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体会

时间:2022-09-19 05:17:43

关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体会

摘 要: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如何通过有效的、精心的数学提问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对数学课堂提问性的有效设计,转变教育观念,注重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成功的、自信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教学思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设计,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活动经验。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教师必须以生为本设计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训练所学技能的一种必要手段。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必须依赖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能力。

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提倡师生互动,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深入研究与探索的重要课题。结合多年高中数学经验,我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颇有体会。

一、紧扣目标,重点突出

初中数学的矫正性练习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标地设计练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对学生不理解或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有目标地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提问,能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有目标、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忌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否则不仅达不到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巩固的目的,更浪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因此,对于数学教师而言,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的难度较大,不仅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掌握的情况,以便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巩固学生的新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讲授“等差数列概念”时,可以给出一组数列:(1)1,2,3,4,5,6,7,…;(2)3,6,9,12,15,…(3)6,6,6,6,6,…,让学生探讨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点?具有什么性质?再如:在“平面的基本性质”中提问:“过两条相交直线可以作几个平面?”这一问题信息量小,学生回答毫无难度。如改为:“过两条直线可以作几个平面”这一问题,学生必须对两条直线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重合”、“异面”等不同情况作分析这样的提问更有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突出思维训练,层层递进

数学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形成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是一个由浅及深、逐渐积累的过程,知识点也是一环扣一环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的练习由简单到复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程度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情况,将有难度的问题进行逐步分解,为学生设计出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练习,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过程中,使每一道题都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层层递进的矫正性练习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与兴趣。如讲授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时,为了实现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了一些问题:(1)借助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2)诱导公式是什么?诱导公式能解决什么问题?(3)a与1800±a、3600±a之间的三角函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研究它们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呢?这些关系是如何推导的呢?这一连串问题,好像给学生提供了慢慢提升的小台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提问的频率,使这些问题达到层层递进的效果,帮助学生一点点解决教师设计的难点问题。

三、共同提高,关注个别差异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新课程倡导的全员学习是对传统的精英化教学的挑战与突破,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从学生的不同的认知差异、能力差异等方面出发,避免“一刀切”的提问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设计出不同认识水平的课堂提问。使不同的学生通过回答不同的问题提高能力。教师设计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要求学生经过思考与努力之后能够完成,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同学的帮助与教师的引导也能够顺利完成。对于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他的认知水平再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与发展性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矫正性练习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发展数学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目标的矫正性练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巩固新知识。教师在设计矫正性练习时必须注意对针对性、层次性、差异性的把握,让数学课堂在矫正性练习的指引下“活”起来,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云军,冯霞.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J].科学咨询,2010(32).

[2]朱勤荣.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素质教育论坛,2009(01).

上一篇:弹出数学课堂教学有节奏的乐曲 下一篇:高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