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某电缆线路电缆仓漏气情况分析

时间:2022-09-19 07:33:52

110kV某电缆线路电缆仓漏气情况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110kV某电缆线路电缆仓漏气情况回顾,结合理论及该厂家的安装工艺,详细分析了导致电缆仓漏气的原因。通过对某电缆线路终端漏气情况分析,公司在施工班组设置了专职技术员,对施工过程中关键环节储存影像资料,实现对电缆附件安装的全程质量管控与资料储存,提高记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保证电缆附件安装的质量。

关键词: 漏气;导体出线杆;定位环;质量管控

1 情况简介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高压电缆网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电缆附件进入北京市场。某附件厂家电缆附件在初进北京市场后得到大量使用,该厂家附件主要有YJJJI―64/110kV电力电缆中间接头、YJZGG―64/110kV电力电缆干式GIS终端和YJZWCG―64/110kV电力电缆预制式户外终端。其中某技改工程一条线路全线使用上述三类电缆附件。

该110kV电缆线路路径全长3180m,电缆型号ZR―YJLW02―64/110kV-1×800 mm2。全线5组绝缘接头,分两个交叉互联段,其中3#绝缘接头用六线接地箱接地。

2 漏气情况

该线路在通电运行四天后GIS侧电缆仓漏气报警,现场核实此电缆仓SF6压力由标准的0.48MPa降到0.45MPa以下,用气体检测仪检测出GIS设备与环氧套密封面有漏气情况。

调取安装记录,导体压接完后,A、B、C三相导体出现杆顶端到半导电断口的长度分别为556mm、557mm、559mm,符合工艺557±2mm的要求;电缆主绝缘打磨后直径分别为68.2/68.4/68.8mm。应力锥内径65mm,根据施工工艺(见表1),选择B(导体出现杆端部到应力锥末端尺寸)为590±1mm,H(应力锥锥托固定时锥托弹簧尺寸)为65±1mm,锥托固定后,要求三相接线柱伸出尺寸为75±3mm,安装完成后环氧套管密封面到导电面的尺寸为470±1mm,如下图1、2、3所示[1]。

3 电缆附件密封

电缆附件是安装在电缆与电缆或其他电气设备之间,具有一定绝缘和密封性能,使之形成连续电路的装置。其中,完善可靠的密封,对于确保电缆附件的绝缘性能极为重要。电缆附件密封工艺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缆附件的使用寿命。终端和接头的密封结构,包括壳体、密封垫圈、搪铅和热缩管等,要有效地防止外界水分或有害物质侵入绝缘,并能防止终端或接头中绝缘剂的流失。橡胶密封是将一定形状和厚度的密封圈,置于电缆终端的两个连接部件之间,或者进线套管与电缆护套之间,通过紧固件施加适当的压力,使橡胶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起到密封效果[2]。

4 GIS终端解体情况分析

在停电检修过程中,施工人员在该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将漏气GIS终端褪仓,厂家对终端解剖,解剖过程中,记录了各相关键部位的尺寸,如下表2所示。

由上表可知:B、C两相终端密封面到导电面的长度均为475mm,超出了470±1mm的范围;导体出线杆伸出尺寸均为88mm,明显超出75±3mm的范围。根据该附件安装工艺要求:当安装并固定环氧套管后,导体出线杆伸出套管长度为75±3mm;确定完尺寸后,将密封槽和O型密封圈均匀地涂抹硅脂,安装O型密封圈。然后先上紧定位环,再将垫圈放入导体出现杆,见下图4[1]。

4.1 漏气原因之一――导体出线杆量取方法错误

由于施工人员第一次安装该厂家电缆附件,厂家技术人员对安装进行全程指导。通过分析可得出结论:技术人员装上环氧套管后并没有按工艺要求量取导体出线杆尺寸(75±3mm),而是在安装完定位环和垫圈后量取导体出线杆尺寸。两种方法的差异:第一种方法正确的从环氧套管的端部密封面测量,第二种方法错误的从垫圈量取导体出线杆伸出长度。通过核对发现垫圈到出线杆距离为75mm,定位环和垫圈长度相加在13mm左右,这是出现88mm的真正原因。

4.2 漏气原因之二――定位环和垫圈安装次序错误

在C相的安装过程中,技术人员将定位环和垫圈安装次序弄反,由于定位环与垫圈装反,在安装触头的时候定位环将垫圈顶偏,如下图5所示。由于定位环与垫圈不同心,当安装触头时,触头直接顶到垫圈,没有与环氧套管密封面的O型密封圈连接。

现场量取GIS终端触头的孔深为83mm,所以在安装触头的过程中当触头的端部尚未与环氧套管密封面接触时,导体出线杆已经顶到触头的内壁。也就是说,触头端部与套管密封面没有完全压紧,O型密封圈起不到密封作用。实际上,该厂家GIS终端触头与环氧套管的连接完全靠O型密封圈密封,两平面之间有缝隙,O型密封圈起不到密封作用,这是发生电缆仓漏气的原因。

5 加强施工质量把控

5.1 制作各厂家简要安装工艺

在附件安装时,各厂家的接头料箱里都配有安装工艺和安装图纸,安装时严格按图施工会避免差错。但图纸行文繁琐,实际施工人员文化水平不足,基于上述事实情况,班组技术员根据不同厂家工艺制作相应简化的安装图纸。图6是某电缆附件中间接头简要工艺。

班组每次接头施工前,班组技术员给每相安装人员一份简要工艺,施工人员会对施工过程中关键尺寸心中有数,同时也提高班组人员对各种接头的熟悉程度,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质疑体制:班组技术员对每步关键尺寸牢记于心,不盲目相信厂家技术人员,对于不确定的尺寸敢于质疑;同时,施工人员也不盲目相信班组技术员,敢于质疑班组技术员的错误。通过层层把控,可以把施工质量错误降到最低。

5.2 关键尺寸的影像资料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班组的技术员全面负责班组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以施工班组制作110kV中间接头为例,分别对以下关键部位进行精确测量和留取影像资料:线芯端部到半导电口的长度(关键步骤,涉及到应力锥在套入电缆后与电缆本体的半导电层有效搭接,从而达到电缆附件厂家对均匀电场的设计要求)、绝缘端部到半导电口的长度(既可以检查绝缘打磨后的光滑程度,又可以得到电缆线芯的准确尺寸)、打磨后绝缘直径、两端线芯压接后尺寸、应力锥套入位置后尺寸、应力锥外包铜网后外观、附件整体装配外观和接头制作人标牌。同时,班组技术员又制作出相应的附件安装电子表格,所有施工信息和关键部位影像资料均可体现在电子文档中,并在每个工程结束后将工程资料电子版发给资料员,由资料员验收并备份。

6 小结

通过对某电缆线路终端漏气分析,可以得出该电缆仓漏气的原因。首先,没有严格按图施工,导致导体出线杆关键尺寸的量取基准点错误;其次,定位环和垫圈安装次序错误,使O型密封圈起不到密封作用,最终导致电缆仓漏气。

通过此次漏气情况,可知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控的重要性。公司在各班组设置专职技术员,负责施工质量管控工作。通过制作简要施工工艺和留取关键步骤的影像资料等细节管理,对施工中各个步骤进行严格把关。经过一系列措施,改进施工班组原有的粗放型施工模式,实现对电缆附件安装的全程质量检验与资料储存,提高施工记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保证电缆附件安装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某厂GIS终端安装工艺。

[2] 电力电缆,中国电力出版社。

上一篇:一起110kV整体预制式EPDM电缆中间接头故障分析 下一篇:10kV电力系统三相短路计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