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明:重视报纸阅读价值和传播价值

时间:2022-09-19 02:17:18

贾明:重视报纸阅读价值和传播价值

昆明报业大战中,有川军、闽军、粤军,你方唱罢我登场,昆滇大地承载着报人挥斥方遒的激情与理想,也有铩羽而归者的唏嘘,在惨烈报业大战中一批云南土生土长的报人成长起来。生活新报社执行社长、总编辑贾明,就是其中一位。

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的他,感受了四年巴蜀文化后,1991年回到昆明,在《云南信息报》工作,其中做过采编,干过发行,经营过广告,过着舒适的生活。1999年,《成都商报》注资《云南信息报》后,擂起了春城报战的大鼓。3月29日改版当日的头版头条就出自贾明之手。2个月后,贾明升任《云南信息报》要闻部主任。他告诉记者,《成都商报》的办报理念进入昆明后,给大家带来了巨大震撼,原来标题可以“斗大”,新闻图片可以那么具备冲击力,策划活动可以那么迅速地打开市场。同时,报社内部进行体制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能者上、庸者下,工资实行量化考核,不再按照职称、级别制定工资水平,分行业组建经营队伍等一系列措施,可谓是昆明报业的“颠覆性变化”。

后来,因为《云南信息报》主管主办单位发生变化,合作双方对报社的发展定位不统一,《云南信息报》内部矛盾开始凸显,“祸起萧墙”而失去逐鹿昆滇的大好机会。此时的贾明,已经去了《南方周末》,官至《南方周末》成都记者站副站长。2004年,从《南方周末》离职后回到《云南信息报》的他担任社委会委员、采访中心主任,2007年离开。一个见证报业川军入滇折翼而归的报人,一个亲历昆明两次报业大战的报人从此走上了传媒职业经理人之路。虽然有几家报纸召唤他,但最后他选择了《生活新报》。

《生活新报》自2000年以来,在摸索中前进,有过冒进,有过无奈,但颇有创新之举。无论“租报发行”模式还是“高端场所直投”,无论“社会新闻打天下”还是“责任高于一切”,可惜英雄气短,后劲不足,最终功败垂成。当然,据昆明其他报纸的老总介绍,《生活新报》最大的败笔在于投资者频繁更换办报思路,以致投资损失过大,“负重前行”。即使如此,《生活新报》仍被誉为报业人才培训班,一批在新报成长起来的报人活跃在各大报社。

执掌《生活新报》后,贾明对昆明报业市场进行冷静分析和理性判断,决定“打造昆滇最有价值平媒”,重视报纸的阅读价值和传播价值,优化发行结构,不再一味追求发行规模,并将广告全部出去。“用我们内部的话说,叫踩刹车”,贾明告诉记者,“2008年总收入1.1亿左右,今年第一季度略有盈利”。

采访当日,负责报社采编和经营工作的贾明略有疲惫,他对昆明目前的报业格局并不满意,一方面昆明报战十年,却没有实现跨地域发展;另一方面市场容量小,经营水平落后,人才缺乏。据了解,2007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云南出版集团合作,合办《云南信息报》,贾明是牵线搭桥人,他认为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整合是解决昆明报业困境的主要方式。记者问他当年为什么不选择继续留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或者从事其他行业,他说:“我是云南人,热爱这里;我是报人,有报业理想。”

上一篇:国外报业的数字化自救及其隐忧 下一篇:从Facebook看SNS网站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