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带输送机常见故障处理

时间:2022-09-19 07:49:37

胶带输送机常见故障处理

摘要:胶带机打滑、撒料和跑偏的常见故障处理,胶带及滚筒的维护。

关键词:胶带机打滑;撒料;跑偏;原因;处理方法

1.胶带输送机打滑、撒料和跑偏的处理

1.1 胶带输送机防打滑

胶带输送机的张紧装置有液压式、重锤式、螺旋式和绞车式。为防止胶带打滑,对于重锤式张紧装置,可通过增加配重增大张紧力,直到胶带不打滑为止。但处理问题时不应增加过多而使拉力太大,以免胶带承受不必要的过大张力而降低使用寿命。对于螺旋式和绞车式张紧装置可通过调节张紧行程来增大张紧力。液压式张紧装置可自动调节胶带张紧力。

2.胶带输送机撒料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转载点处撒料,主要原因是挡料橡胶裙板损坏或输送机严重过载。可换挡料板,减少料流,原因是胶带跑偏时胶带两个边缘的高度发生了变化,一边高而另一边低,物料从低的一边撒出。处理方法是调整胶带的跑偏。凹段胶带悬空时撒料,当凹段胶带区间的凹段曲率半径较小时会使胶带产生悬空,此时胶带成槽情况发生变化,胶带已经离开了槽形托辊组,一般槽角变小,使部分物料撒出。可在凹弧段适当处增设压辊。

3.运行时胶带跑偏

(1)调整承载托辊组。胶带在整个胶带输送机的中部跑偏时可通过调整托辊组的位置来修正跑偏。在制造时托辊组支架的两侧安装孔都加工成长孔,以便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法是胶带偏向那一侧,托辊组的那一次朝胶带前进方向前移,或另外一侧后移。胶带向上方跑偏则托辊组的下位处应当向左移动,托辊组的上位处向右移动。

(2)调整驱动滚筒与改向滚筒位置。驱动滚筒与改向滚筒的调整是胶带跑偏调整的重要环节。因为一条胶带输送机至少有2-5个滚筒,所有滚筒的安装位置必须垂直于胶带输送机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若偏斜过大必然发生跑偏。调整方法与调整托辊组类似,对于头部滚筒如胶带向滚筒的右侧跑偏,则右侧的轴承座应当向前移动,胶带向滚筒的左侧跑偏,则左侧的轴承座应当向前移动,相对应的也可将左侧轴承座后移或者右侧轴承座后移。

尾部滚筒的调整方法与头部滚筒刚好相反,经过反复调整直到胶带调到较理想的位置。在调整驱动或改向滚筒前首先要准确安装其位置。

(3)张紧处的调整。胶带张紧处的调整也是胶带输送机跑偏调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重锤张紧处上上部的两个改向滚筒处应垂直于胶带长度方向以外还应垂直于重力垂线,既保证其轴中心线水平。使用螺旋张紧或液压张紧时,张紧滚筒的两个轴承座应当同时平移,以保证滚筒轴线与胶带纵向方向垂直。具体的胶带跑偏的调整方法与滚筒处的调整类似。

(4)转载点处的受料点处落料位置对胶带跑偏的影响。转载点处和受料点处无物料的落料位置对胶带的跑偏有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两条胶带输送机在水平面的投影成垂直时影响更大。通常应当考虑转载点处上下两条胶带机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低,物料的水平速度分量越大,对下层胶带的侧向冲击也就越大,同时物料也很难居中,使胶带横断面上的物料偏斜,最终导致胶带跑偏。如果物料偏斜到右侧,则胶带向左跑偏,反之亦然。一般导料槽的宽度应为胶带宽度的2/3比较合适,也可增加挡料板阻挡物料,改变物料的下落方向和位置。

(5)双向运行跑偏的调整。双向运行的胶带输送机胶带跑偏的调整比单向胶带输送机胶带跑偏的调整相对要困难许多,在具体调整时应先调整其中一个方向,然后在调整另外一个方向。调整时要仔细观察胶带运行方向与跑偏趋势的关系,逐个进行调整。重点应放在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的调整上,其次是托辊的调整与物料的落料点的调整。同时应注意胶带在硫化接头时,应使胶带断面长度方向上的受力均匀;在采用导链牵引时,两侧的受力尽可能相等。

2.胶带及滚筒的维护

2.1 胶带过早磨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不良给料造成磨损。如逆向给料、垂直给料造成物料下落速度过快、冲击力过大。应调整给料方向和角度,减少物料速度和冲击力,一般在受料处安装缓冲托辊。

(2)托辊不转、卸料器、清扫器摩擦力过大造成磨损。应加强日常检查,及时更换托辊,调整清扫器安装位置,改善工作条件,减少对胶带的磨损。

2.2 胶带撕裂的原因及预防

(1)给料中有利器卡在溜槽与胶带之间造成纵向撕裂,生产上前级加除铁器,同时加强巡回检查,避免利器进入物料;胶带输送机安装纵向撕裂开关,及时报警停机,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2)胶带接头翘起刮住障碍物造成撕裂。应及时将翘起接头重新接好,同时尽可能清楚胶带输送机上的障碍物。

(3)托辊脱落,托辊卡子将胶带输送机纵向撕裂。应加强检查及时更换损坏的托辊。预防和解决胶带输送机故障,除了采用正确的方法外,还应该加强生产管理,注重胶带输送机的维护保养,增加操作工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及时避免故障的发生,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2.3 滚筒问题及处理

(1)滚筒轴和轴承紧固套加工精度不够,质量不好。

(2)滚筒轴承紧固套安装质量不好,导致轴承紧固套未完全锁紧,发生窜轴现象。其原因有:轴承质量问题;紧固套部位滚筒轴研细;紧固套锁母转到下一开口时,轴承游隙过小的情况。轴承游隙大,紧定量不够,滚筒易窜轴;轴承游隙小,滚筒运行中轴承易卡死,造成轴承损坏。

(3)滚筒轮毂张紧螺栓丢失、折断。其现象是轴承内侧端面与滚筒两端距离相差较大,轴承座温度高,且伴有异响。其原因是轮毂张紧螺栓部分松动后,造成其他螺栓因受力不均匀而发生丢失、断裂。

2.4 几种窜轴情形的解决方法

(1)确保备件质量。由于产品供货厂家不同,轴承的游隙也略有出入。维修人员应根据备件的使用情况,确定产品质量可靠的厂家。

(2)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喷涂或热装轴套的办法,解决因被轴研细而造成滚筒窜轴的可能。为了避免滚筒维修过程中出现紧定套锁母锁到位后,止挡垫片位置与紧定套开口对不上的情况,在衬套上加工两个开口,加工两个开口后,锁紧螺母每转动20°就有开口可以固定锁块。

(3)为了降低滚筒窜轴的几率,在滚筒轴两侧加装防窜轴套;或者改用普通轴承防止窜轴,采用组合式密封,部分式轴承座,以利装配维修。

(4)加强现场滚筒轮毂部位的日常开盖检查,在滚筒其它部位维修后,重点做好轮毂张紧螺栓固定检查,确保修好的滚筒不再窜轴。[i]

作者简介:

董宗科(1965―),陕西武功人,助理工程师,宝鸡北马坊煤业有限公司机电工区区长。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罩外板工艺与模具的研究设计 下一篇:ABB ACS6000中压传动在厦顺铝热精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