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时间:2022-09-19 12:46:25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2001年到2010年是实现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矿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为了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和矿业在我县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作用,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调控和规范管理,进一步落实《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编制《**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有关行业“十五”规划编制而成。是我县矿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县政府地矿行政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适用范围为本县所辖行政区域内除铀、石油、天然气以外的所有矿产。

本《规划》以2000年为基准年,2001年——200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10年。《规划》解释权由县政府授权县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章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一、经济、社会和矿业发展概况

**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西南边境,南岭山脉**岭北麓。地理座标:北纬25°15′——25°37′,东径114°——114°44′,全县国土面积1367.6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下辖8镇3乡。其南部和西部与广东南雄、仁化县齐界,东部及北部则分别与省内信丰、南康、崇义县毗连。

本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和日丽、四季分明。县境内现有森林面积99718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6.2%。全县多为海拔200米——1200米的中低山或低山区,钨、锡、稀土有色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现有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员2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1%。赣韶323国道南西横贯**,县城至各乡、镇均有水泥路相通,距京九铁路南康站55公里;距京广铁路韶关站145公里。水力、能源、交通、通讯率及城市建设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出口贸易不断增长。

“九五”期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县扩大开放、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0年全县GDP达14.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0.4%,人均GDP由1995年的2422元增加到2000年的5079元。财政总收入9117.2万元,年均增长10.99%。工业生产特别是矿业生产平稳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加工业;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95年的32.6:37:30.4调整为28.3:36.4:35.3。

2000年工业总产值10.9亿元,较上年增长11.17%;其中矿业产值2.94亿元,占总产值的26.97%。矿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从一般资源采选业到矿产品精深加工的战略性整合,经过几年的组合和发展,走出了困境矿产品流向及物流量取得较好效益,矿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形成了矿业经济优势。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一)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及优势

我县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以盛产钨而闻名,钨矿床几乎遍布全县。已发现矿种90种。其中大型矿床2处(钨锡矿1处、钨钼矿1处),中型矿床8处(钨矿床2处、钨锡矿床3处、钨钼矿床2处、稀土矿1处)。

小矿点54个。其中钨21个、钨锡10个、钨钼3个、铅锌1个、稀土2个、铀1个、铸石用玄武岩1个、石灰岩1个、饰面用板岩1个、硅石5个、石膏1个、瓷土1个、高岭土1个、砚石用泥质岩2个、观赏石1个、矿泉水1个、温泉1个(见附表1)。

我县矿产资源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钨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98%矿产探明储量集中在大中型矿区,区域上主要分布在北西部。二是钨矿床共伴生矿多,矿床中伴生的锡、钼、铋、铜、铅、锌更是提高了矿床综合利用价值。三是零星小矿多,且分布广。特殊非金属南安工艺砚石用泥质岩、观赏石开发价值与市场潜力非常大。全县有医疗热温泉1处,总自流量328.7吨/日;天然饮用矿泉水1处,总自流量32吨/日。

截至2001年底止,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如下:

钨150756吨锡26419吨钼3868吨铅8371吨

锌21113吨铋3085吨锂882吨铍1132吨

钪5.3吨铜14164吨稀土1379吨

具有潜在经济优势的矿种有石膏、南安砚石用泥质岩、观赏石(吉村满埠河)。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矿种有:钨、锡、铅、锌、离子型稀土。

(二)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概况

**近代较系统的地质调查始于1929年,先后由江西地质矿业调查所等单位的地质工作者进行了地质调查。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量的钨矿等矿产的调查工作,发现并查明了一批重要钨矿产地,大大小小钨矿床几乎遍布全县,不少中大型矿床基本达到详查阶段以上,其成功经验成为国内外应用的经典。**也因此成为驰名中外的产钨基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钨资源量基本处于只采不探的局面,资源储量呈负增长,矿产勘查投入不足,接替资源形势严峻,勘查体制改革严重滞后,落后于其他行业。除钨矿产外,非金属矿产勘查几乎于零,境外和民间投资矿产勘查项目空白。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县已利用的矿种达26种,占查明储量矿种数的86%,主要矿种矿区数40个,已利用矿区数36个,占矿区数的90%。主要矿种钨、锡储量利用率48.35%以上,其它金属矿产利用率25.93%,稀土储量利用率26.5%以上。开发利用较低的矿种砚石用泥质岩、观赏石,尚未开发利用的矿种铍、锂、钪、石膏、饰面用石材。

