对资源的依赖和捆绑一度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桎梏。近年来,承德市确立了建设生态名城的战略发展思路,于2009年制定和实施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并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承德市以良好生态创城市品牌,依托城市生态和环境资源,促进生态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构建现代交通体系。近年来,承德市为解决交通落后这一“瓶颈”,建设“一市连五省通三港”区际铁路运输通道和通往天津、唐山、辽宁等地的高速网。目前,承德市已成为面向京津、通达辽蒙、辟通港口的交通枢纽。承德市积极改善交通和物流环境,有利于营造企业经营和项目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发展挑战。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近几年,承德市迅速发展起来的多数民营文化企业规模小,大中型企业多为综合企业,文化业态只是其经营产业中的一部分,而且其在承德的投资也主要依托旅游文化资源,比如承德鼎盛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依托双滦元宝山风景区的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项目。另有一些大型文化产业投资项目也主要依赖第一、二产业的民营企业的投资。从宏观看,承德的民营文化企业业态布局仍不成熟,企业过度依赖文化和生态资源,欠缺产业化的内生性动力。

政府引导和监管缺位。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承德也经历了由于政策和制度落实不到位而造成的文化产业被利用的困局。地方政府急于发展地方文化旅游业,往往以较低的准入条件招商,有些项目的民间投资方以文化产业为名暗中圈地,或者运营过程中转用贷款私自开发其他房地产项目。政府早期疏于监管是造成这种困局的重要原因。

地区文化产业观念的局限。受地区的传统产业发展观念影响,承德作为河北省重要的矿区和传统的经济落后市,一直比较重视对GDP增长作用较明显的采矿和冶金业,而发展周期较长的文化产业则难以得到重视。这种传统观念的惯性,在很大程度上冷却了民间投资的热情,也一度扰乱了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规划。

承德市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成功经验

近两年,承德市通过对本市民营文化企业的SWOT分析,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使民营文化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举措和经验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依靠城市优势定位文化产业。2010年以来,承德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一方面,重新定位本市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承德市根据本市生态环境优越,文化资源丰富厚重的特点,将人文历史、自然生态与现代休闲养生理念融合,打造个性化的“避暑山庄・和合承德”的城市品牌。良好的城市品牌塑造和产业发展定位,使承德市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上独树一帜,得到“华北之肺”的美誉。另一方面,承德市政府转变传统的“旅游推介”观念,着力进行“城市营销”。借助多种媒体、多渠道的强势宣传,开展对外营销,全方位塑造城市形象,目前品牌效应已显现。到2012年,承德市共实施总投资845亿元的休闲旅游项目43个,1至10月份接待中外游客18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5%。

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承德市政府为了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在提升城市的软硬件环境方面做出努力。营造生态、休闲、人文城市的地标,积极修复和维护地区植被,整治城市自然环境;修复滦河老街,恢复老街的基本格局和古建风貌,使之成为避暑山庄的延伸;全面推广城市形象品牌标识,包括公共设施、公共传媒和政府机关公务用品,将城市品牌以不同形式全方位涌进人们的视听。为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政府积极组织“中国・承德国际摄影大展”、“中国・承德避暑山庄国际旅游文化博览会”、“中国・承德佛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在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民营经济的独特地位得到重视。配合城市品牌的培育和打造,承德市政府扶持、引导民营采矿和冶金企业进入文化产业。政府对文化项目在政策和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成立文化发展基金,扶持重点文化项目的发展。由民营资本运行的文化产业项目完全采取市场模式运作,如承德热河展演基地的中国首部大型多媒体皇家歌舞诗《帝苑梦华》和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都是由民营企业投资的。承德市对文化产业给予的政策、制度保障,既活跃了承德的文化市场,也提升了承德文化产业的投资吸引力。

促进民营文化企业转型新兴业态。承德市以引导新文化业态的发展为杠杆,推进民营文化产业的业态转型―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融合,为地区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地域化和科技化发展的新路径。近年来,承德市推进文化创意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鼓励支持腾氏布糊画、满族剪纸、活性炭等特色文化艺术品的研发生产,大力发展网络动漫、数字娱乐、设计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星月5D科技文化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地,培植文化创新企业30家。2013年,承德市凭借坚持生态优先、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绿色崛起的优势做法被认定为河北省首个部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培育文化产业园区的骨干企业。承德市以示范企业为典型引导,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文化科技企业,这对带动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5月,承德绿世界活性炭有限公司、承德广通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和承德天成印刷器材有限公司三家企业通过首批河北省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企业认定,他们都是承德市部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科技企业。

培育新型文化园区。2010年,承德市学习了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经验,结合本市丰厚的民俗资源,打造集旅游、民俗文化体验、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碧峰门民俗文化街”,该园区坐落在碧峰门居民生活区内,毗邻避暑山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创意不但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等城市的知名文化企业和其他行业的企业落户,也为本市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入驻提供了便利空间。将商业旅游与地方观光文化、传统乡土文物、民俗活动和文化庆典很好地结合起来,兼顾商业与民生的同时,也丰富了承德市基层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活动。

积极与研发机构合作。承德市在筹备高新区文化产业园区的过程中,稳中求进,注重产业园区筹建之前的论证,利用毗邻北京的地理便利,变人才劣势为产业研发优势,委托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进行《承德部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发展规划》及《承德高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的研究,对本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研究。在此过程中,承德市还委托研究机构进一步在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发挥政产学研一体化的文化建设智库作用。

中小城市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路径与对策

科学定位和经营城市品牌。地方政府在发展民营文化产业过程中,首先要帮其确定好文化城市的定位。独特的文化标志是一个城市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和精神引导。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小城市应更加注重挖掘城市的独特优势,比如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地域景观、交通和邮递、生活和生产成本等,各种有利于发展文化产业、吸引文化创意和技术人才的独特性特征,都可以考虑将其抽象并包装为城市品牌,但关键是城市品牌和地标必须由政府组织协调,进行长期的维护、保障和强化。

政策制度的有效支持。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应的贷款、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切实保障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具有稳固的政策平台。其次,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项目的审批、评价和监督制度,尤其要加强对文化产业项目的后期跟进,预防文化产业投资有名无实或者名不副实的情况发生。其三,强化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功能,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在地方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初期,应切实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待企业发展稳定之后,政府再让位市场,以企业经营为主体,靠产业政策来规范,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民间资本介入文化产业。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的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结合文化产业的规划和设想,把促进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亮点重点推进,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促进民营资本的转型。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引导和支持,使民营资本有信心投资地方的文化产业,并逐渐形成一体多翼的跨产业发展的综合型企业。

培育新兴业态和骨干企业。中小城市应借助传统产业和科技方面的特长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占据先机。第一,通过引导传统产业的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实现传统业态与文化业态的结合。第二,在文化产业园区内扶助和引导多个企业不断地完善,逐步使企业群在创意、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中形成产业链条。第三,培育骨干企业,将其经营模式、方式、技术和体验,在产业园区中推广和辐射。

注重科研和人才培育。一方面,政府要在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初期统筹协调,科学设置和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帮助企业与地方科研机构或高校建立合作和沟通的平台,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在产研结合和人才定向培养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多渠道培养和吸引文化人才,造就一批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作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等;要整合地区教育资源,在高校开办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特色专业,使之成为文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强化在职教育和在岗培训,努力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水平。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上一篇:收废品也能玩O2O 下一篇: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