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脏相关论治失眠

时间:2022-09-19 05:35:48

摘要:失眠为一临床常见病症,往往病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五脏相争,气血运行失常为失眠的重要病机,本文仅从五脏相关及各脏对气血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一下失眠的辨证分析及治疗,以期能对失眠的临床治疗有所启示。

关键词:五脏相关;论治;失眠

失眠是中医门诊常见病症,不分年龄、性别、工作属性,困扰大多数人的一个问题,程度有轻有重,病程有长有短,或以失眠为主诉而来,或在其他疾患时兼见。其中不乏精神分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者。而更以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者多见。临证中如能深入分析病因病机,得其要领,多能事半功倍,其治疗则迎刃而解[1]。失眠多表现为入睡困难,辗转反侧,甚则彻夜难眠;或时寐时醒,夜梦纷纭;抑或醒后难以再入睡,或单纯早醒,而各种失眠患者,多伴有头晕、头痛,疲乏、抑郁、焦虑、惊恐,抑或呕恶,纳呆等胃肠不适之症。往往令人苦不堪言。

1 失眠的基本病理机制

睡眠本为生理现象,日夜交替,人亦随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常的睡眠才能保证正常的工作与活动。《灵枢・营卫生会》云:“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半夜阳气始生,清晨阳气始盛,人之阳气应而动,出与阴离,阳跷一展,眼睁而寤,午时阴气始生,傍晚之后阴气盛,人之阳气则入与阴合,阴跷一聚,体蜷入寐。阴阳聚散离合,如此循环,则形成了昼精夜瞑的规律。《灵枢・营卫生会》又云:“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2]。指出人体正常的睡眠的条件是气血盛,营卫强,气血运行之道通畅,营卫能够正常运行而阴阳相交。由此可见,正常睡眠的关键在于正常的营卫运行,然而引起营卫运行失常的原因有哪些呢?本条指出气血盛、气血运行通道通畅,因此与气、血有密切关系。临床上不论外感、内伤引起气血失常,营卫运行不调者皆可见睡眠失常。有整日昏昏欲睡者,有彻夜不眠者,有昼夜颠倒者皆为气血失常,营卫不调所致。

2 五脏与失眠的关系

气血为五脏的功能基础,五脏的功能正常方能令气血运行、补给正常。因此五脏失调是引发失眠的重要病理机制。《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其充在血脉”心主血脉,与气血运行有直接关系。《景岳全书・杂证谟》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由此可见张景岳认为神安才能睡眠,《灵枢・本神》云“心藏脉,脉舍神”,《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故心藏神,因此睡眠的正常与否与心有直接关系。外邪及五脏失和直接或间接令心的功能失调,气血失常,引起心神不安均可致失眠。因此后人多认为失眠的病位在心。心火亢盛、痰火扰心可直接扰乱心神而影响睡眠。

然而五脏相关,他K之病亦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气血,影响心神而引起失眠。肺为华盖,主气司呼吸,主司一身之气,“肺朝百脉”,肺病则百脉失调,从而影响机体气血运行,亦会引起失眠,临床上可见II型呼吸衰竭患者日间昏昏入睡,夜间兴奋不安与中医的气血运行失常,营卫失常而不能正常睡眠十分契合。中焦脾胃与营卫气血有着密切关系。《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又云“中焦亦并胃中,……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脾胃虚弱,气血乏源,血液运行失常,心神失养而可见睡眠不深,易醒等表现。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居中焦,为一身气机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脾胃气机失常,则一身气机升降失常,“气为血之帅”从而亦影响气血运行,进而影响睡眠,故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肝主藏血,主疏泄条达,对人体的气机有调和作用,对人体的血液有贮藏和调节的作用,因此对人体的气血运行亦起了重要的枢纽作用。肝藏魂,《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魂与神是相伴相随的,而“魂”正常的物质基础是肝藏血功能的正常[3]。因此肝藏血功能不足时魂亦失去其所依附,而出现卧眠不安等状态。肾属水,心属火,水火既济方可阴阳协调,从而气血方能正常运行,若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则会心火独亢,气血失常,而心神不安出现失眠。

3 从五脏相关论治失眠

五脏相关,五脏功能失调均可直接或间接累及“心”,引起气血运行失常,从而引起失眠。因此治疗失眠,在针对不同病证处方时,往往需兼顾气血。具有“养血安神”之用的“酸枣仁汤”其重用酸枣仁以养血安神,并佐以“血中之气药”川芎,使补而不滞,气血运行通畅。而具有治疗失眠作用的朱砂安神丸、珍珠母丸、天王补心丹等药亦莫不与气血相关。

五脏相关,五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治疗起来需细细推敲。正如张仲景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提示我们治疗一脏之病当注意兼顾他脏,因此治疗失眠,调心的基础上要兼顾他脏,并注意邪气有无,虚实错杂等症结,而细细调理,最终气血运行正常,营卫相合而眠[4]。针对五脏失调所致的失眠治疗,陈士铎为后世做了表率,引我们深思。在其《辨证录・不寐门》中提出“心肾不交”,认为“心原属火,过于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下交于肾;肾原属水,过于寒则水沉于下而不能上交于心矣”而治以“上下两济丹”,其以黄连泻心火,予肉桂以温肾阳,并予熟地、山萸以补肾,取"阴中求阳"之意,防过热耗阴而阳无所给,并予人参、白术补益脾胃助中焦运化以调和上下之气血[5]。其方可谓精妙。陈亦认为肝郁所致失眠,与心肾密切相关,“气郁日久,则肝气不舒,肝气不舒,肝气不舒,则肝血必耗,肝血既耗,则木中之血,上不能润于心,而下必取给予肾”,从而提出“润燥交心汤”,该方以白芍、当归补肝血,柴胡、菖蒲解肝郁,熟地以补肾水,玄参以泻心火兼养阴,虽为肝郁所致失眠,治兼心肾,不得不叹陈士铎治失眠之“用心良苦”!

综上所述,治疗失眠,使人体气血、营卫运行正常为根本目的,而调理五脏为基本手段,作为一名中医大夫,不能一见失眠只能一味调心,单纯补气、补血,要补中有通,五脏兼治,方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王笑莹,张世鹰,舒华,等.陈新宇教授运用"五脏整体观"治疗咳嗽临床经验举隅[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3):49-52.

[2]张娜,姚璇,孔煜荣,等.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思想探讨四物汤治疗血证的机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5):360-363.

[3]蒋建云,王东梅.《内经》咳嗽病因病机探讨[J].四川中医,2002,20(12):13-14.

[4]黄兆铭.从临床实践看中医整体观的重要性[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77-278.

[5]Evan M, Bloch,Robert L,et al. The impact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on obstetric hemorrhage and blood transfusion in South Africa[J].Transfusion,2015,55(7):1676-1684.

上一篇:打造肉鸡行业全产业链诚信品牌 下一篇:中国医护工作者汽车消费调查第三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