2、矿山企业现状

我县有各类矿山企业88个(见附表2),无大型矿山。钨矿山25个,其中省属矿山9个矿区,县属矿山16个矿区,钨矿山占矿山总数的28.41%,产值占采选业产值的95.97%,建材类小型矿山63个,占矿山总数的71.59%,其中砖瓦用粘土22个,制陶用粘土1个,建筑用石材37个,建筑用砂3个,产值占采选业产值的4.03%。

3、主要矿产品生产状况

(1)主要矿产品生产现状:2000年全县矿石总量为150.5万吨,产出钨精矿7180吨(其中省属矿山5180吨);锡精矿314吨(其中省属矿山210吨);钼精矿144吨(其中省属矿山21.9吨);铜精矿1100吨(其中省属矿山67吨);铋精矿10吨。地热:已开发1处作浴用;矿泉水:1个矿泉水厂(因资金问题停产)。

(2)矿产品加工生产现状:仲钨酸铵产量5000吨/年、氧化钨3500吨/年、偏钨酸铵203吨/年、蓝钨1800吨/年、钨粉1500吨/年、碳化钨粉1000吨/年、钨钼条500吨/年。

(3)矿业经济状况:2000年矿业总产值2.94亿元,其中独立核算采选矿山产值:1.34亿元,占矿业总产值的45.5%;矿产加工业产值:1.6亿元,占矿业总产值的54.4%。全县独立核算采选矿山企业全员产值1.8万元,矿产加工业全员产值32.06万元,矿产加工业产值是独立采选矿山产值的17.8倍,出口创汇达246万美元。

4、矿产资源回收率

我县矿山回收率因矿种和矿山而异(见附表九)。针对目前矿山生产规模现状,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年矿山开发利用报告书累计回收率基数,“十五”期间对所有的钨矿山执行资源回收率指标控制。矿山资源回收率提高2—4%,其中大矿山提高3%以上,地方矿山提高2%以上。并综合回收锡、钼、铋、铜等。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可供性分析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从全市情况看,今后5——10年赣州市主攻工业,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将对我县矿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主要矿产品的消费量将有较大的增长,增长较大的有钨、锡、钼、水泥用灰岩、工艺用石材等。

(二)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综合预测

钨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钨矿产是我县优势矿种。随着钨锡等矿种的消费量不断增加,钨锡精矿的产能远远满足不了我县的需求,按国家矿业调控指标,钨精矿年产4870吨,需钨精矿8000吨;锡精矿年产500吨,需锡精矿1500吨;钼精矿年产250吨,需钼精矿1000吨。工艺砚石用泥质岩0.5万立方米、水泥用灰岩40万吨。

四、矿山生态环境及保护现状

2000年全县矿山废石排放量70万吨,尾砂排放量54.7万吨,废水液排放量271.3万吨。至2000年止累计废石积存量1843.4万吨,尾砂积存量1621万吨。矿业开发还破坏矿山地压平衡,引发和潜伏了部分地区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全县矿山占地面积33.48平方公里,其中被矿业活动的土地面积29.9平方公里。矿业造成水土流失面积1.8平方公里;塌陷面积0.015公顷;滑坡0.593公顷;存在塌陷隐患的采空区面积1600平方米。因废石、废砂、废水的污染造成浮江乡洪水寨河、玉塘河、山南河遭到严重的损害及破坏。矿山的“三废”是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焦点,历年来我县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并痛下决心,关闭掉一批严重或较严重易产生“三废”根源的矿山,使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存在的制约因素

1、由于我县钨的开采历史悠久(1907年至今),资源逐年消耗,极大部分矿区进入超龄服务期限,剩下的可采资源量不多(如:西华山钨钼矿区、荡坪钨钼矿区、下垄钨矿区、洪水寨钨锡矿区)。

2、矿产勘查,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接替资源严重短缺,除钨、锡等几个主要矿种外,其他矿产几乎空白。能基本保证的矿产只有建筑用石材、普通用(砖瓦)粘土,缺乏矿产有煤等。

