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她是我生命的传奇

时间:2022-09-19 03:47:33

2007年9月9日凌晨,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蜚声国际的山西导演贾樟柯再次被世人瞩目,继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凭借《三峡好人》夺得“金狮”大奖后,今年他再次以《无用》捧得电影节纪录片的最高奖项――“地平线”单元纪录片最佳影片奖。一时间,他与这次以《色・戒》获得“金狮”大奖并也是两度捧回“金狮”的华裔导演李安创下了连续3年续写华人统揽“金狮”的神话。“在我的世界里,一直有一个温暖、坚强的身影,她教会了我如何用镜头抓住历史,如何观察、记录和讲述时代,如何将独立的艺术思想被更多的西方人所接受,她是我生命的传奇。”这个人就是贾樟柯的妻子――朱炯,一个热爱生活的大学教师,法国巴黎第学艺术博士学位的攻读者,曾登上法国杂志封面、在国内外举办过个人摄影展的著名摄影师,以及蜚声国际的著名策展人。

结合,却留下了食言的承诺

1970年,贾樟柯出生在山西汾阳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售货员,高中毕业的他没有考上大学,那阵子叛逆、孤独的他成为了父母的一块心病。1991到1993年,贾樟柯连考了三年,终于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立下了当导演的志向。那时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还大张旗鼓地印了T恤衫,准备轰轰烈烈实现他的电影梦,他的热情吸引了一个人的注意。

这个人就是朱炯。朱炯是北京电影学院90届摄影系的高才生,精通法语,许多作品曾获得国内外大奖。一次在偶然欣赏朱炯的摄影作品时,贾樟柯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两个似乎都在表现觉醒和困惑中真实的人们,同时用社会史的角度去考察它背后的文化因缘,喜欢用表象去记录和思考,拒斥人为的深度。”他的话令朱炯微微一振,“这个小伙子眼光很锐利!”

1994年5月,贾樟柯突然找到了朱炯说:“我很欣赏你的摄影表现手法,我现在想拍一个短片,能否请你担任摄像?”于是5月的一天,朱炯的摄像机在天安门广场凝视着人群,在嘈杂的音乐声中,来来往往的生命忙碌地穿梭着,无奈的轮回又显得无比沉重。这次的合作让两人发现双方如此默契,话题一下子多了起来。

1996年12月,贾樟柯的第一部作品《小山回家》再次在朱炯的协作下得以完成。这部用纪实手法表达,全部采用非职业演员的“颠覆性”作品获得了香立短片及录像比赛故事片金奖,这个成绩给了贾樟柯无比的鼓励。“祝贺你!”朱炯伸出了手。此刻的贾樟柯由于过度兴奋并未去握那只真诚的手,而是一时语噎,用很深情的目光来回馈这份礼物。长久的对视中,两人就这样相爱了……

朱炯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同时她又有强烈的事业追求,贾樟柯的很多艺术灵感都来自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友。那时贾樟柯拍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凑钱拍的,所以恋爱时他也很窘迫,善解人意的朱炯从没有向他提过什么要求。那时,贾樟柯每天都期望见到她,与之交流,在细水长流的相处中,贾樟柯感觉到了她是一个极有修养,又让人感觉温暖和振奋的女人。

1999年,贾樟柯的电影《小武》获得了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第17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等7个奖项,然而这部有争议的作品却让他收到了有关部门停止他拍摄影视剧的决定。那一刻贾樟柯感觉特别迷茫和孤独,又是朱炯再一次给了他力量:“我们恋爱5年了,你不想对我说些什么吗?”就这样,一贫如洗的贾樟柯在这一年迎娶了朱炯。婚礼太简单了,简直有些寒碜。直到多年以后,许多老友才知道贾大导演还有位在北京电影学院当副教授的妻子。

结婚初始,贾樟柯一直坚持要送给妻子一枚戒指,朱炯拒绝了,贾樟柯很意外。“我骨子里喜欢武打片,你去拍一部吧,片尾写上献给我就可以了。”朱炯的话随性率真,彰显个性,贾樟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可是随后发生的事,让贾樟柯食言了,并成为一直以来的遗憾。

离开,只为修整美好的未来

2000年,阴霾散去,贾樟柯再次执导了个性作品《站台》,又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他被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戈尔称为“亚洲独立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他被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界最高荣誉――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越来越多的光环笼罩在了这个略带羞涩但并不愿意过分修饰的年轻人身上。朱炯默默地注视着,然后她开始帮丈夫梳理生活。那些日子他们经常去法国餐厅,朱炯一招一式传授丈夫如何享用西餐,如何用英语发表演说,如何与各个国家的人交流。如果遇到贾樟柯不解或有质疑的时候,朱炯就拿出她那些视为生命的照片一一给丈夫讲解,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他以前从不曾接触的世界。

贾樟柯凭借惊人的天赋和妻子真心的帮助游刃有余地穿梭在法国和德国,他把他新锐、真实的电影理念传达给了世界电影人,渐渐地贾樟柯声名鹊起。

然而在地球的另一边,朱炯却有着无尽的孤独,重复着一个又一个寂寞的夜晚。

结婚两周年那天,朱炯特意买了一束盛开的玫瑰,她精心地插在了花瓶里。身后的时钟一点一点敲打着她的心扉,她盼望今晚丈夫可以早回。但是朱炯再次失望了,当贾樟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已经累得不想说话了,他甚至没有看到花瓶里新换的鲜花。

