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宫》与《米老鼠和唐老鸭》文化背景的异同

时间:2022-09-19 02:12:22

《大闹天宫》与《米老鼠和唐老鸭》文化背景的异同

【内容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大闹天空》与《米老鼠和唐老鸭》两部动画艺术的异同,即主题题材的选取及来源、主题内容与主题思想、创作风格与方式三方面的异同。分析从历史的角度、人文意识及社会伦理,以及动画艺术的基本特征与想象、夸张、幽默等方面,思考其异同,求证其得失,乃至如何取舍、如何借鉴。这对在今天世界范围的动画艺术热潮中,如何使中国动画脱颖而出,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大闹天宫》 《米老鼠和唐老鸭》 文化背景 异同

《大闹天宫》与《米老鼠和唐老鸭》分别为中美动画艺术历史的经典之作,都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后者。这两部动画片分别代表与蕴含着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理念、价值判断等深层次的文化问题。因此,思考其异同,比较其得失,不仅对动画艺术的创作有所启示,而且,对社会的伦理,乃至对人生之感悟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对今天仍有收获与价值。

动画片《大闹天宫》取材于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之所以经典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内容,以及神奇的想象,折射与象征着古典文化所表现的人文意识与历史概念。

《米老鼠和唐老鸭》则不然,由于美国是一个新兴移民国家,其动画艺术创作并没有历史选材可供选择,也没有丰富的历史可作依据,因此,其内容是现实的,是当时社会的人际关系与人文理念的反映,是拟人化的想象直接对应现实。如果说美国有历史遗物的话,就是印第安文化,然而,遗憾的是,当时西方移民开发北美大陆初期,对土著的印第安文化是排斥与歧视的。其实,恰恰是有着神秘色彩的印第安文化似乎更适合表现动画艺术,或许,这也是美国文化的历史遗憾。

由于历史遗产丰富,我国动画艺术创作取材,大多是翻旧账和拿来主义。从《大闹天宫》到《哪吒闹海》,直至今日的《隋唐演义》《三国演义》。拿来主义既方便又可重温历史,但其最大的缺憾就是总有似曾相识之感。

美国动画艺术似乎没有历史的遗物可顺手拿来,因此,只能挖空心思,重新编故事。从《米老鼠和唐老鸭》到《玩具总动员》,乃至《狮子王》。故事新编,总给人惊喜,满足人的好奇,总是备受关注。但是,编故事又是很伤脑筋之事,于是乎,好莱坞动画界也采用拿来主义。他们将目光转向全球世界,不分国籍、民族,只要合适就用。例如,以中国熊猫为元素的《功夫熊猫》,挖掘中国历史的《花木兰》,同样获得成功。

熊猫的憨态,人见人爱,全球儿童都喜欢,美国人选择熊猫作为动画艺术的主角,确实是聪明之举。花木兰题材,与美国女性主张自我、自主、开放之思维不谋而合,中国的历史与美国的现实获得对应与契合。由此也隐约使人们如此思考:当一个民族或国度,其历史相对简单时,为进取与发展,其有着更多的包容与胸襟。

事情总有两面性,当历史匮乏时,则更多地关注现实、想象未来。《米老鼠和唐老鸭》虽然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但对现实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由此对比,使我们思考,既然各有短长,如何让两者结合,似乎更趋完美。当前动画艺术获得空前发展的契机时,如何取长补短、开拓思维,将中美动画艺术做历史的对比,而后,坚定走民族自我特色与风格的艺术之路,应是有益且有效的。

《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形象,顽皮、幽默、大胆、勇敢,几百年来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已成为人们追崇的理想。其实,就孙悟空这顽皮之猴王而言,这是童话与神话结合的典型。以猴拟人,是童话,其七十二变及金箍神棒是神话。童话与神话原本就是动画艺术的最佳题材,因此,《大闹天宫》作为动画片,以此作为基础,其成功绝非偶然。

《米老鼠和唐老鸭》这两个形象,纯粹是创作者空穴来风的想象。既无依据,又无传说,是单一的童话创作。老鼠是人人喊打的反面角色,鸭子是最普通而平庸的形象,毫无惊人之处,但这两个形象却获得如此成功,确实意外。这里反映了创作者的良苦用心,或者说是那么的异想天开。将平常人们如此讨厌的形象,用来作为动画主角,是大胆,也是勇气。而将其描绘得如此可爱,是意外又是妙笔。老鸭笨拙而毫不起眼,有时赋予其执著的智慧,彻底改变人们的习惯认知,化平庸为神奇。这似乎告诉我们,动画艺术就是需要如此的想象、大胆与意外。