3、矿产资源利用停留低水平,原先有些规模矿山矿区为了追求自身短期经济效益,采富弃贫,采易弃难,乱采滥挖问题还十分突出。

4、矿产品转化成品率低,多以销售原矿和初级矿产品为主,矿产结构单一,产业结构链太短,矿产品深加工率达不到50%,高附加值产品少,初级矿产品的重复建设造成互相压价低价位竞争,优势资源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5、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由于老矿山企业多,开采周期长,采空区多,废石、尾砂积存量大,极容易造成部分地区发生塌陷、崩塌、地裂缝、地压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业开发造成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与植被及水体遭受破坏,都将成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重要工作。

总览我县矿产资源特点:老矿山多、接替储量少;矿种多、已开发的矿种少;小型矿床(点)多、环境问题突出。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方针,以集约高效开发为主题,使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矿业的支柱作用,培植我县以钨为主的矿业优势作用,带动特殊矿产南安工艺砚石、观赏石的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市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编制本县规划。坚持走“依托优势,突出重点,培植支柱,形成规模”的发展思路。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本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二)坚持依*科技创新,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原则

引进科技人才,改造与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采选水平。延长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把产品瞄准国际、国内市场,掌握市场动态与市场信息,提高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坚持社会效益与环境的统一原则

注重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以环境优先,走绿色矿山、优化生态工厂之路,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发展环保矿山、环保冶炼企业。

(四)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

大力培育采矿权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从2004年起,全县各类开采矿山,不分矿种、不分体制,全部进入招、拍、挂及协议转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

(五)坚持地方特色原则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我县矿产资源分布特点与优势地理位置区势,唱好钨优势矿产主旋律,倾力打造“南安石”传统品牌,坚持发展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

(六)坚持服从上级规划相适应原则

编制本县规划落实和安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中,必须坚持服从上级规划相适应原则;并与本级其它规划相协调,使规划细化上级规划指标的指导性文件,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和监督的重要依据。

三、规划目标

总目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走“依托优势,突出重点,培植支柱”壮大主导产业,组大、组优、组强、整合之路,全面推进采矿权市场建设,实现宏观调控管理。挖掘利用南安工艺砚石用泥质岩、吉村满埠观赏石资源,筹办奇石交易市场开发建设,使**成为赣南奇石交易市场集散地。

(一)2005年规划目标

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目标

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分开运行。公益性勘查确定新的钨矿产地2处,在接替资源勘查方面取得进展。开展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重点鼓励勘查的矿种:石膏、工艺砚石用泥质岩、饰面用板岩等县内资源开发不足的矿产。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区,特别是资源耗竭矿区的周边和深部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增加后备资源,减缓产量递减,使矿产资源可供性有一定程度提高。

重点开发项目及成果:

(1)钨(锡)矿中小型2处

(2)石膏中小型1处

(3)观赏石河评价报告1份

(4)砚石用泥质岩2处

(5)饰面用板岩1处

(6)生态环境评价报告1份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十五”期间年矿产品产值达7.81亿元,其中钨采选业产值1.27亿元,深加工产值5.92亿元,较2000年增幅165.6%。

“十五”期末主要矿产品及产值:

钨精矿产量4870吨产值1.27亿元

综合回收矿产品产量及产值:

锡精矿500吨产值2000万元

钼精矿250吨产值2250万元

铜精矿1500吨产值270万元

铋精矿10吨产值40万元

铅锌矿80吨产值16万元

建筑用石材15万立方米产值374万元

建筑用砂4万立方米产值56万元

砖瓦用粘土23万立方米产值1201.85万元

矿产品深加工产品产量及产值:

氧化钨3500吨产值1.57亿元

钨粉1500吨产值1.02亿元

碳化钨粉1000吨产值6559万元

钨条500吨产值3569万元

锡制品(锡丝、锡条)1500吨产值8550万元

钨铁3000吨产值1.17亿元

二硫化钼300吨产值1800万元

水泥4万吨产值1120万元

“十五”期间,完成**南安工艺用石、吉村满埠观赏石河开发及奇石馆、园,奇石交易市场建设,创收400万元。

3、矿业结构调整目标

“十五”期内关闭8个钨矿山,钨矿山总数由25个减至17个(见附表7)。钨、锡原矿产品向深度加工转化,转化率达到100%以上,原矿产值与加工产值比由1:2.5提高到1:5.5。

