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尽奇峰打草稿

时间:2022-09-19 12:03:40

摘要:山石驳岸是我国传统园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当前的市政公园、街头绿地、和住宅绿地中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在这里,作者试图通过对传统园林山石驳岸的分析,引入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山水画创作理论,来探析园林山石驳岸设计的理念、方法、选材和其他重要因素,以期望设计施工最后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效果。

关键词:园林设计山石驳岸石涛叠石 山水画皴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石涛《画语录》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中国画坛巨匠石涛的山水创作理论,他认为书画作品应采“搜尽”素材,多观事物,才能迸发灵感,创出奇妙之作(图1)。艺术创作至少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在创作前主体对所表现的客体的认识,是在艺术家的头脑中反映,再现客观现实的感受、认识过程。园林山石驳岸设计同艺术创作一样,必须先熟悉大自然原型,即对表现客体深入的认识,全面了解他所表现的对象多个方面的形态。从而在设计实践上充分强调对所表现客体。懂得搜尽奇峰是懂得取之有道,多打草稿是深入实践;两者相结合设计才能大成,达到“神遇而迹化”的境界。

图1 清 石涛 搜尽奇峰打草稿(局部)

1.沿袭中国传统园林山石驳岸营造手法

《园冶》中认为“园中拙山,非士大夫好事者不为也”。这说明园林叠山置石所需要的高超技艺和苛刻品味非一般人能有所作为。就叠石来说,以扬州个园分峰叠石的做法最为精妙。扬州个园采用了不同山石堆叠个性鲜明的各类山景,并具名为春山、夏山、秋山和冬山。郭思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水画变现四季情景用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妝,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描写,而个园的分峰叠石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分明的季节变化 。其中,临水倚楼的夏山主体与山石驳岸贯通一气,利用湖石柔美变幻的曲线,垒石如停云之势收于水面,尤为自然。(图2)

图2 扬州个园夏山驳岸与山体、蹬道浑然一体

2.取法中国山水画皴法的设计理念

“道法自然”,以自然山水为蓝本,深入了解项目的历史背景,依据实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相适宜的山石驳岸进行设计。“搜尽奇峰打草稿”,以中国山水画的皴法为基本原理进行山石驳岸的营造。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首先,在设计之前先理清山石的走向与水源的位置。使得“山水”连贯浑然一体,山石叠石取东西走向,南缓北陡,高低错落,要具有起伏连绵的“山势”。并且,与地面、建筑基座、桥基、蹬道衔接自然,如同山石从地面长出一样。

3.园林山石驳岸的材料选择

材料选择也就是对各类石材的选择,这在园林山石驳岸设计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图3)。选材如果不到位,则会与实地情况不协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石料选择合适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的石材堆叠出的山石驳岸风格各异。传统园林多用太湖石,太湖石“石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崄怪势。”“其质文理纵横,笼络起隐”。优质太湖石“皱、漏、透、瘦”,会产生江南水墨灵动的气息,具有清古高雅的审美情趣。形体特征相近的石料还有洞庭石和宜兴石。

黄石是当今山石驳岸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石料。黄石是一种黄褐色的细砂岩,质地坚实,石形菱角分明,节理面近乎垂直,具有阳刚之气。用它堆叠山石驳岸粗犷而具野趣,特别适合秋景的营造。扬州个园的秋山就是选用黄石石料,达到了“秋山如妝”的审美意趣。

另外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材料即GFRC模制假山石,此种材料质轻价优,便于运输,也很容易取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对于大型的园林山石驳岸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图3太湖石

4.园林山石驳岸的设计方法和手段

备好石材之后,考虑叠石手法。《园冶》认为叠石之初“始遵图画”,在中国山水画中的皴法中“小仿云林”的“折带皴”,“大宗子久”的“斧劈皴”。 中国山水画皴法众多,有披麻皴、卷云皴、斧劈皴、折带皴、牛毛皴、豆瓣皴等等,针对不同的石材特征,运用不同的山水画皴法来进行设计。

4.1用于太湖石的方法

如果选用太湖石进行堆叠,则考虑以卷云皴和披麻皴的手法进行布局。太湖石颜色淡雅,质地轻柔,翻卷灵动。披麻皴和卷云皴的手法能很好地体现这一气息。

4.2用于黄石石料的方法

如果用黄石石料进行溪流驳岸的堆叠,则用最能描摹其刀凿斧劈和刚性线条的斧劈皴,和体现其棱角分明的块面感的折带皴最为合适。

4,2用于房山石石料的方法

形体特征介于太湖石与黄石之间的房山石料,兼具两者特性,既曲又直,刚柔并济。石料的侧面的水纹线与河岸的水平线平行,堆叠出来的效果极其自然,与水岸协和一致,如出一辙。

图4.折带皴

5.山石驳岸与其他园林组成因素的配合关系

山石驳岸除了堆叠本身,也要考虑与周围造园因素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

5.1首先是与园林整体的风格相协调,体量大小、形式风格等是否一致。与园林建筑、小品的相得益彰。譬如扬州何园中桥基驳岸、蹬道与片石山房山石主体衔接自然紧密,错落有致(图5)。

图5 片石山房

5.2山石驳岸的植物配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扬州个园中的四季假山不仅通过石材本来突出季节特色,更借用园林植物来加强四季意境。与春山搭配的翠竹,与夏山搭配的广玉兰,与秋山搭配的苍松与红枫,以及与冬山搭配的腊梅树。但就常规的山石驳岸边的植物配置来说,则考虑采用以下品种:

点景小乔木、花灌木为:红枫、碧桃、地栽紫藤、云南黄馨、野蔷薇等;

石隙土坡交接处地被为:书带草、活血丹、鸟萝、五叶地锦等;

水生植物为:水生鸢尾、香蒲、黄金莲、荇菜、苦草等。

6.结语

综合来看园林设计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设计,“功夫在诗外”它包含了园林建筑、小品、道路、铺装、水系、绿化等各个组成部分,更包含了政治、经济、人文、心理、哲学、文学、造型美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在进行山石驳岸设计的同时,更要纵观全局,并且能够将几种感管因素综合起来考虑,要让园林使用者本身能够喜欢。这是园林设计的发展方向,也将是设计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致谢:部分图片来自因特网,谨此致谢相关网站以及照片作者。

参考文献

1.(明)计成.园冶(M).重庆出版社.2009: 184、214、226

2. (清)石涛.画语录(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5-7

3.何小弟.中国扬州园林(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64-65、79-84

4.韩建中.中国园林(J)2002(6)

上一篇: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探讨 下一篇:浅谈房屋建筑监理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