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獐子岛8亿扇贝失踪事件的探究及思考

时间:2022-09-19 07:44:40

关于獐子岛8亿扇贝失踪事件的探究及思考

一、案例介绍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海洋水产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069),并创造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曾被誉为“海上蓝筹”、“海底银行”。

2014年10月31日,獐子岛《关于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核销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公告》,公告中称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根据抽测结果对虾夷扇贝存货放弃采捕7.35亿;计提跌价准备2.83亿。獐子岛在扣除递延所得税之后一共影响净利润7.63亿人民币。

二、案例疑点分析

(一)冷水团是否真的存在

獐子岛2009年与中科院海洋所进行合作,在獐子岛海面安放浮标群测试多种数据,用GPS卫星系统将这些数据传递到中科院海洋所的黄海海洋观测基站室里,并通过多要素同步观测,对獐子岛海洋牧场实施24小时监测。在2013年的年报和面对申银万国的质疑时,多次强调:公司在獐子岛海域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监测潜标网,对底层水温变化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升海域环境的监控能力。种种迹象表示獐子岛对于冷水团是有着密切的监控措施的。根据2014年10月21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会议纪要》:冷水团的发生是在2014年8月份或之前。但是在冷水团发生时獐子岛公司并没有进行任何披露,而是到第三季度报告时才加以说明。可以得出结论:獐子岛的智能化系统的24小时监测存在重大问题;或者獐子岛是故意的推迟或隐瞒披露这次事件,在重大事项的披露方面存在问题。

《关于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核销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公告》中指出的:是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对冷水团作出了解释说明。然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獐子岛有着密切的合作:2008年4月,双方共同成立了“海洋健康养殖联合实验室”;2009年至2012年,獐子岛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海洋观察站建设”项目提供了450万元的科研经费;2014年9月13日,獐子岛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各出资500万达成了“海洋生态养殖联合实验室二期”项目的合作协议。其中獐子岛曾经多次提过的智能化检测系统就是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合作进行的。如此密切的合作关系让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结论显得说服力不足。

(二)獐子岛存货异常

2006至2013的年报及2014年的季报显示:獐子岛的存货由2006年的3.89亿不断上升,在2013年达到26.84亿,2014年的半年报显示:獐子岛的存货金额已经上升到28.3亿,是2006年的7倍之多。獐子岛年报中显示: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2010年到2013年分别为51.92%、53.35%、49.77%、50.50%,与同期水a养殖业的存货占比均值22.90%、25.14%、33.35%、31.10%相比,平均约高出25%。而在扇贝事件之后的14年獐子岛三季度报告中显示的存货占比31.88%却与同期水产养殖业存货占比均值31.74%相近。

獐子岛投苗成熟的时间是3年。06、07、08年的底播面积分别是20.6、32.15、43.9万亩,对应09、10、11年的虾夷扇贝营收额分别是5.5、9.05、11.8。08年底播面积43.9万亩是06年的两倍面积,11年虾夷扇贝营收额11.8亿也是09年的两倍,这三年的虾夷扇贝营收额与底播面积成正比。而到09年,獐子岛共底播65.4万亩、是08年底播面积的1.5倍,但12年的投苗产出率只为0.16,虾夷扇贝营收额10.6亿,比11年减少1.2亿。更反常的是10年投苗情况,10年共底播129.7万亩,是08年底播面积的2倍,但是13年的投苗产出率仅有0.07,是11年的25%;虾夷扇贝营收额只有9.56亿,比11年减少20%。两倍的底播面积换来的是往年四分之一的投苗产出率和五分之一的虾夷扇贝营收额的减少,对此獐子岛只在年报中只说明是亩产下降,但具体原因并没有解释。09、10年数据已经值得怀疑,而11年底播的127.4万亩的虾夷扇贝竟然因冷水团的原因直接放弃采捕,这也说明了獐子岛的存货存在问题。

(三)审计缺陷

这次扇贝事件的发现是因为獐子岛公司于2014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进行了为期28天的秋季存量调查,在这28天中,獐子岛抽测了11、12年6.21、2.43亩的底播面积;随后獐子岛的审计方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监盘,监盘日期为2014年10月18日至25日中的10月18日、20日和25日三天,抽测了11、12年757.90、740.49亩底播面积。大华事务所用了3天的时间盘点了多于獐子岛用28天的盘点的一百倍的底播面积,明显是不合理的。

《关于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核销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公告》中说明:本次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是对2011年度底播在獐子岛南以及西南方向的76.0834万亩海域,对2012年度底播在獐子岛西部方向的29.575万亩海域进行监盘。也就是说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这次对2011年的监盘面积不足当年底播面积的0.0996%,对2012年的监盘面积不足当年底播面积的0.25%;如此小的监测比例就让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同意核销价值仅8个亿的扇贝,显然是非常草率且证据不足的。

三、案例思考

证监会于2014年12月05日《证监会对獐子岛“巨亏”事件的核查及处理情况》:未发现獐子岛2011年底播虾夷扇贝苗种采购、底播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未发现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獐子岛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证监会的调查结果将獐子岛的问题归于决策错误,信息披露不规范以及内控问题,对于獐子岛财务造假的问题证监会并没有找到证据,但是显然,如此多的疑点和巧合无法让人打消质疑,但也值得思考:证监会和事务所为什么在獐子岛的审计中没有发现问题?审计过程中存在哪些漏洞?

獐子岛的这次监盘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需要聘请独立的海域测量专业人员协助其对海域虾夷扇贝进行盘点,并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准确判断专家的胜任能力。第二,准确判断专家的专业素质。第三,准确判断专家的客观性。这些獐子岛在监盘过程中并没有做到。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并没有统一的审计盘点方法,审计人员在盘点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选取盘点方法。2013年11月,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委员会曾《专家提示第8号―生态养殖淡水产品审计盘点解析》:指出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账面记录的回归分析进行盘点。

獐子岛事件爆发后,一直面临着第二个蓝田股份的质疑。对农业类尤其是对看不见的生物资产的存货进行监盘一直是一个难题,而农业的特殊性也为企业造假提供了便利。如何公允地对农业类公司进行审计一直是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

上一篇:高中生升学宴促销策划活动设计 下一篇:从P2P与众筹视角分析中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