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中隔夹层类型概述

时间:2022-09-19 05:19:11

\[摘 要]油田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在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复杂多样,其中,储层中的隔夹层引起的渗流屏障和渗流差异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隔夹层的特征和识别方法,准确描述隔夹层的分布对于精确表征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剩余油分布以及后期的精细水驱潜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隔层 泥质隔夹层 钙质隔夹层 物性隔夹层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05-01

1 隔夹层划分与识别

隔层,也称遮挡层或阻渗层,是储层中能够阻止或隔挡流体运动的非渗透岩层,其面积一般大于流动单元面积的二分之一,厚度变化较大,小则几十厘米至几米厚,大则几十米厚。隔层一般分布比较稳定,且高阻,能够有效阻止不同的流动单元之间流体的运动。夹层,则是指砂岩层内所分布的相对非渗透层。在流体特征一致的连通砂层组中,夹层为流动单元内部的相对非渗透层,其面积往往小于流动单元面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小,其厚度一般只有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延伸较小。由于夹层的分布很不稳定,通常不能有效阻止或控制流体的运动,但对流动单元内部流体的渗流速度及渗流效果有较大影响。

隔夹层的划分与识别一般是依据隔夹层的宏观与微观地质特点,成因类型、封隔能力来进行分类。本次研究在单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利用岩芯、录井及测井资料,结合动态资料,确定各类小隔层与夹层厚度、电性、物性划分标准,建立其划分图版和回归关系,利用该图版和相关关系,对非取芯井进行小隔层与夹层识别判断,同时对取芯井进行回判,研究识别率和回判率,并通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划分标准,提高识别率和回判率,最终确定各类小隔层与夹层的识别标准。

2 隔夹层划分和识别的方法步骤

2.1 岩芯观察分析

岩芯观察分析,是隔夹层识别的基础,根据取芯井的岩芯资料,应用岩芯标定测井,建立研究区隔夹层测井识别标准。

2.2 测井识别

测井识别技术在隔夹层的研究中是非常关键的技术,识别隔夹层,需要将隔夹层的岩性与测井曲线中自然电位测井、声波时差测井、微电极测井、自然伽马测井、深浅电阻率测井、井径测井等相结合,建立隔夹层测井识别模式,一边利用测井曲线识别非取芯井的隔夹层。

2.2.1 隔夹划分标准

①隔层岩芯实测孔隙度1-8%,渗透率0.1-10×10-3um2;储层岩芯实测孔隙度大于8%,渗透率大于20×10-3um2;

②隔层测井解释孔隙度小于8%,渗透率小于10×10-3um2;储层测井解释孔隙度大于12%,渗透率大于20×10-3um2;

③隔层非渗透性明显,微电极幅度差很小,小于1.8,其他各类电阻率曲线呈相对低值;

④隔层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接近于泥岩基线,无明显异常幅度或异常幅度低;⑤隔层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明显高于砂岩层段,大于120API;储层小于120API;⑥隔层测井曲线解释泥质含量大,泥质含量超过65.7%。

2.2.2 夹层划分标准

夹层位于砂体内部且厚度小,难以有效识别。结合岩芯观察及测井响应认为,在微电极曲线上表现为明显的高值尖峰为钙质粉砂岩夹层;自然电位与电阻率曲线上高值背景下的局部异常值则为砂体内部的薄层粉砂质泥岩夹层。具体识别标准为:

①伽马值有一定的回返,且回返程度大于16%;

②深侧向的回返程度大于5%。

3 隔夹层分类

根据地质和测井资料分析表明,隔夹层按岩性可分为三种,即泥质隔夹层、钙质隔夹层、物性隔夹层。具体表现特征如下:

3.1 泥质隔夹层

泥质隔夹层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砂质泥岩,一般都是因为水动力减弱,细的悬移质沉积而形成的。在测井曲线上主要表现为泥岩特征:自然伽马值较大,自然电位靠近基线,微电极幅度明显下降,幅度差很小;深、浅电阻率的差异减小,深侧向电阻率降低;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明显增大,声波时差呈高值;井径严重扩径或稍有扩径,当上、下围岩均为稳定缩径的厚砂岩时,井径的微小扩径也可能是泥质隔夹层的反应。

3.2 钙质隔夹层

钙质隔夹层:主要岩石类型是含细砾中-粗砂岩,其次是砂质细砾岩、中-细砾岩及中-细砂岩。填隙物中粘土杂基含量非常少,钙质胶结物含量较多,一般都超过10%。其胶结方式随胶结物含量的不同而不同,钙质胶结物含量为10%-15%时,以孔隙式胶结为主,而钙质胶结物含量超过15%时则多以基底式或嵌晶式胶结,胶结物多具晶粒结构或放射状结构。

钙质隔夹层分布随机性较强,纵向和横向上出现频率都比较小。钙质隔夹层导电性差,渗透率低,密度大,故其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深侧向电阻率高于或接近油层电阻率;微电极曲线尖峰状特征明显,声波时差明显低值;井径曲线无扩径。

3.3 物性隔夹层

物性隔夹层是因岩性、成岩作用等的变化而使得储集体物性变差的层段,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但未达到有效厚度物性的下限,对流体的渗流产生影响。它包括杂基支撑的细砾岩、砂岩和颗粒支撑的砾岩,属滞留沉积物。测井曲线特征为:自然电位幅度低,曲线稍有回返现象;微电极曲线介于泥岩和钙质隔夹层之间,有一定的幅度差,井径扩径不明显;深、浅电阻率的差异减小;声波时差和密度孔隙度减小,中子曲线特征不明显。

上一篇:浅析水利工程科学设计与前景 下一篇:城镇园林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