关闭在耕地上取土的砖、瓦粘土矿。关闭存在安全隐患的采石场。

4、矿区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目标

由于国家限制钨、锡等矿产的开采。近20年间我县主要矿种所采钨的平均品位由1.68%下降到目前0.83%,近地表容易采掘的资源储量日益减少,地下深处和含有用成份较低的贫矿便成了采掘的对象,为了有效遏制无序采掘行为,保护矿产资源,对主要矿种的开采实行产能指标控制,钨精矿产量控制在4870吨,资源回采率提高2—3%,选矿回收率提高1—2%,实行资源“三率”考核,综合回收锡、钼、铋、铜、铅锌等矿。探矿工作源头管理,使主、副矿产和有用成份的资料准确、可*、合理利用;关闭、注销不符合办矿条件的小矿山,充分利用采选后的废石、尾砂加以利用,变废为宝。

5、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

健全和完善矿山生态环境监督网络,矿山环境监督得到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得到初步改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矿山“三废”排放达标,尾砂入尾砂库。严格执行新建矿山准入条件,不再新立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恢复利用的破坏性影响的矿产开发项目,完成西华山等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工程。(见附表6)。

(二)2010年远景目标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商业性勘查为主体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矿产资源可供性明显提高,矿产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采矿产品向冶炼产品转化,矿产品深加工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市场需要的精加工产品,压缩初加工产品,精深加工和应用产品生产形成规模,矿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的奇石交易市场运作成享誉江南著名的集散地,矿产利用和市场需求配置更加合理,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矿产勘查开发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章矿产资源保障

为保障国家和县域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建立安全稳定的矿产资源可供体系。根据国家矿业政策和我县实际,“十五”期内,把寻找可接替矿产资源后备地作为工作重点。

一、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济效益为目的商业性勘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1、在“十五”期内选出成矿条件好、资源潜力大的矿区8个,开展地质调查、开展钨矿山企业转制后生态环境调查评价。

地质勘查项目表

序号名称矿产品预期成果备注

1樟斗金银庵矿区钨3000吨公益性勘查

2青龙鸭婆脚矿区钨、锡9730吨公益性勘查

3关于钨矿山企业转制后生态环境调查评价报告“三废”治理方案公益性

调查评价

4池江石膏矿区石膏254万吨商业性勘查

5樟斗八仙脑矿区铅锌1万吨商业性勘查

6吉村满埠奇石河观赏石自然遗迹风景区商业性勘查

7吉村游仙矿区砚石用泥质岩138.9万M3商业性勘查

8新城莲塘矿区砚石用泥质岩1400万M3商业性勘查

9内良黄溪矿区饰面用板岩0.8571万M3商业性勘查

2、公益性调查评价争取国家、省投资,商业性勘查鼓励民营企业及外商投资勘查,接替矿产资源勘查鼓励采矿权人自筹资金勘查,使我县优势矿种钨、锡矿产得到补充,接替资源保证程度得到提高。

二、重点矿山资源储量接替勘查

鼓励在钨锡矿山深部与周边开展找矿和勘查,扩大储量,提高资源储量级别和质量成果,稳定矿山产能,发挥矿山基础作用。

(一)在漂塘崩岗山矿区周边与深部进行找矿。

(二)在西华山钨钼矿区周边找矿。

(三)在洪水寨钨锡矿区周边与深部找矿。

(四)在浮江洞脑钨锡矿区周边与深部找矿。

(五)在内良白井钨矿区周边与深部找矿。

三、限制在浮江三江口自然森林保护区、丫山风景自然保护区中心区、雷公斗生态自然森林保护区、国防工程圈定地区、重要工业、大型水利工程及中大型市政工程附近一定距离内,铁路、重要公路、重要河流及堤坝两侧一定距离内,部级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重点预防保护区、风景名胜地和文物保护区内开展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方向

保持矿产资源量开采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鼓励开采国家急缺和市场需要的矿产,限制国家保护性开采的钨、锡、稀土矿产以及造成矿山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矿产资源。

(一)鼓励开采的矿种

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发挥比较优势,应加大对工艺砚石用泥质岩、观赏石、饰面用石材、石膏、温泉、矿泉水等资源开发力度。

