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理捕趣 即兴指导

时间:2022-09-19 04:20:10

循理捕趣 即兴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因此习作教学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培养、爱护学生敢说敢想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上,敢写、愿写、乐写、爱写的习作品质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选择了“即兴指导习作”这一途径,即我的习作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我的指导灵感(我把习作素材、情境、学生饱满的情绪状态、浓厚的习作兴趣等,统称为灵感因素)来了,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将其捕捉,哪怕是在我的公开课上。下面我从挖掘文本与捕捉契机这两方面来谈一谈。

一、挖掘文本,即兴指导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历来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如何利用好这个例子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运用例子,关键在于寻找读写结合的契机,找准切入点。切入点可以分为“面”的切入点(整体感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和“点”的切入点(如对文章人物的喜好进行评价,对某段话的理解进行分析,对文中的“空白”进行补白等)。教学中,只要发现了合适的“点”,我就会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习作。如在“面”的切入上,在教了《厄运中的海伦》一文后,我引导学生写《给命运之神的一封信》或《海伦,我想对你说》;教了《珍珠鸟》后,我引导学生写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在“点”的切入上,我让学生在《凡卡》的基础上续写《梦醒以后》;学了《牛郎织女》后,我引导学生写牛郎和织女七夕相会的情景;读了《他是我的朋友》中“医生蹲下了身子和小男孩说了几句,小男孩便停止了哭泣”后,我引导学生补写医生和小男孩的谈话内容……

文章有“文理”亦有“物理”之说。“文理”指文章的思想内涵,也就是文章之道。“物理”则指文章的行文之理。引导练笔既可以从“文理”出发,也可以从“物理”起笔。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后,让学生模仿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按四季顺序写一处景物;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即可指导学生仿造此文抓住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品质、性格的写法进行写作训练……

总之,读写结合,无论是悟内涵、感文理,还是抓特征、仿物理,只要找到了好的切入点,我便会即兴引导他们习作。有情有境、有眼有线、有章有法,习作自然水到渠成。

二、捕捉契机,即兴引导快乐习作

课堂五彩缤纷,时时刻刻都有故事发生,主体是活泼好动、不断成长的孩子。只要用心捕捉,每一个瞬间、细节,都是习作的好契机、好素材。激烈的辩论、纵情的谈笑、专心思考的面容、琅琅的读书声、突然飞进的一只燕子、角落里传来的一声叹息、始料不及的事件、教师机智灵活的应变,等等,无一不是好素材。事发之时,情涌之刻,恰是习作的好契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练就一双“妙手”。

一次,我拿着课本上新课,可因夜晚加班,老打哈欠,眼睛睁不开,眼泪流了出来,样子实在不雅,学生见状暗暗偷笑。我索性让他们笑个够:“现在给你们任务,看谁能在3分钟之内让我精神振奋。”结果,说笑话的、讲故事的、拉着我跳舞的、给我打水洗脸的,甚至还有的大胆地掐我的拇指,学生们使尽浑身解数。有的学生采用语言刺激法:“老师,您家人买彩票中了100万。”有的装病吓唬我:“老师,我肚子疼。”他们的点子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我笑得直不起腰来,他们也捂着肚子快笑岔了气。

接着,我趁机让他们练笔:“好,余下的时间,我们写作文,作文题目是《帮老师解瞌睡》。你们也可以自拟题目,将这节课的见闻、感受写下来。”

公开课上,我正执教老舍先生的《猫》,讲到课文围绕“古怪”写猫的性格特点时,一位学生突然兴奋地说:“老师,这猫不算怪,我姥姥家的猫才怪呢。它喜欢看电视,要是不给它看,它就咬遥控器。”课堂上顿时笑开了花。这些小家伙竟抢着比赛谁家的猫最怪,看那劲头,似乎谁家的猫怪,谁就特有面子似的。对于这种“突发事件”,教师是该堵还是疏?当然是疏。这样的学习氛围可遇不可求,学生平时不是发愁习作无话可说吗?这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

我于是说:“既然你们的兴致这么高,不如我们以《××家的猫也(更)怪》为题写一写你熟悉的那只猫吧。写完之后,我们再和老舍先生的猫比一比,看谁家的猫更怪。”

教学机智,顺学而导,读写结合,即兴习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习作方法。

(责编 莫彩凤)

上一篇: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快乐体验 下一篇:锤炼评价语言 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