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错"寻"美"演绎生态课堂

时间:2022-09-19 01:22:09

踏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哪个年级,也不论是哪些学生,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许多教师都认真探讨了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积极思考对策以避免学生出现错误,同时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如何踏"错"寻"美",充分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来为教学服务,演绎动态生成的课堂,却很少见到。我想,既然学生的错误难以避免,一方面我们当然要力争让学生少犯错;而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错误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通过它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错误演绎生态生态课堂

一、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于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思想。学生需要的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去建构自己的数学。因此,对待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我们应当及时反馈,不放过每一次有教育教学意义的错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先出示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求它的面积,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5×4=20(平方厘米),我是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想出来的。

师:你能想到相关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一点很好!那么,这个想法对不对呢?请大家继续看。(教师拉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使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扁,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面积越来越小,得出的结论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两条相邻的边相乘来计算)

师:在拉动的过程中,相邻两边的长度没有变,面积为什么会越来越小呢?(经过观察讨论,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

师:它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拿出平行四边形纸测量出它的底和高,再联想有关的旧知识,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合理成分——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样那样错误,才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能体现真实性。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展开积极的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是难事了。这样的课堂才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极为有效的课堂。

二、利用学生的错误,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发现意识

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认知的过程。虽然这些认知都是前人总结好的,都不是新成就、新发明,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认知。他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现,由一个未知到已知,再从另一个未知到已知,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发现意识。有了这个意识,学生就有了自主探究知识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发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略。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学生常出现以下错误:0.63÷0.31=2……1。为了加强学生辨别错误的能力,加深印象,我把这个问题改编成判断题:0.63÷0.31=2……1(),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之后交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我提问:"你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个问题是错的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索,发现了几种不同的判断方法:

(1)验证错误法:0.31×2+1=1.62≠0.63,所以是错的。这是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方法,也是通常的验证方法。

(2)余数与除数比较法:余数1比除数0.31大,肯定是错的。按照常理,余数值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是余数的基本概念。

(3)余数与被除数比较法:余数1比被除数0.64还大,肯定是错的!虽然这只是少部分学生回答,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判断方法。

以上例题虽只是个案,但类似的问题其实很多。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加强对学生发现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以上问题也可以看出,充分利用"错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本质,在纠错的同时,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层次地把握问题的要点,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意识。

三、利用学生的错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贯穿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数学教学的落脚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多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我们应当注意发现学生的"别出心裁",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由、开放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平时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审视自己出现的错误,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进行有效的变题训练,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如,学生在完成如下一道练习时出现的错误较多:比0.5小而比0.4大的数( )。A、没有一个;B、有9个;C、10个;D、有无数个。对此题能够真正理解并正确做出解答的学生很少。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本题,完成符合题意的选择,我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原题进行了变化,把它分成2个问题:"要使答案A正确,应该怎样修改原题目呢?""要使答案B正确,又该怎样修改原题呢?"引导学生分别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正错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错误"是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与失误,他伴随教学的始终,是无法避免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再生资源,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探究,给学生出错的时空,甚至可以促进差错的生成。教师在遇到教与学的"错误"时,宽容地对待学生错误,冷静地分析错误原由,有效地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引领学生灵活地纠正错误,带领学生从错误中反思,从错误中学习,不断地从"错误"走向"正确", 踏"错"寻"美",演绎动态生成的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具生机和灵性!

参考文献

[1] 景盛 错误 一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J] 小学数学教师 2004(7.8月合刊).125

[2]叶澜:《什么样的课算好课》[J]校长阅刊, 2006.12。

[3]张治平:《原来错误可以如此美丽》[J]课程与教材, 2005.9。

[4]薛法根.错误的价值[J].江苏教育,2005.2B.

上一篇: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更有活力 下一篇:浅谈基层学校管理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