培植新城茶园偏硅酸矿泉水开发,创名优特天然饮用矿泉水产品。挖掘开发失传的南安石,重现南安石、砚、壶的光彩。建设地质遗迹景观实现吉村满埠观赏石河保护性旅游开发。引进外商投资、开发利用池江石膏矿。

(二)限制开采矿种

限采矿种钨、锡、稀土等,实行总量控制。对国家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钨、锡、稀土必须按照统一规划、计划开采,规范经营、限产保值的原则进行开采。

1、实行配额制度。按照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生产配额组织生产,矿山企业服从管理,不得超计划生产(见附表九)。

2、加强矿产品加工和经营管理。实行矿产品加工资格证、经营许可证和准运证制度。无经营许可证、加工资格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矿产品经营加工活动,无准运证运销的矿产品一律不得放行。

二、开发利用布局

(一)矿业开发利用规划区

根据我县矿产资源分布及矿业经济现状,对矿产资源相对集中区分别进行矿业开发规划。

1、北西部钨(锡)开发规划利用区

主要开发钨、锡等矿产资源,侧重建设洪水寨——九龙脑、洞脑——生龙口、西华山——樟斗三个钨锡采选基地。

(1)荡坪樟东坑矿区、九龙脑矿区、洪水寨矿区钨锡采选基地,年产钨630吨、锡120吨、铜600吨。

(2)洞脑矿区、生龙口矿区钨锡采选基地,年产钨130吨、锡120吨、钼90吨。

(3)西华山矿区、荡坪矿区、漂塘矿区、崩岗山矿区、石雷矿区、左拔矿区、樟斗矿区等钨锡采选基地,年产钨4110吨、锡260吨、钼160吨、铜900吨、铋10吨、铅锌80吨。

2、西部特色非金属开发利用规划区

吉村观赏石河——游仙南安石

(1)建设吉村满埠2.6公里奇石河旅游观光区。

(2)开发吉村游仙等工艺用泥质岩,筹办石艺公司,年制作“南安石壶”系列500件。

(二)开采规划分区

根据矿产资源特点,矿业经济规划区划分为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三区划分按照市政府“规划”规定执行。

除三区以外的地区为允许开采区。但在允许开采区内采矿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和省、市规划要求组织开采,并与矿床储量规模相适应。

(三)开采规划分区划分

全县共划定鼓励开采区7个;限制开采区3个;禁止开采区10个;资源储备区2个;其他为允许开采区。

1、鼓励开采区:(7个)

内良饰面用板岩矿区

河洞浴用温泉矿区

新城茶园矿泉水矿区

南安镇火燎硅石矿区

池江石膏矿区

吉村满埠观赏石矿区

吉村——新城砚石用泥质岩矿区

2、限制开采区:(3个)

洪水寨——九龙脑钨矿区

洞脑——生龙口钨矿区

西华山——下垄钨矿区

3、禁止开采区:(10个)

牛孜石矿区

高栋上矿区

白水洞矿区

大坳矿区

木梓园矿区(地方管辖)

棕树坑矿区

下垄钨矿下垄矿区

梅关——丫山风景名胜区中心区

雷公斗——自然森林保护区

三江口自然森林保护区

4、资源储备区(2个)

石雷钨锡矿区

南安镇梅山稀土矿

三、新建矿山环境影响准入条件颁发采矿许可证,设立新矿山必须符合下列准入条件

1、法律、法规和规划准入条件。设立新矿山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划规定。不设立国家明令禁止的采、选、冶项目,不在本规划划定的禁采区、限采区、资源储备保护区内设立新矿山,一个矿区不得设立多个采矿权。

2、矿山建设规模必须与申请开采的矿产储量相适应。采选能力必须符合本规划的矿产开采最低规模的规定。

3、具有勘查资源的勘查单位编制的勘查报告,其储量必须由具资质的评估机构评审认定。

4、有经过具审批条件的机构审查认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5、有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采矿贫化率设计指标和考核办法,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伴生矿产有综合利用方案,对暂不能回收的矿产及含有用组分的尾砂应有保护措施。

6、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质条件(资金、装备、人才、技术等条件)。

7、有经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土地复垦,地质灾害防治安全防护及植被恢复措施。

8、有经审查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及具体的水土保持防治规划。

四、规模结构调整方向

总的调整方向是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公司加基地”规模开发,集约经营,高效低耗。

