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射光过棱镜不平均分布催生新能源

时间:2022-09-19 11:28:26

散射光过棱镜不平均分布催生新能源

摘 要 物体在常温下都辐射红外线,也叫热辐射,温度高的物体发射量大且波短,反之低温的物体发射量小且波长。本文利用常温物体发射散射红外线光,过棱镜不平均分布,形成光密度差,也是能量差与温差,从而在恒温的一个系统中制造出温差,即熵减,而产生温度差为我们所用。该题目证明了熵的可逆性,是一种经济环保的新能源利用方式,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 散射光; 棱镜;新能源

中图分类号T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98-02

物体在常温下散发热辐射红外线。两个物体相互热辐射作用是:温度一样时,对射红外线是收发平衡,温度无变化。如果能找到一种装置可以单向阻断一侧红外线的传播,类似一种红外线光的‘二级管’结构。使红外线光能‘正面’的单向通过,‘反面’被挡回。再将这个‘二级管’放在A、B两物体中间。这样得到的结果就是A物体发射出来的红外线就会正向通过‘二级管’,射到对方的物体上,而B物体发射出来的红外线则会被‘二级管’挡回,由此B物体就会接收红外线能量,使得能量增高,表现为温度增高。而A物体则相反。由此两物体就会出现温差,也就产生了能量转移,抽取利用了物体的单一能量。

常温的物体,散发散射光红外线,这些散射光,经过特定的装置,如棱镜的透明体等,再分配照射的光。光的总量密度一样,但是某一角度是不平均的,即在一些区域中密度高些,另一些区域密度低些。如果人为加大这种不平均现象,如通过串联的方法,提高光的密度,这样的装置两端就会出现温差。

散射红外线不平均分配,是制成“热辐射二级管”装置的关键。本文所设计的散射红外线光,经过特定装置,产生不平均不分配的结构。具体来说是以透明棱镜为基础的,散射光取部分角度的光柱,在棱镜的一面垂直进入,而到了另一斜面折射而出,由于折射的角度,就使得该光柱,从折射面射出后,还是保持平行前射,但是直径变细。根据透明体的反射率不同,折射出来光线柱的密度,有的大于、有的小于入射前的光柱密度。但是该光柱,还接受另一处在透明体折射面,侧面的一股反射光,该反射光与透镜反射光率成正比,即从透明镜折射出来的光,反射损失的光越多,而补充来的侧翼反射的光越多,两光柱合在一起,产生的光柱的密度,则大于上述垂直入射光柱的密度,由此达到了增加光的密度效果,如采用特定的形状,来索取这部分这射线能量,由于该红外线光柱密度大于周围环境的红外线密度,光能增加,就可得到增温的作用。

在三角棱镜中(图1右上部分),在光有空气直角进入透明体(散射红外线部分光柱A),后经过斜角面折射出来(需要高密度接收光 C),由于角度变化,直径变细,再加上反射的光(散射红外线部分光柱B),经过计算,光(需要高密度接收光 C)的密度就会增加。图1为计算题的条件图,要证明需要高密度接收光C,光密度要高于该系统平均散射光的问题。计算方法有几种,但是结果都为需要高密度接收光(C),来至两个发面,一方面是(A)直角进入棱镜,在斜面折射出来的。另一方面是(B)侧光经棱镜反射出来的。该二合光得到的光密度大于系统光的平均密度。尽管棱镜的‘折射率’与‘棱镜的角度’与镜面的反光度有变化,导致具体数量变化,但是总的多少关系没变。

由上面计算,分析可得出结论,该结构不论透明镜的反射率大小,当垂直进入光经过透明角镜折射出来,光压密度都是增加的。该结构与透明体反射率有关,即透明体反射率越小,出光密度越高。(各物质透明体,反射率是有区别的。还可采取一些方法,减少反射率,如镀膜等。还有,该结构与透明体折射率有关(是上面计算可知)即折射率越大,出光密度越高。是正比关系。(如在可见黄光中,空气与真空的折射率为1.0003,玻璃为1.5,钻石为2.4,碘晶体为3.34。)故此定义为:在角型透明体中,在垂直面进入,折射面出来的光,再加上反射光,在叠加后,该角度光密度大于该系统的平均光。

散射光照射,总的是平均的,在该结构中,取的是散射光部分光柱,而这部分光柱密度增加,就意味其它部分光压减少,如果检测该系统的平均光压密度,会与其它地方一样。我们目的,是不断提高光的密度,提高能量等级。由此要设法利用这特点。方法如:把该角度光柱,聚焦后再散射,就会得到高于该系统的平均光压密度。见图2、3、聚焦后组成散射光高密度小区域后,再进入下一个系统,由此多个串联,就可得到高等级的温差。本文该装置的名称本文叫:《‘热辐射单向管’温差器》,该装置经过试验得到证明,最开始温差为0、05℃,改进后温差已达到1℃。

上述证明了利用光通过棱镜产生不平均分配的特点,可以提高光的能量密度,得到高于该系统平均能量,即在聚焦点上,提高了温度。用这一基本原理,可以设计出很多几何结构的温差装置(图4)。

该设计结构模型,本装置形状为,圆椎体结构,外有反光壳,两端有两个窗口。并采用多组并联、串联的‘集阵’结构,由此达到增大温差的作用。(图4右)。应用该理论,可以设计出很多不同类型的结构。

项目前景及应用。该理论的实验模型装置名称为:(二合光二极管管温差器)。发稿前为止,在模拟测试中,两端窗口温度差已达到了1℃。该项目可有效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是一种经济环保的新能源利用方式,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如用于空调、冰箱、热水器等,通过开发应用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复,高炳坤.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论体系的讨论.大学物理,2000(4).

[2]凌岳.第二类永动机和第三类永动机.中外能源,2009(2).

[3]王季陶.卡诺定理和热力学第二定律须正确扩展.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上一篇:中间包耳轴内部裂纹分析及修复措施 下一篇:油品质检中心化验室全面质量工作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