孙悟空天地不怕,敢把玉帝拉下马,他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性格,是对封建禁锢、封建律令的反叛,也是百姓压抑心理的爆发。正因为此,孙悟空形象广泛受到人们喜爱。动画片将这一沉重的负面的民族心理,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展示,在愉悦的笑声中,使大众压抑的心理获得释放,使大众侠义之情获得宣泄,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不知是创作者有意还是无意,是巧合还是策划,《米老鼠和唐老鸭》看似荒诞而又奇巧的动画艺术,能使儿童开怀大笑,其本质似乎更深刻典型地反映了美国尽管短暂但又不失蓬勃的历史。

作为移民国度,来到这块北美土地淘金和寻梦的,大都是世界各地的普通人,有的甚至是罪犯、流氓等重寻出路的人。这正与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形象巧合,在异国他乡生存与开拓,一切从零开始,其艰难是可以想象的。其中需要的是勇气、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等冒险精神与人格优势。《米老鼠和唐老鸭》虽然没有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但两个小人物的结合,却充满美国社会初期开拓的社会与历史的精神特质。所谓美国梦,最典型的就是西部冒险,这一切的社会潮流与文化倾向,贯穿着整个美国历史,至今依然热情不减。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每一次经历、每句话乃至每个行为,都饱满、充盈地反映着这种冒险精神与文化背景。尽管是动画艺术,但实质就是历史,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米老鼠和唐老鸭》正是美国历史的浓缩与高度概括,是历史的象征。 (转第页)(接第页)

由此可见,文化作为社会的观念、价值判断、认识层次等,其正面的诸如追求自由,每个人的个性与独立意识、个性与社会的融合、个性之间的冲突归于统一,这些都是人类共有的,是共性的,是这两部经典动画艺术所反映的共同的文化精神。

作品的差异表现在中国封建时代所特有的权力意识,孙悟空尽管天地不怕,但最终还是被招安,犹如《水浒传》的梁山好汉的命运一般。尽管孙悟空在天宫闹个天翻地覆,但还是谋求了一个弼马温的小官。这种不合逻辑的可疑结局,深刻反映出封建文化本身的无逻辑。但是我们无须以消极的眼光看待这种历史的遗憾,权力至上是封建文化的特征,是历史性的,随着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这种落后文化本身也在被漠视和被唾弃。由此也启示后人,如何调节权力、等级与个性、自由等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权力与等级,那么个性与自由也将不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大闹天宫》中存在,而且《米老鼠和唐老鸭》也同样存在,每个生命个体都存在于社会之中,任何社会都有类似的矛盾冲突,关键是如何统一,使两者关系合理化。

在表现风格上,《大闹天宫》与《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共同特点就是幽默。三个人物个性强,好奇而顽皮,且勇气惊人。在与权力、困难的对抗中,表现出离奇、不合常规的逻辑,颠倒现实的因果关系,由此产生一系列令人开怀的幽默。

好奇与顽皮就富于幽默,幽默又是对权力与困难的藐视,或者说超常的勇气本身也是一种幽默。况且动画艺术需要幽默,幽默也适宜用动画的艺术表现,这些在这两部动画片中,获得高度与恰当的反映。中国式幽默更多地表现在嘲笑与藐视权贵上,美国式幽默更多地反映在离奇的活动上,反映在违背现实逻辑的艺术逻辑上。前者更多地表现在伦理的方面,后者更多地表现在想象的方面。

《大闹天宫》与《米老鼠和唐老鸭》都非数字技术时代的动画艺术,其中也反映出动画艺术创作者不同的创作理念。前者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片段,原本可以将《西游记》改编成动画艺术巨制,然而受当时创作技术的限制,编导者又缺乏宏观意识,并有认为动画只是小品的习惯思维的限制,因此放弃连贯而只取部分。相反,后者完全是无中生有,现编现制作,却形成了洋洋大观的长篇,反映出后者编导的气魄、自信与远见。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执著与坚韧,也是编导者执著与坚韧的反映,这两种是对应的。

《米老鼠和唐老鸭》作为动画艺术的长篇,其并不注重细节描绘的色彩变化,画面更简洁明了。然而,其注重的是动物形象的夸张,米老鼠的大脚大鞋、唐老鸭的大嘴,这种极度夸张成了该动画艺术的象征和特征。影片更注重情节的离奇、悬念;离奇得有悖现实逻辑,悬念超越现实的因果。因此,该动画艺术更符合动画片的本质,更无限地丰富儿童的想象与好奇,更具趣味和观赏性,更注重动画艺术的形式,有着艺术之形而上的倾向。

《大闹天宫》与《米老鼠和唐老鸭》是经典的、永恒的,永远有说不尽的话题。两种对比,鉴别异同,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对我们的动画艺术的取材、策划、制作、编导等一些具体问题,依然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在今天这动画艺术的全盛时代,更不应忘记过去,未来永远是过去的延续。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上一篇: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发展策略分析 下一篇:中国画的用笔与书法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