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发展综述

时间:2022-09-19 09:42:43

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发展综述

【摘 要】 本文在介绍了专门用途英语(ESP)研究在国外的发展及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在ESP研究过程中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一是对ESP基本概念认识不清,定位不明;二是研究方法以思辨性研究为主, 实证性研究匮乏;三是ESP 研究人员相对缺乏,整体素质不高。这些问题应引起外语教育理论界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ESP(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大学英语;高等院校;发展;综述

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开设的英语课如科技英语、医学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等等。ESP主要是借助英语这一工具,提高其在专业学习上的英语应用技能和研究能力。20世纪60 年代初期,在西方一些发达的国家掀起了一场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和研究活动。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职业生活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ESP的教学。从80 年代起,我国外语界对有关ESP的教学法、课程设计、教材建设和工具书等方面进行了卓越的探究。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的需求下, 当前高校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既精通本专业又精通外语并能从事国际事务的复合型人才。可见,ESP已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21世纪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 ESP研究在国外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迄今,国外对ESP的研究已得到全面的发展,并逐步成为了语言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独立分支。其发展历经了五个阶段:

1、语域分析阶段

此阶段着重于词汇、语法和句子的研究,是ESP 研究的初级阶段。语域分析阶段倾向于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祈使句、陈述句等几个特殊形式,可使教学大纲更加有针对性,教学侧重突出学生本专业学习中和将来工作中常用的语言点和语言技能。这样ESP就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语域分析阶段忽视了语言的使用和交流功能,主要是建立在传统语法基础上,注重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形式,因而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2、修辞或语篇分析阶段

该阶段超越了词汇、语法和句子而注重修辞和篇章。修辞或语篇分析阶段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发现文中语篇的编排结构以及如何用语言手段得以实现,因此,人们侧重于语篇结构上句子连接过程以实现意思的流畅表达。可见,在语篇结构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专业领域中不同的英语结构和表达方式,修辞或语篇分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目标情境分析阶段

此阶段把语言分析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相结合,从而实现ESP 研究成果的科学化。在这一阶段,将要使用外语的情景和在此情景下进行交际与交流的内容、方式、途径等的语言特点和技能被认真地分析,之后,完成了ESP 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可见,目标情景分析是ESP 的出发点和中心,是ESP 的灵魂和精髓。

4、技能分析阶段

此阶段对语言使用中的思维过程进行研究,是语言更深层次的研究阶段。这个阶段对ESP的研究较多地在非英语国家进行,并集中在阅读技能和教学的研究上。指导思想是:在运用任何一种语言过程中,都有相同的思维和解释说明过程,对于语言的各种表面形式可使用一定的技巧应付并从语篇中悟出其中的规律。

5、以学习为中心阶段

以上四个阶段共同探讨了语言的运用,有助于对ESP 目标的确定,除此之外,ESP 所关心的焦点还应探究如何高效率地学习语言才能完成学习目标。以学习为中心阶段把对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语言需求、语言技能、语言内容等方面研究学习的整个过程,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有效因素以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国外对ESP理论研究是在语言学视角下开展的,大致经历了以上五个阶段。它们相继出现,充分体现了语言学发展的历程(即词汇―句型―篇章―语用―习得教学模式)。并且,这五个阶段是后者往往与前者共存。显然,当前对ESP的研究虽然在宏观上处于“以学习为中心”阶段,但是对ESP文体特点及使用规律等传统项目的研究,仍在不断地向前深入发展。

二、ESP研究在国内的发展

通常来讲, 1978年,杨惠中教授发表的两篇学术论文《科技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和《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被视为国内ESP研究的起点。在这两篇论文中,杨惠中教授首次明确地提出了ESP的概念。之后,40多年的时代巨变,促使了ESP研究在国内实践和理论上的巨大发展。国内ESP 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 20 世纪70-80 年代,介绍、借鉴外国研究成果阶段

