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观察,3D打印那些事儿城市扫描

时间:2022-09-19 02:54:35

近场观察,3D打印那些事儿城市扫描

2012年末,3D打印着实火了一把,不少创业公司和普通用户都对3D打印的相关产品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2013年,3D打印的热度不减: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表示美国政府计划未来4年在1000所美国学校配备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制造工具,以培养新一代的系统设计师和生产创新者;随后,中国国家相关部门也来推波助澜,工信部高层表态要推动3D打印产业化,科技部有关人士也表示3D打印相关战略规划正在研究制定中。3D打印,似一匹黑马正以万夫不当之势闯进我们的生活。

揭开3D打印的神秘面纱

随着3D打印技术的走俏,以3D打印机为代表的3D打印技术相关产品在各科技类展会上成为焦点。诸多企业跃跃欲试,以求抓住3D打印带来的商机;许多创业者也对此颇为关注,认为这是个人创业的捷径。3D打印,似乎迎来了它的黄金发展期。

其实,3D打印不是新鲜的东西,早在27年前它就存在了。世界上第一台3D打印机诞生于1986年,由美国人CharlesHull发明。而他所成立的3DSystems公司,现在已是一家在纳斯达克挂牌的上市公司,并已成为美国3D打印产业内首屈一指的巨头之一。到这里,我们不禁有疑问:既然3D打印技术早已存在了二十多年,缘何在今日突然爆发?现今,3D打印的技术与市场的真实状况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近距离观察3D打印。

近场观察,价格优势and技术软肋

在成龙的封山之作,电影《十二生肖》中,成龙通过3D打印机将十二生肖的赝品制造了出来,这一事例很好地概括了3D打印的特点:快速成型。远观3D打印,似乎它无所不能只要拥有一台3D打印机,你就可以打印出你喜欢的一切甚至克隆另一个自己,这是真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3D打印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将模型分解成若干层平面切片,然后把打印材料按切片图形逐层叠加,最终堆积成完整的物体。它的工作原理类似喷墨打印机,不过它喷出的不是墨水,而是黏接剂和液态材料。这使得3D打印技术的发展深受材料的限制。目前,能够被运用到3D打印中去的材料仅有薄膜、树脂、石蜡、石膏、尼龙丝、钛合金、陶瓷等十几种。受材料的限制,3D打印技术能打印的东西还比较有限。

但由于这种制造方式不需要模板,也不用组装,产品形态完全通过软件操控,生产一件产品与大批量生产相比,单位成本几乎一样,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的同时也省去了冗长而昂贵的模具制造过程,能够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大幅减少成本投入,还能较精准地塑造复杂精细的造型。

有了3D打印机器,就相当于拥有了一整条生产线,一整个车间。3D打印对于工业设计与模具制造在传统制造链条中的冲击,不言而喻。这就是3D打印突然爆发的主因。经济危机后,欧美国家发展已经停滞,尤其需要制造业回归,这个时候传统生产方式已没有优势可言。3D打印技术与制造业的结合,使得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变身为高端的自动化产业,让制造业重新焕发了生机。

市场分析,停于概念or走向现实

毫无疑问,材料的局限性限制了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但同时其价格优势也惹人垂涎。在此,我们不妨预想一下3D打印的未来:3D打印前景如何,真能“横扫一切”吗?3D打印最终是停于人们畅想中还是逐步走向现实?

如果能够突破材料的局限性难题,3D打印将从源头颠覆制造业。届时,机器将取代模具、部件、半成品到成品等每一个关键环节。这将是对传统制造业的彻底颠覆一一劳动力、设备投资、工人技能、生产线管理等将变得无关紧要。然而现阶段,3D打印的作用还主要集中于模型制作与修改,待模型确定后,依旧离不开传统制造方法。对于大多数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3D打印的意义则更多体现在优化研发流程、降低研发成本上。也就是说,3D打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难加工、高性能、昂贵的复杂部件上,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不大。3D打印的出现,并不能取代传统制造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将协同发展,形成良性互补。

自2012年3D打印高调回归公众视野以来,3D市场一片大好。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世界3D打印行业的产值大概为100亿-110亿人民币,而国内大概在3亿人民币左右。3D打印无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前景。我们相信,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只要拥有一台3D打印机,就能打印出想得到的一切,这个畅想终会实现。

上一篇:智能视频监控中的人体行为识别 下一篇:国外绿色建筑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