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激励机制,让体育课真正“活”起来

时间:2022-09-19 03:55:03

巧用激励机制,让体育课真正“活”起来

摘要:激励机制,是在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诱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朝着期望的目标努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巧妙引用"兴趣激励、语言激励、竞争激励、评价激励"等激励机制,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让体育课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激励机制;体育课;"活"起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41-02

所谓激励机制,是在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诱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朝着期望的目标努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发现由于老师没有关注到学生学习的感受与体验,而只注重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技巧的掌握,虽然学生在老师的注视下完成的各项任务,但学生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教学也就难以真正收到实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巧妙引用激励机制,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1.兴趣激励

1.1 以"情"激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是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我们的学生都是富有情感、富有个性,他们都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意投入情感,对学生循循善诱,关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感受与体验,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与学生在情感上相互交融、相互激励,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课前准备活动中,我们老师与学生一起参加慢跑等热身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此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1.2 以"情境"激趣。没有情境,没有体验,学生就无法真正感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激活教材内容,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知体育锻炼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训练变得趣味盎然。如在准备活动中,选择恰当的音乐导入,让学生自编自导徒手操,创设趣味情境;在基本活动部分中,通过游戏、竞赛、交替跑、障碍跑等方式创设活动情境;在放松活动中,通过音乐舞蹈让学生在音乐的陪伴下,翩翩起舞,尽情欢笑放松,迅速消除疲劳。如在耐久跑教学中,为了提升这一项目训练的趣味性,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我创设了这样的活动情境: 在校园篮球场两侧设计了15个活动篮圈,要求同学们在快跑、快投中比一比。哨声一响,同学们似脱弓之箭,争先恐后地向前跑,你追我赶,谁都不甘落后,情急之下,有的同学一连投二、三次都不中,此时此刻,其它同学纷纷跑过去指导同伴该怎么投,磕磕碰碰总算投中了。但正因为篮圈设计因人而易,有点难度,才有完成之后的欢呼雀跃。说实话,设计这堂课时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进行中长距离跑时以兴趣来减轻疲劳,我真没想到,课堂中的一幕幕让我很受感动。15个活动篮构成的约1000米距离对初中年级的女同学来说还是有点长,但所有女同学都能坚持下来。

2.语言激励

2.1 言语激励。趣味性、鼓励性的言语,是使学生把苦学变为乐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巧妙运用积极的、趣味性、鼓励性的言语,对学生学习行为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认可,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推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体育锻炼,做到自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比如:在跳远训练中,为了鼓励后进生训练的积极性,教师要适时给予言语激励。"你真棒,这次跳得不错,要是起跳时摆动腿抬高一些,你会跳得更远。"以鼓动、维持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2.2 体态激励。课堂教学中有声语言并不能全部表达教师的思想。美国心理学家帕尔o梅立别恩的研究表明,课堂上信息总效果=7文字+38声音+55面部表情。可见,体态语言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眼神、手势、表情等非言语因素进行教学,有时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教师在讲解技术要领时,配合手势、表情等可以不时地刺激学生的视觉系统;在学生训练到位时,用"OK"手势或鼓掌表示赞赏;当学生训练不到位时,以亲切的眼神注视他,用微笑的面容以示鼓励;在学困生训练不认真时,教师可以走近他身旁,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膀,让他觉得老师时刻在关注他,心中多一份温暖,激发、保持他训练的动力。

3.竞争激励

争强好胜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处于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更是好强,富于竞争。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以极大的激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积极创造竞争条件,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一个智力较量的阵地。如个人对抗赛、小组友谊赛、成绩达标赛、男女对抗赛等。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比赛练习法:把全班学生分成男女人数相等的四个小组。男生以2米线为达标线,女生以1.6米线为达标线;脚踩达标线得1分,脚跟超过达标线得2分,脚尖没有触到达标线的不得分,累计总分多的一方为优胜者。在训练中,同学们都积极为本组成员呐喊助威,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课堂教学训练目的。

4.评价激励

新课程强调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灵动有效的课堂评价,是点燃学生激情的火花,是学生融入课堂生活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体育老师要更加注重体育课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状况,反映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和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真正体会进步与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但教师在教学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使全体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有一个全面的自我认识;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合理、真切的评价,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时刻关注自己;要关注个体差异,特别是要保护好体育素质差的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激励机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提升和维持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动力,让学生从内心上喜欢体育老师,行动上喜欢上体育课,从而使体育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张相林.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

[2] 刘昌国.激励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少年体育训练2004

[3] 万丽华.激励策略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

上一篇: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下一篇:面对初中物理新课标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