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探究

时间:2022-09-19 10:33:46

民间借贷探究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我国民间借贷的存在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在国家信贷政策和金融体制的调整,民间借贷市场更趋活跃,呈现出借贷规模扩张化、借贷用途多样化的特点,影响日渐加深。如何看待和管理民间借贷,众说纷纭,态度不一,已引起社会尤其是金融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从现实看,民间借贷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它的适度发展弥补了金融机构的不足,推动了城乡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一、民间借贷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借贷双方供需两旺

1、由于相对股市风险小,相对银行存款收益高,造成民间大量资金纷纷转向民间借贷,促使资金供应旺盛。

2、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他们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

(二)银行融资主渠道不顺畅,金融体制把民营经济基本排斥在支持的范围之外。

受宏观经济环境和信贷政策等因素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基于资金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综合考虑,一方面,信贷权限向上集中,县级以下机构不再拥有贷款审批权,职能主要是吸收存款;另一方面,经营重心向发达地区、大城市、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小城市和民营经济的投入逐步减少,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资金的支持有限。这种格局与飞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强烈反差,资金需求不得不通过民间融资解决。

(三)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信誉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信息不透明、经营行为短期化、管理家族化等问题,而且民营企业又缺乏足够的财产作抵押,也难以找到有实力的担保人作担保,贷款风险大,所以很难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基于上述民营企业自身原因,银行对民营企业出现了借贷、慎贷、恐贷的现象。

(四)相对银行信贷,民间借贷手续简便、信息内部化特征为其提供了发展空间。

民间借贷期限灵活,手续简便,一般只打借条,利率随行就市,债权方可随时收回贷款。这种状况符合民营经济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成为民营企业理想的融资途径。

二、民间借贷的合法性问题

(一)民间借贷是合法的。

有关民间借贷的合法性规定在我国《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中都有体现,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此,一般来说,遵循平等、自愿、诚信的原则依法达成的民间借贷是合法的。其出借人只能是公民,出借资金必须是属于其合法收入的自有资金,禁止吸收他人资金转手放贷。借款人可是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一个企业向一个公民或者多个公民借贷都属于合法民间借贷。

合法的民间借贷要符合:1、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利率4倍以内者有法律效力,超过4倍的法律不予承认。2、企业借贷对象指向特定对象,如家庭成员、亲友、本单位职工等。 3、企业借贷行为没有进行公开宣传,不具有公开性。4、企业借贷的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及相关活动。5、借贷企业具有还款意愿,能够及时清退集资款项。

中小企业在民间借贷中应当遵守以上原则,以避免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变成“非法集资”的刑事责任。

(二)合法与非法的界限。

由于民间借贷的不规范和高利率,风险集中,加上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异常困难,导致其不得不游走于“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之间,容易引发经济纠纷,甚至导致集资诈骗等刑事案件,容易走上非法集资、非法证券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歧途。对此,需十分注意把握合法与非法的界限。

1、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投资基金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目前我国存在的非法集资主体有4种形式,即(1)投资原始股、联营等;(2)冠于共同开发一些比较流行的环保、绿色等新产品;(3)代租代养、托管的形式;(4)消费返利的形式。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企业未经有权批准的机构审批,向社会上不特定的公众(较为广泛的群体)吸收存款。

而合法的民间借贷则是企业向特定的公民借款,人数也相对比较少。在这里,“特定的”和“不特定的(即社会公众)”对象是区分合法与非法的一个重要界限。另外,根据现行规定,企业吸收资金在100万元以下或吸收资金户在150户以内,利率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应该视为正常民间借贷;反之,应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非金融企业之间 “民间借贷”合法性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的批复》和《贷款通则》第74条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企业之间擅自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出借方已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予以收缴,并对借入方处以相当于银行贷款利息的罚款。各地法院基本习惯性的援用该司法解释判决非金融企业之间借贷无效。可见非金融企业之间 “民间借贷”也是违法的。

4、同样,中小企业在进行内部集资时,要从“集资对象要特定”、“集资的用途要合法自用”、“集资利率要合理”、“还款期限要明确”等四点来把握,以防范风险。

2010年4月,最高院要求各地准确界定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商业交易的政策法律界限。未经社会公开宣传,在单位职工或者亲友内部针对特定对象筹集资金的,一般可以不作为非法集资。最高院同时要求,准确把握非法集资罪与非罪的界限,如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及相关活动,行为人有还款意愿,能够及时清退集资款项,情节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或者不作为犯罪处理。

总之,中小企业在向公民借款或进行内部集资过程中,均应十分重视法律的规定,建议在法律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三、对民间借贷的几点建议

应该看到,由于民间借贷的自发和无约束性,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一是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二是不少民间借据手续简单又缺乏担保,容易引发经济纠纷;三是存在着一些与、吸毒等违法行为相联系的借贷行为,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若任其发展,必将给经济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因此,亟待从法规、政策、机制、制度和运作程序等方面对民间借贷加强引导、予以规范。

日前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可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小额贷款业务,但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规定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条件、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等,自此民间借贷有了合法的地位和组织身份。民间借贷立法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一)继续加强民间借贷立法工作。

1、制定《民间借贷管理办法》,明确借贷的最高额、利率,并要求到管理机构进行登记备案,依法纳税,或进行公证,以制度和程序来规范、督促其发展。

2、逐步扩大民间贷款机构的领域和范围,促使民间借贷规范化、合法化。

(二)强化金融和法律知识宣传,趋利避害,加大正面引导、监管力度。银监会、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管理,允许在合理的利率范围内开展民间借贷。司法部门严厉打击高利贷行为,以维护社会安定和金融秩序。

(三)在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下,利用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中介职能,开展民间借贷担保业务,将原来散乱的个人借贷纳入到一个统一规范、透明的渠道,为民间借贷建立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

担保机构是专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的市场金融中介主体,其重要职能就是为借贷双方牵线搭桥。担保机构可帮助民间贷款人选择优秀的借款企业,确保借款的用途合法、利率适度,并指导借贷双方办理借贷手续,监督并协助收回贷款,同时向民间贷款人提供担保,确保民间贷款人收益稳定、资金安全。此一方面为民间资金提供有效安全保障,使民间贷款人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为优秀的民营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平台。

上一篇:扶贫帮困活动的思考与对策 下一篇:毛里求斯:伊甸园之前的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