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钢琴教育民族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

时间:2022-09-19 12:04:29

试析我国钢琴教育民族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

摘要:钢琴传入我国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由于它的旋律、演奏方式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钢琴已经成为在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乐器,本文针对钢琴教育民族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套完整的解决途径,望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化 问题 完善措施

在钢琴教育中如何做到民族化发展成为了我国钢琴教育界十分关心的话题,我国的传统民乐和西方乐器能够很好的融合,这使传统民乐被广泛改编为钢琴曲,这也为这使钢琴能够在我国音乐发展的过程中融入到民族文化之中。很多钢琴教育过程中都添加民族化的元素,并且将优势项目和民族文化相互结合。每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十分特殊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特点,这些艺术形式在表演中是以民族文化作为基础,并且寄托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它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要想将本民族文化形式融入到钢琴教育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钢琴在民族化发展中的历程

钢琴的中国民族化在创作形式和创造特性上十分鲜明,同时拥有着多种表达风格,它对民族特性的表现十分强烈。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由于文化的积累使很多文化特性在发展过程中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在我国钢琴的表现形式、演奏风格、钢琴教学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尤其在钢琴教学方面,很多教程的选用都是来自简单容易的外国优秀教材,让钢琴教育能够满足多数初学者。但是钢琴教育在民族化的道路上容易被误解,这使钢琴在民族化过程中得不到重视,其实形成这种原因的因素有很多。首先钢琴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在教学、演奏等形式都很成熟并且拥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其次钢琴音乐来自西方,它给与民族文化的相互结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我国民族文化对钢琴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些因素无疑为钢琴教育的民族化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二、当前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钢琴教育缺少正确的引导

钢琴的学生数量在我国不断攀升。所以钢琴教育必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针对钢琴教育的指导性和合理性来明确钢琴的学习方向。并且在教育制度的管理上缺少鼓励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同时在没有教育机制和评价体系。

(二)民族化教学基础薄弱

中国的钢琴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时我国的音乐教学还处于萌芽阶段,针对所以的乐器使用的教材几乎是全盘西化,西方乐器教育几乎看不见民族化的影子,更谈不上民族化体系教学了。另外很多钢琴教育都是围绕着西方教学模式来进行的,这使教学形式上不约而同的偏重外国音乐作品,而忽视本国作品。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兴趣的减弱,这与民族教学相互矛盾,在这一环境中中国的钢琴教育几乎停滞不前。

(三)缺少民族化教学作品

在钢琴教育中大部分的钢琴作品都来自西方,这使中国民族化的作品处境十分尴尬。很多中国音乐作品在教学中得不到应用,相比《致爱丽丝》等世界名曲来说,中国的民族音乐作品很少被人问津。在教学形式上很多教师是在一个全盘西化的教学环境中成长的,他们对乐曲的选择十分谨慎,这也初始中国的民族化音乐作品遭到冷落。

(四)教学技法上的缺陷

中国的钢琴教学在理论教学和技巧训练上广泛采用西式的教育方法,加上西方的技术在练习、演练的过程十分成熟、规范,这也使西方的技巧演练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但是这也使中国的钢琴训练激发得不到普及,所以中国的钢琴民族教育方法必须经过改革和升级,要建立一套新的钢琴音乐教育形式。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在表现形式和操作技法上十分全面,如果将民族文化融入到钢琴教学中就可以提升作品的认知能力,使钢琴在演奏质量和音色使用上更加完美。目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将钢琴演奏和民族乐器的应用不能很好结合,这使由于在弹奏细节上难以把握,同时也使钢琴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下降,钢琴民族音乐也得不到传承和弘扬。

(五)缺少民族化教学内容

钢琴教育民族化滞后的又一问题在于没有进行合理严格钢琴民族化教育,直到今天这种影响还是很深,在西方钢琴艺术中很多教育形式都是超越意识的,并且直观的显示在教学内容中,这样就可以以最先进的教学形式来教导学生。但是我国的钢琴教育在民族化的进程存在很多障碍,有的钢琴专业的学生在民族化的程度上缺乏文化知识,并且民族意识十分薄弱,尤其在很多学校中针对钢琴教育缺少民族化课程。这对中国钢琴的民族化教育来说是可悲的,民族化教育必须首当其充为中国钢琴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同时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所以必须使西方音乐理论和中国的民族文化相互结合、融汇。

三、对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教育现状的完善措施

(一)加强中国钢琴教育的政治化的导向

我国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寻求将西式教育形式更好地转化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体制,所以中国钢琴教育的民族化也不例外。就拿现在的热点问题——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社会音乐水平考级”为例。就目前来看,在一至十级的考试曲目中,中外钢琴作品所占的比重不平衡。如果在曲目设置上能多加入一些中国民族钢琴作品,在考核评价体系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从政策层面促进了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

