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与体会

时间:2022-09-19 06:02:14

猪链球菌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与体会

摘要:一例以某猪场猪体温升高,可视黏膜苍白,耳端、胸腹侧及下方皮肤呈紫红色为症状的病例经症状观察、剖检、涂片镜检、病菌分离培养、生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病例主要由链球菌病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所引发。

关键词:猪场;混合感染;诊治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S852.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8-0045-01

新疆建设兵团第七师已有十几年的养猪历史,该猪场每年按常规免疫猪瘟、猪肺疫、猪丹毒及仔猪副伤寒等疫苗,疫情稳定。近年由于饲料涨价,饲养成本加大,为省成本,节省饲料,该猪场食用了学校食堂及附近餐馆的剩饭而导致发病。现将这起疫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开始有6头育肥猪相继发病,4 d后增至23头,发病潜伏期为1~2 d,发病率达到60%,死亡率达30%~40%,发病急,死亡快。发病初期用青霉素、安乃近治疗无明显效果。

2 临床症状

发病猪被毛粗乱,精神沉郁,喜扎堆。体温升高,可视黏膜苍白,厌食,昏睡,气喘。耳端、胸腹侧及下方皮肤呈紫红色,夹有血斑点,指压不退色,粪便呈红色,尿黄,个别近似红色。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2头,可见血液稀薄,淋巴结肿大、出血,呈紫黑色,严重者呈粥样病变。切开肿胀的膝关节腔,均见到关节腔内有红色胶冻样脓性液体。肝脏略肿大,有黄色坏死灶。肾脏肿大,脾脏表明有点状出血,小肠黏膜充血。

4 实验室诊断

(1)取病猪耳静脉血一滴置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混合均匀,盖上盖玻片,在400~600倍显微镜下暗视野观察,红细胞呈星状或齿轮状,视野中可见运动的病原体。

(2)血液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可见附在红细胞表明或游离于血浆中的病原体有折光性。

(3)分离培养。在无菌操作下,取上述病料混合研磨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37 ℃培育24 h,长出小而圆呈露珠状轻度浑浊,边缘整齐环绕溶血带的细小菌落。挑取该菌落,涂片镜检单个或对或短链状排列球菌。

(4)生化试验。该菌落能发酵水杨苷、蔗糖、甘露醇、麦芽糖、山梨醇、葡萄糖、产酸不产气,V-P试验阳性,不发酵果糖和棉子糖,从而可以判断为链球菌。

根据以上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诊断该猪场主要由链球菌病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引发疾病。

5 控制措施

立即隔离发病猪和疑似病猪,用氨苄青霉素3 g加地塞米松5 mg和维生素C 5 mL混合肌肉注射,连用4~5 d;血虫净每头大猪4 g,架子猪2.5 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臀部深层肌肉注射,隔天1次,连用2~3次,并根据病情配合强心输液等辅助疗法;恩诺沙星粉剂按每千克体重20 mg拌入饲料内,连喂5 d,电解多维等让猪自由饮用一周。

经采取以上针对性控制措施后,疫情控制,全群无新的病例出现,猪场基本恢复正常生产。

6 体会

目前养猪疾病种类繁多,各养殖场要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合的免疫程序,不能只免几种常规疫苗,要做好其他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做好圈舍消毒和环境卫生工作,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

上一篇:钙蛋白酶对动物肌肉嫩度的影响及营养调控 下一篇:麻城绿壳蛋鸡的饲养管理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