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地球”解题策略

时间:2022-09-19 01:29:44

“宇宙中地球”解题策略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的试题内容很容易创新,特别是相关的图形千变万化,学习时往往感到困难较大。如果我们突破这一难点,考得高分就可梦想成真了。在解答过程中,我们如能遵循以下方法,就能顺利的解答第一单元的有关难题。

一、挖掘隐含条件,步步为营

这类试题的条件信息较多,且条件信息与题目的关系不十分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对照文字说明图形,逐一挖掘隐含信息,并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下图大圆为晨昏线,M点纬度为70°N,且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P点线速度为0,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则伦敦时间是

A. 3日10时40分B. 3日13时20分

C. 4日10时40分D. 4日13时20分

2.有一飞机准备从Q点起飞,在M点降落,沿图中虚线所示路线飞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机飞行方向保持不变

B. 航线是按OM两地间最近距离飞行

C. 飞机将飞越太平洋上空

D. 此日后,北半球各地昼变短,夜变长

解析:本题信息的挖掘过程如下。

20°W的地方时为3日12时,由此算出0°经线的地方时,即伦敦时间为3日13时20分。

飞机从Q点起飞,M点降落,沿途中虚线所示路径飞行,其飞行方向经过P点(北极点)附近,因此飞行方向应有变化,先向东北,后向东南,故A项不正确。球面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部分,由图可知,虚线QM不在大圆上,所以QM不是最近距离,最近距离应是图中弧QM,因为弧QM是晨昏线的一部分,晨昏线是地球的大圆,B项也排除。180°经过太平洋,由Q点起飞,应飞越太平洋上空,C项正确。这一天,晨昏线与70°N纬线相切,70°N内可能极昼,也可能极夜,因此这一天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无法确定,故D项不正确。

二、转换图形,柳暗花明

原图不大常见或比较抽象,用原图来解答试题,难度较大,如果能将原图中的信息有效地转移到常见的图形上,解题的难度就会大大地降低。在解答高中地理第一单元试题,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将相关信息转移到光照图上,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例:读右图,A、B位于同一纬线上,PA、PB是晨昏线的一部分,A点时间为19时20分。完成1~2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可能为

A. 20°N, 145°W

B. 20°N, 35°E

C. 20°S, 35°E

D. 20°S, 145°W

2.这一天,图中各点昼夜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A. A、B昼长相等B. Q昼夜可能相等

C. P点出现极昼 D. Q点一定出现极夜

解析:原图是光照图的变式图一部分,将原图中的信息转移到右图,学生就很容易答题。值得注意的是原图中的AB不一定是赤道。

参考答案:1.B2.D

三、还原图形,恍然大悟

不少试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往往是局部图,这时只要我们将局部图还原成整体图,试题的难度就会大大的降低。

例:(2008年高考上海地理卷)

(十三)“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45.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____.

46.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地。

47.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

_________。(单项选择)

A. 甲地最大B. 乙地最大

C. 丙地最大D. 三地相同

48.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__日_____点。

参考答案:45. 经度180°、南纬23°26′;12月22日

46. 乙47. D 48. 16小时;23日;4时

解析:此题隐含了一些信息影响了学生思维,应当首先还原到学生熟悉的俯视图上来,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如左图。

例: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1~2题。

1.在图中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A. 8日14时 B. 9日2时

C. 8日8时 D. 9日20时

参考答案:1.B 2.D

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19时与晨昏线的关系。

第1题中由题干“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可知,此时飞越的是昏线,因为12点以后只能是日落(昏线)不可能是日出(晨线)。排除A、C选项。由于是19时穿过昏线,可知北半球是昼长夜短(昼夜平分是18点日落),应该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到此时,有些学生遇到问题了,B、D该选哪个呢?

让我们还原回到完整的地球侧视图上,问题就一目了然了,如图:

故B正确,提醒学生:凡是遇到类似问题用此方法,可轻松解决。

第2题,根据判断的结果和区时的计算,飞机在东11区比西6区早17个小时。当飞越地为8日19时时,西6区的时间为:8日19时-17时=8日2时,又因为飞机飞行了6小时,则西6区的时间为:8日2时+6时=8日8时,选项D。

拓展:第1题中飞机若是在南半球飞行,选项应该是哪一个?(答案D)

第2题中飞机在北半球飞行,飞越晨昏线的时间改为8日9时,选项应该是哪一个?(答案A)。在南半球飞行呢?(答案C)

四、用数轴算时间,万无一失

在考试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虽然掌握了计算时间的方法,但还会出差错。如果能运用数轴图形来解这类试题,就能确保万无一失。

例:有三个不同地区的学生合作设计了一个关于“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在6月22日当地正午前后,测量1米高立杆的影子长度,根据所得数据制成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数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2.当乙地测得影子最短时,丙地的地方时是

A. 5时 B. 7时C. 17时D. 19时

解析:1.C 根据正午影子的长短和朝向,可判定甲乙丙的纬度位置如右图所示。

2.D 北京时间0点时,乙地的地方时为12点,由此计算出乙地的经度为60°W。同理,可计算出丙地的经度为45°E。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丙地的地方时为19时。具体如下图所示。

只要我们平时不断地概括总结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够攻克高中地理第一单元这一难关,为夺取地理高考的胜利奠定基础。

上一篇:阅读表达 第10期 下一篇:籍 贯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