(二)在中国钢琴教育中提倡民族化教育形式

中国的钢琴教育要从教育工作者入手,要使他们能够知道自身的重任,在增强自身民族意识的同时完善自身的业务能力,针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来说。要针对教学的意识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民族文化修养进行分析,将人格魅力能够化做教学过程中的感染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民族化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优秀作品的赏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合理融入民族音乐就会很好地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在学习态度的提升上有着很大的帮助,另外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对自身素质和修养的提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和鉴赏能力,要将民族化较强的做平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针对音乐院校中钢琴专业,更要加大民族化作品的学习。

作为一名中国音乐学习者或教育者,都要有着很强的民族意识,在深刻理解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加深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情节。我国有很多的钢琴初学者针对他们的教育要以中国钢琴作品为主,要通过增强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来加强民族音乐的乐感。

(三)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的教材结构,加强作品总结

首先,应当把现有的中国钢琴作品进行集中、分类、整合,使之形成系统的、科学的中国钢琴教材体系,并大量、广泛地应用于全国范围的钢琴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给所有的钢琴教育者和学习者一个相对准确的参照物。其次,应该鼓励作曲家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尽快弥补中国钢琴教材体系的不足。 西方钢琴艺术经过三百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钢琴教材体系。因此,我们要培养大批优秀民族钢琴作曲家,并形成基本统一的“中国式”创作美学标准,更好地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使中国钢琴的民族化教材体系尽快完善、成熟。在教材的编撰中,要将中国钢琴作品进行合理的规范和划分,要让中国的钢琴作品能够形成一个中国钢琴教材曲库,并且能够广泛的应用到钢琴教学中去,钢琴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启蒙,所以针对教材的选择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我国的钢琴教育是以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化作为基础的,所以钢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都要以民族化作为整体意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教育由20世纪初的《和平进行曲》到现在具有不同风格、多彩多姿的现代作品发展的最终结果,这个结果呈现了中国钢琴音乐由最初的对西方音乐的模仿到现在的具有初步规模的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同时这也说明在钢琴教育不断发展的中国,钢琴教育无论经历了多少众多不足,但是钢琴的作品创作和民族化探索从而停止。

(四)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处理形式

在要想合理的发挥钢琴与民族化音乐的有效结合,就需要形成以民族化音乐为代表的教学课程,这种课程需要在弹奏的过程中进行详细的展示,并且对不同节奏、速度、指法等设置出合理的使用形式,要使学生能够做到有理可依。另外钢琴技能的学习可以以民族音乐为基础。在我国当前的钢琴教育环境下,钢琴课程都伴有配器、伴奏、等项目。在这些项目开展中要积极使用包含民族文化的训练课程,例如在伴奏乐器中加入民族乐器、提高民族音乐的欣赏性。也可以将中国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民歌直接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就能是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五)赋予钢琴教育民族化足够的发展空间

我国音乐界针对钢琴作品的出版十分支持而且很多都有媒体的直接参与,这使钢琴作品的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很多优秀表演者和演奏大家的作品都会通过各种媒体让我们进行欣赏。这使很多钢琴作品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李云迪、朗朗等一批国际钢琴大师的崛起,在中国形成了一股钢琴学习的热潮,同时在国内中国钢琴作品的比赛或鉴赏性音乐会比比皆是,这使很多钢琴作品中都能够包含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 最后我国近些年的音乐教学活动被广泛开展。尤其是近些年很多中国钢琴作品得到了世界钢琴界的认同和重视,这使中国的民族文化更好的被世界所接受,这也说明我国的民族文化是优秀的,我们作为钢琴教育者更要加入宣传和弘扬的环节,使自己的民族文化能够让世界所熟知,使中国分的魅力不断被传播给世界。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力和民族化进程是需要时间来逐渐完善的,它不是一个作品、几位专家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钢琴教育和配需机制,要以钢琴文化创作作为根本,在整个过程中形成一个适合的教育环境并且在创造和教育过程进行体制的重组,使音乐能够从多角度一同去完善中国钢琴教育的民族化进程。

四、结语

钢琴由清朝晚期传入我国,剧现今有120多年的历史,它以一种西方乐器形式在我国被广泛接受,所以钢琴在我国的民族化发展十分重要。我国的钢琴教育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风靡的,虽然起步很晚,但是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出现了一批附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钢企演奏家和作曲家,这使钢琴教育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发挥民族文化价值观的路还有很长。所以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很好的将钢琴表演形式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使民族文化能够真正的赋予钢琴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徐宁.高师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之主体意识探微[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05).

[2]程雯丽.试论当前中国钢琴教育的民族化问题[J].北方音乐,2011,(11).

[3]吴修林.略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及传统乐曲钢琴改编作品的特殊作用与意义[J].美与时代,2004,(05).

[4]吴晓娜,陈永.中国钢琴音乐教育中的“母语渗透”——由“中国钢琴学派”想到的[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01).

[5]杨凌云.现代技法与民族民间音乐的化合——论钢琴曲《多耶》的创作特征[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04).

[6]肖敏.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风格和演奏特色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作者简介:

[1]马薇:大庆师范学院;

[2]杨日芳:大庆石油高级中学。

上一篇:李敏镐:男神欧巴养成记 下一篇:高中声乐教学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