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治,一间关于植物的实验室

时间:2022-09-19 07:24:39

花治,一间关于植物的实验室

第一次推开花治的门还是去年夏天的事,那时候店里的玻璃窗上悬着很多的试管,小枝的植物被安放在这些本来应该是用作实验的器皿里,这也和他们在微博上对自己的定义――植物实验室不谋而合,花治的创始人马天天告诉我,他们想让花治成为一个实验室,在这里任何的东西都可以和植物发生奇妙的光合作用。

去花治采访的那天是北京难得的好天气,但是当你推开这间开在谢家胡同的小小花店的门时,依然可以感觉出这里有着不同于外面的格外清冽的空气,无数种不知名的植物混杂出的香气盘踞在屋子里,初春盛夏的美景被轻易地定格在这个不大的四方空间中,创始人马天天端来的一杯花草茶被放在木板之上,旁边一朵红色的花朵在静静的开放,让我一下想起了那句“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在进入花艺行业之前,天天是一家4A公司的创意总监,终日被困在恒温的空调房里让她失去了对季节的感知,甚至在开花店之前她的冬天里是没有毛衣的。辞职以后她第一件事就是去公园里四处逛逛,但是在她镜头下的人们却流露着深深的孤独,但是她说:“自然是可以包容这种孤独的,并且给予他们力量”,所以后来就有了花治。花治顾名思义,因为植物对人的心灵有治愈作用,所以就有了花治这个好听的名字。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和天天聊天的过程中店员一直在扎着花束,我总是忍不住去看看她扎花束的样子,可每一次转眼,她却都是在安静的做着自己的事,那些美丽的花枝在指尖翻飞中变成了崭新的组合。就像天天告诉我的那样包装植物并不是在包装一件商品,而是在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爱。而这份爱其实不光是在赠与者和被赠与者之间,更是在每一个经手它的人手里,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格外珍视这些娇艳的花。

我想如果我们还能被一朵花所治愈那么是不是也代表着在我们的心里还是有满满的温情呢?因为花治的存在,我们找回了最本初的人性的悸动,就像我已经开始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买下某束花送给我最亲爱的某个人。

Q = 《北京青年》周刊A =花治创始人马天天

Q:最开始辞职之后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开间花店?

A:之前做的那些工作都是背着包到处走的,年龄大了你就会想有个固定的地方去工作,它可以成为你心灵的后花园,所以就想开一家店,因为我跟我先生对植物都特别感兴趣,所以就想开与植物相关的店。

Q:为什么会将花店开在胡同里?

A:首先是因为我特别喜欢国子监的氛围,因为它有很浓郁的文化气息,我们就想把店开在国子监的附近。还有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想把植物的美好和植物的能量传递给大家的心愿,所以我们觉得它应该开在最有人气的地方和最市井的地方,而不是特别远的地方或者说像商场那种特别浮躁的地方,想最接近人们的生活。而在北京最接近人们的地方就是胡同。

你觉得这些年随着花店越来越多大家对于鲜花或者说是植物的需求或者态度有什么变化吗?

随着植物店越来越多人们会对植物有更多的热情,更愿意来了解它们,比如说我们的花艺课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参加,我们也会传递给大家插花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人与自然对话的过程,我们是需要嗅觉,视觉,听觉一起来感受自然的。我们之前也跟Berry Beans一起合作过花艺课,因为其实咖啡豆也是一种植物。我们愿意跟所有与植物有关的事物做各种不同的跨界。

Q:最开始建立这间花店的初衷是什么?想向大家传递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A:因为我跟我先生都是学艺术的,所以我们还是想做一些艺术相关的东西,在花治你也感受不到那么多的商业气息,我们希望可以将植物作为一种语言来传播我们的艺术理念,所以我们在箭厂胡同的店做过特别大型的装置展览。我们觉得这也挺有趣的,因为平时我们看到的艺术作品都是在美术馆里,但是当把它挪到胡同里这种冲击是特别强烈的,因为它是两种文化的碰撞,非常市井的文化和艺术去碰撞。遛狗的大爷大妈突然看到了一个本该出现在美术馆的艺术装置,那种震撼在这样一个胡同被碰撞出来,对我们来说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我们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自己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植物传达的能量,也希望可以通过这些让大家意识到自己和自然的关系。

Q:你觉得这种和植物朝夕相处的模式是不是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性格和心性呢?你觉得自己有被这些植物治愈吗?

A: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会有一种自然缺失症,我之前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屋子里是恒温的,以前我是没有毛衣的,冬天就穿一件很薄的衬衫,夏天也不用穿短袖,我是在胡同里开了店之后才买的毛衣。以前的生活会让你感受不到四季的变化,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外面就开花了,落叶了,又或者是什么时候它就下雪了,你只能隔着窗户去感知季节的变化。我就觉得应该把这种人们缺失的东西再带回来。但是开了花店以后我自己一下对季节特别敏感,因为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大自然的馈赠,会开不同的花,冬天会有郁金香,洋牡丹,腊梅,夏天又有夏天的花,我们也是通过这些花才意识到我们是活在一个四季分明的世界,有时候我们会把卖不掉的花材送给朋友,让大家一起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每个季节的馈赠。

Q:你觉得开了花店之后你周围的人有什么改变吗?

A:以前我周围的人都在谈他们要买房买车,现在我们就会聊这个季节有什么花,有什么果子。我觉得我们找到了一个生灵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种对大自然的感知能力,你突然觉得自己跟外面的世界,跟大自然,跟宇宙联系在一起了,而不是作为一个经济动物。

Q:我看你们在自己的微博上给自己的定位是植物实验室,为什么是实验室而不是花店一类的呢?

A:我们其实不想把花治作为一个传统的花店,我们觉得它可以做很多不同的跨界。比如和艺术的跨界,和文学的跨界,跟音乐的跨界和跟舞蹈的跨界,我们是想把植物带到各个领域去,去做灵感的碰撞,让花治成为一个实验室,任何事情都可以和植物发生有趣的光合作用。

Q:目前做过什么比较有意思的创新吗?

A:我们做过行为艺术,我们会把花材分给路上的人然后让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作品,我们的店员会穿着一个插满了小花瓶的雨衣一样的衣服走在大街小巷,大家就会追着他把花材插在他的身上,最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很庞大的植物人,走在胡同里。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好像在种植一个植物的过程激发人们对于自然和身体之间关系的思考,让它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项目。因为之前我们在箭厂胡同的那个活动是关起门来做的,大家的参与感不强,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我们的实验当中去。

Q:店里的这些花束都是你自己亲自设计的吗?

A:我会设计一些款式作为我们季节的主推款,我们的花看起来特别的野趣,它不是那种特别奢华的,即使有国外高端的玫瑰,但是我们会加入很多野草进来,让它有扑面而来的大自然的气息。而且我会告诉我们的店员包花并不是在包一个商品,而是要传递人与人的爱。

Q:这么多植物中你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个?有什么原因吗?

A:原来会有,现在你看多了你就失去了那种特别独爱的植物了。你会都觉得很珍惜,因为开花店挺麻烦的,它不像你卖个香水,你卖不掉它还在那,它的香气不会散。但是花卖不掉它就会枯萎,所以它需要人特别精心的养护,你就会变得特别的珍惜每一枝花。

上一篇:浅谈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下一篇:小议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