这一阶段,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及对外交流等方面我国从复苏走向初步繁荣。由于人们想通过学习EST,掌握国外先进技术。所以,ESP学习、教学及研究,主要是围绕EST(科技英语) 的语言特点和教学手段开展。绝大多数学者没有关注ESP的研究,而是重视对EST的钻研。但是, 在该阶段的后期,EST不论在实践方面,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几乎停滞下来。

2、 20 世纪90 年代,独立研究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蓬勃发展,为ESP 研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ESP整体研究层面上,我国出现了一批以ESP研究为主题的论文和著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围绕着ESP的基本概念和教学手段展开。整体而言,这一阶段比较侧重对EBE研究,相关文献的数量比较多,并从多角度地进行了研究。在这一阶段,国家教育部分别于1999年和2000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了ESP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为ESP 理论研究提供了平台,进一步促进了ESP理论研究的发展。

3、 21 世纪,研究走向全面纵深阶段

这一阶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更加广泛地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交流,ESP得到深入而迅速地发展。就ESP整体理论研究层面而言,国内ESP研究呈明显上升态势,文献数量较前两个阶段而言,增幅巨大。在内容上,该阶段对ESP的研究主要围绕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理论展开;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该阶段的研究比较细致;解决问题更加具体化;对ESP需求分析、学习者特点、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等问题的探讨更加充分。近几年来,北京外院的ESP学院、重庆大学的ESP研究论坛、宁波大学的ESP研究所等国内ESP中心的创立,《中国ESP 研究》杂志的创办,ESP亚洲年会的正式召开,及ESP 专业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ESP 研究在中国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三、值得考虑的问题

毋容置疑,在过去40年里,我国ESP 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 在ESP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慎重考虑的问题,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ESP基本概念认识不清,定位不明

目前,仍旧出现将ESP仅仅理解成专业英语的缩写,混淆ESP与EGP、EST、EAP和双语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性质,甚至把ESP肢解到为每一个具体的专业、具体的职业等现象。并且,在语言学学科中,ESP研究长期没有得到明确定位,很少有学者以ESP作为学术研究方向。纵观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对ESP 的实际应用,学生往往在完成了前四个学期的EGP 学习后,继续学习以本专业为基础的专业英语,或在原英语专业基础上开设特色英语专业,其中目前数量和规模都比较突出的是商务英语专业。

2、研究方法以思辨性研究为主, 实证性研究匮乏

在过去40多年中, 国内对ESP的研究多数采用思辨性研究方法,实证性研究的比例相对较低,且现存的一些实证性研究仅限于某一学科或某一高校范围内,在外语教育系统乃至整个教育系统中缺乏对ESP教学的宏观把握。由于思辨性研究方法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论证,常常带有浓厚的个人经验色彩,因而,在ESP研究领域,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可见,实证性研究方法或者思辨性与实证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今后国内ESP 研究的成熟发展趋势。

3、 ESP 研究人员相对缺乏,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研究人员队伍有所增多,从原来的极少数学者、专家的研究队伍发展到教学一线教师、教务人员等参加的队伍。但是,相对目前我国丰富的ESP教学实践而言,这支研究队伍的研究力量相当薄弱。并且,有的ESP教师一般不会过多地集中于ESP研究理论,只是把ESP教学看作副业;来自于其他专业的ESP教师,由于没有英语语言学理论背景,即使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也缺乏ESP理论研究的意识。此外,ESP 研究人员在ESP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有限,大部分研究人员只是在感性认识的层面对ESP教学进行的研究与探索,过多地对教师实际上所经历或表现出来的情形加以描述,而没有对ESP教师理想状态做应有的描述。

总之,在我国,不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ESP都得到了迅速而健康的发展。但是,ESP研究领域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制约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阻碍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甚至影响了整个外语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加强对ESP的关注并加大对ESP研究的力度,应该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界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 刘润清. ESP:21 世纪的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3] 蔡基刚. ESP 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作者简介】

马 平,女,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上一篇:浅析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 下一篇:复杂的多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