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里的光之蝴蝶

时间:2022-09-19 07:30:33

掌心里的光之蝴蝶

看电影《永恒记忆》的海报,被它的昏黄色调所打动,这部电影的题材很沉重,但时时流露的一种美感却恰到好处。

这部电影取材于瑞典第一位女摄影师的故事。拉森太太的生活艰辛、穷困,她的丈夫是个干体力活、脾气暴躁、爱酗酒的男人。他们生活在底层,但我注意到了她家里的白纱帘,还有白纱帘前的绿色植物和透过窗帘的光影。当然,还有小屋里熨衣服的拉森太太小鹿一样略带忧郁的眼神――我喜欢看到女人的这种眼神,哪怕再卑微,也不容易同流合污,不会被生活消磨得体无完肤。

生活的沉重让她拿着婚前中奖赢得的相机去照相馆典当,却意外遇到了好心的佩得森先生――那个温和的老绅士。他看了看相机,然后抬头说:“你确定要卖掉它?这么好的相机,还是等到你学会用它时再说吧。”拉森太太出了门,佩得森先生在长长的街道上给她留下了第一张照片,就是这张照片改变了拉森太太的一生。

人的一生像一条秘密通道,当佩得森先生教她使用相机,用镜头反射窗台上的蝴蝶到她的手心上时,光影下的蝴蝶美得炫目,他说“握住它。”那是拉森太太开始探索的另一个世界,它与她现在生活的沉重正好形成了一种鲜明对照,佩得森先生告诉了她某种存在。

于是,在沉重的家务劳动后,她开始笨拙地拍摄窗台上的小猫,拍摄孩子们无邪的笑脸,拍摄女儿的好朋友意外去世后宁静美丽的面容……她在自制的暗房里忙活,那是她不曾到达的世界,热气腾腾,欢畅自在,支撑起了她整个沉重、琐碎、卑微的世界。佩得森先生要买下那张去了天国的少女的照片,他说:“你有天赋,继续下去。”我相信,很多东西是需要天赋的,它不需要技巧,而往往不需要技巧的东西才有喷涌而出的生命力。

但生活终究是残酷而现实的,拉森太太一家人生活在风雨飘摇中,酗酒的丈夫也几次让她绝望。她只是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出口,隐秘的精神出口。这个出口会抹平生活中太多的不如意。我喜欢一句话:生活不是非此即彼,它应该有第三种可能。人的一生中,寻找这种平衡是多么重要,它可能只是心中的一束微光。

佩得森先生真的当了拉森太太的模特,和他家里忠实的老狗一起。这位老绅士幽默地说:“拍得真好,我和我的狗越来越像了。”只有他发现了拉森太太的另一个世界。他们在生活中并没有交集。十几年过去了,他关掉了照相馆,要搬去跟女儿和外孙一起住。而拉森太太的生活开始慢慢舒展,她和丈夫之间的关系也渐渐变得和风细雨,渗透交融。这就是这部电影好的地方,没有去激化某种东西,只让它像河水一样永不停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不同的只是你选择以怎样的心境去面对。

拉森太太临终前,用相机对着镜子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片。镜子里是拉森太太平静的面容。那是她为自己拍的第一张照片,也是最后一张。

(王传生摘自《青春美文》)

上一篇:给文言文阅读教学加点“料儿” 下一篇:通信:投诉总量降低 广东是“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