两人不合拍的暗流终于在一个暖暖的冬日爆发了。那天说好了去朱炯父母家吃饭,所有人都到齐了,可贾樟柯却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采访,而且怕干扰的他还把手机关了。夜色重重地笼罩下来,墨一般神秘,贾樟柯此时收到了妻子的短信:“做事业的人不能以家为半径,而要以自己为半径,我们俩都应有自己的生活,我决定去留学。”贾樟柯意识到妻子生气了,一个劲儿地道歉,“我马上过去,等我!”可是当他面对妻子的时候,他才发现对方不是赌气。“如果你觉得那里可以带给你自信和力量,我愿意支持你,对不起,我没法停止对事业的奔跑,我忽略了你。”两个月后,在机场送行时,贾樟柯说了这些肺腑之言。朱炯用力地睁着眼睛,力图不让眼泪掉下来。

沉醉,在海鸥翩飞的季节

法国,这个承载浪漫、幻想的摄影起源地,朱炯在这里开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涯。而地球的那一端,贾樟柯却感受到了无尽的孤独,这种孤独似乎和两年前朱炯的孤独有异曲同工之处。

也许是没人料理自己的衣食起居,贾樟柯反而改变了自己晚归的习惯。他一个人泡面,亲自交水电费,亲自去对付屋内漏水的水箱,当他辗转一家家银行,拿着榔头流着汗水“救急完毕”时,才发现自己以前忽略了妻子太多的付出。北京和巴黎的时差是7小时,每晚的12点贾樟柯都坚持不睡,那时朱炯刚下课回家,他期望两人能有所交流和沟通。可是初来乍到,朱炯有很多事情要去处理,贾樟柯孤独地待在网上,心里有着无尽的失落,他甚至怀念起以前妻子做好饭两人一起吃的那些甜蜜点滴。

有一次,贾樟柯要使用电视连接DV进行自己的影片观摩,可是他怎么也找不到连接线。由于当晚必须拿出对影片的意见,贾樟柯硬着头皮给妻子打了越洋电话,那时正是朱炯的上课时间。“在书房右手的第三个抽屉里,我正忙着呢,挂了。”这个电话短促匆忙,甚至没有一点温暖缠绵的味道,贾樟柯心里有了阵阵凉意,但是这个电话也让他想起自己以前也是这么对待妻子的问候的,如今时空对调,他们的位置发生了转换,所以体味也更加深刻,“我太过分了。”

2005年春节,贾樟柯收到了妻子的一幅摄影图片。画面上是一群海鸥,它们挥翅远行,俯冲滑翔,时远时近,而在远处的悬崖上有它们的家,那个温暖、陡峭又不容易被发现的天堂。所有的海鸥在每天出发前,都会先以家为半径绕飞一圈,然后直冲云霄,开始它们自由美好的幸福之旅。朱炯的照片抓住了这一刹那的美,海鸥在蓝天上排列出的那个动态的圆像极了一个吻,聪明的贾樟柯一下子读懂了妻子作品的内涵。

贾樟柯的心一点点温暖了起来,他知道这个家还是那么令两人牵肠挂肚,疲惫的两人为了各自的事业忙碌打拼,而心底最温柔的地方还是潜藏着对它的眷恋。大年三十他特意早早收工回家,开始打扫卫生。当他看到被自己吸烟烧得到处是洞的床单时,非常惭愧。朱炯曾多次让他改掉这个坏习惯,可贾樟柯却不以为然,如今才意识到疏忽的他想方设法补偿。终于在午夜12点前,他托人买回了新床罩,当看到家里被自己收拾得干净明亮时,贾樟柯的嘴角展露出了笑意。之后,他找出了一个废酒瓶,洗刷干净后,他往里面装了许多纸条,这些纸条上面写的都是自己想对朱炯说的话,一天天积累下来,足足装了半瓶。这些带有他体温的纸条承载了他太多的眷恋、愧疚和真诚的祝愿,他要等待,等待朱炯回来的那一天,自己与她一起品位文字里的情感。

2006年在做《三峡好人》后期宣传的时候,他接到了妻子的电话,“我想做个摄影展,你能帮我拿点意见吗?”“当然!”就这样,贾樟柯飞到了妻子身边,他看到了一个说着流利法语,讲究生活细节,自信、光彩照人的妻子,他们长久地注视着,然后再次开始了美好又缠绵的交流,这一刻他们期待已久。

2007年1月,朱炯回国参加了平遥国际摄影节。当再次回到丈夫的故乡,朱炯心头有一种复杂且亲切的情绪,而贾樟柯在事先得知妻子的行程后专程赶班机来到了她的身边。在爱妻一幅幅的作品面前,他看得很专注,也很认真,为了不抢妻子的风头,他特意穿了件半旧的衣服,还把衣领高高竖了起来。站在主席台上的朱炯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头涌动着感动。

2007年9月9日,贾樟柯再次凭借《无用》折桂“金狮”单元纪录片最佳影片奖,他成为国内首位两度问鼎“金狮”的新锐导演。在巨大的荣誉面前,贾樟柯显得很平静,因为他从朱炯那里学到了很多:深度、自信、平静、活力、奉献、温暖,还有那些以家为半径围绕飞旋的海鸥。

(拒绝任何形式的网载和转载,违者必究。)

责编/伊和和

E-mail:

上一篇:范学宜,积极而宿命的女人 下一篇:情人的特殊礼物成了永远的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