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区储量相适应,严禁大矿小开,一矿多开,一个矿区有二个以上采矿主体的。采用不分体制,股份合作并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办矿、统一规划、合理开采,形成与矿区储量相适应的开采规模。老矿山生产规模应按规划规定的最低开采规模进行调整,新建矿山开采规模不得低于规划规定的最低开采规模。使矿山规模结构调整最终实现整合联产、股份合作、统一管理、集约经营、有续保障、高效低耗。

(一)矿山总数调控

根据规模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关闭,注销不符合办矿条件的小矿山,引导符合办矿条件的小矿山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做大,实行集约化经营。到2005年矿山总数减少1/3(见附表7);2010年再减少1/3,实现伟良钨铁生产线扩建及建成保利高纯二硫化钼生产线。

(二)产品和技术结构调整方向

矿山企业规模结构调整方向是集团化和专业化相统一,大中小协调发展。要以矿产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调整开发利用矿种结构。继续发挥钨、锡、钼资源优势,利用好“两个市场”增加引进外面的钨精矿比重,到2005年县内50%以上自产的钨精矿转化为钨制品,2010年达到100%以上的转化率,实现钨精矿——钨制品——钨应用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发展。同时发挥我县南安石、观赏石自然资源优势,开发潜在新产品,着力发展有广阔市场的珍贵石材、建材工业,提高资源效益和产品创优竞争力。2005年实现矿业总产值7.8亿元,2010年矿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

(三)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面对我县老矿山企业多,矿产资源利用率不高,部分优势资源枯竭,资源保障形势严峻,随着工业化进程,后备资源不足将会更加突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是我们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矿山监督工作。矿山企业必须按照批准的矿山设计或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矿产资源,把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采矿贫化率作为重要经济技术指标来管理,建立“三率”考核制度,重点加强矿山、矿区“三率”考核。矿山企业“三率”指标长期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要找出原因,改进采选工艺,限期达标。鼓励矿山企业开发利用贫矿和难选矿石。

监督和鼓励矿山企业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针对目前大部分矿山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偏低的问题,要改进生产工艺,使矿产综合利用回收率提高1—2%(见附表九),充分利用矿山废石、尾砂用作建筑材料。

第六章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一、总要求

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走“绿色矿业”之路,促进矿业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遵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山排污和水土流失的监测,对超标排污、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的要查明原因,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达标的要依法查处。积极引导矿山企业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强环境保护技术方法研究,寻求最佳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选择西华山钨业有限公司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点,推进全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二、现有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一)监督检查

要加强矿山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矿山企业环境保护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矿山企业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及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对环保措施或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不力造成矿山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要依法查处。建立矿山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检查报告制度,并将环境保护作为矿山企业年检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

(二)“三废”排放

矿山企业“三废”排放应该符合环保要求。做到尾砂入库存放,防止外泄,废石、废渣要堆放稳固,场地合理,废水需经处理达标排放,严禁直排。对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氟化物、黄药等可溶性有害物质的废水、废石、废渣、尾砂等应进行严格处理,严禁直接埋入地下或注入其他水体。鼓励矿山企业对“三废”的综合利用。

(三)履约保证金

引导矿山企业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保水保设施,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根据不同矿山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收取保证金,保证金做到专项储存,财政统一管理,用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

(四)矿区生态环境的治理

对我县即将闭坑和重点矿区的生态环境治理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批实施、突出重点、注重质量”的原则,积极筹集资金,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因地制宜地开展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期内基本控制矿产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现象的进一步发展,明显减少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到2010年矿山生态环境有明显改观。

规划期间我县安排重点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

西华山矿:西华山钨矿占地面积6.291平方公里,其中矿区开采面积3.92平方公里(矿化面积2.89平方公里)。建国以来累计采掘总量2340万吨(其中出窿原矿2160万吨),形成的地下采空区体积882万立方米,产生废石690万吨(其中:2#废石场占地0.0742平方公里,堆存废石320万吨;3#废石场占地0.063平方公里,堆存废石370万吨),尾砂1180万吨。该矿由于前期生产量大,开采时间长,造成牛岗地河床及两岸均填满了尾砂及废石,如果不及时处理,将造成下游区3.334平方公里的农田及滩头电站和公路遭受泥石流的破坏。为防止矿区废渣、废水及汛期造成的泥砂直接外排,在牛岗地修建一座库容为65万立方米的硬壳滚水坝,解决矿区废渣、废水对下游农田及章江河的危害及减轻汛期洪水对下游造成的灾害。使475公顷土地面积得到复垦,矿山生态恢复率达90%,规划经费2941万元,用三年时间(2003年至2005年)完成该治理项目。

两年内(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重点解决洪水寨河、玉塘河、山南河、浮江双田河等重污染区4个尾砂坝的建设,治理浮江河(章江源头)流域采选矿废水、废砂污染。

尾砂坝建设项目情况表

序号建坝地点工程名称投资额

(万元)建设日期

1洪水寨杞柴坝75#水泥浆砌片石尾砂坝2302003.10至2005.10

2玉塘河75#水泥浆砌片石尾砂坝1612003.10至2005.10

3山南河75#水泥浆砌片石尾砂坝1022003.10至2005.10

4浮江双田河75#水泥浆砌片石尾砂坝1192003.10至2005.10

备注:投资额不包括管理费、税金等。

“三废”排放必须有沉淀坝、池堆集过滤,并经验收评估后,矿山泥石流和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三废”达标排放。

第七章规划实施和保证措施

一、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

矿产资源规划经批准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接受公众监督,各级政府和部门、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矿产品经营加工单位都应严格执行本规划。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必须以矿产资源规划为依据,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矿产资源规划每五年修编一次,并服从上级矿产资源规划和县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办矿、开采、矿产品经营、加工及采矿权管理,以抓规划的实施为契机,把住准入关,将过去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实行探矿权、采矿权内部会审制度,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勘查、开采项目不得审批,不得颁发采矿许可证和勘查许可证。建立实施规划的责任制,明确地矿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及时查处矿业单位的违法行为和违反矿产资源规划的矿业活动,查处、制止不力的将追究有关领导者的责任。同时制定规划实施的管理办法,落实年度计划及年度考核办法。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改革和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机制

积极争取部、省地质勘查资金,开展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充分应用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规划鼓励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和矿山生态恢复环境治理项目,推进矿业的调整。鼓励矿山企业及外资集团自筹资金进行矿区矿产资源勘查,扩大资源储量,探寻接替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编制《**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指南》公布社会,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到我县进行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创造公平竞争条件,引导民间资金投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精深加工,大力发展非公有矿业经济。

三、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

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的重点是依法办矿、依法勘查、依法查处违法采矿活动。充分运用规划和政策调控作用加强矿业权管理,严格审查矿业申请人的资质条件和开发利用方案。加强地矿行政队伍建设,提高勤政、廉政、依法行政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对无证采矿、越界越层开采、浪费资源、非法经营、非法加工等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考核制,强化地矿行政执法人员维护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和矿产资源规划严肃性的责任,严肃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失职、渎职行为,为矿产资源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法制保障。

四、建立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县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矿产资源数据库,并形成微机化管理、信息网络化。地矿行政管理部门要利用矿山资源储量审批与年检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矿区的矿产资源增减、资源利用水平、矿山生态等动态变化及规划实施情况及时掌握,并根据矿产品市场动态及科技信息,开展可供性及相应政策措施的研究。以规划管理信息化带动规划管理科学化、服务化。

五、培育矿业权市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

积极培育矿业权市场,尽快实现资源资本化的转化。规范矿业权市场秩序,强化矿业权市场管理,把矿业权作为重要的资产进行经营运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矿业权授予方式,要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矿业权,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运作准则,垄断一级市场,规范二级市场,激活三级市场,通过矿业秩序整治收储一批矿产地,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变更登记时必须进行采矿权权益评估,补交采矿权价款。

六、规划实施的主要保证措施

《规划》经**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由县政府颁布实施,作为**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产品经营加工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共同准则和目标,县政府将依法维护采矿权人、勘查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勘查、开采秩序,协调矿业发展与林业、水电业、旅游业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县政府高度重视矿产资源规划工作,要求各级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各矿业单位为规划实施共同努力。

上一篇:完善村务公开意见 下一篇:管理银行贷款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