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急救与护理

时间:2022-09-19 03:30:57

严重创伤急救与护理

【摘要】严重创伤急救,早期组织灌注,合理给氧,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代谢障碍,改善心功能。严重创伤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检查并保证病人输液,输血,导尿,中心静脉压等各管道通畅,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有利于机体恢复。

【关键词】严重创伤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84-01

我们科是高速公路定点科室,从2001年1月~2007年7月,共收治车祸急危病人109人,男84例,女25例,年龄10~65岁,受伤至急诊时间最快25min,最长2h,来时均有不同的休克。计有颇脑颌面伤56例,胸腹伤12例,骨盆伤4例,四肢外伤56例,3例于入院15min内抢救无效死亡,造成死亡原因与损伤脏器多、损伤程度严重,以及伤后未能及时来院等因素有关。41例病人在边抗休克边行急症手术后,使创伤所引起的原发病得到迅速治疗,症状基本控制,术后康复出院,68例病人经急救处理使休克症状缓解,经对症治疗无1例死亡。因此在急诊时,早期组织灌注、吸氧及时、护理得当十分得要的,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急救处理

1.1 立即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取头侧平卧位,头部抬高15°,下肢抬高20°,以增强回心血量,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

1.2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创伤性休克都有不高程度的缺血、缺氧,可常规用鼻导管、各种鼻塞等工具温化吸氧,吸氧流量2~4L/min,依流量持续吸人。如遇有喉头水肿或昏迷病人,可以舌钳夹出并在口内安放一个通气道,以唯呼吸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遇呼吸抑制者,加速气体交换,减少氧耗,维持正常PaO,应立即行气管插管,采用机械辅助呼吸。吸氧过程中需要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及时清除和吸出口腔及呼吸道呕吐物、分泌物,以防误吸窒息。如缺氧严重,需要增加氧流量时,可行当给予呼呼中枢兴奋剂,如可拉明或利他林补液静滴,有利于缺氧的改善和呼吸中枢生理功能的恢复。

1.3 扩容。休克后,机体代偿能力低下,创伤部位都有细胞内液积聚,血浆外渗,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因此快速有效恢复循环血量是保证组织供氧,防止大脑缺氧、心跳骤停和肾功能损害的前提。开放两条静脉管通,若穿刺困难应及早作静脉切开置管。输液的速度一定要超过出血的速度,以保证液体和药物快速的充分进人体内。使重要器官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急症病人紧急救治在血源困难或配血过程中,扩容宜先输晶体液,以平衡液较常用,即能扩张细胞外液又能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还可以3:1的比例输入一定量的胶体液,如706代血浆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等,用以维持胶体渗透压,扩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预防DIC。二者配合应用,起到抗休克和扩容的双重作用。

1.4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当休克继续加重,血压急剧下降时,防止体内重要器官发生衰竭,可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收缩药,如阿拉明,酸碱水电平衡纠正后,可合用血管扩张药,如多巴胺、苯六胺等,以解除微动脉管和微静脉管的痉挛,改善末梢循环和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解除组织缺氧,维持血压,阻滞休克的发展。以免加重血管痉挛,造成组织水肿、肾衰和心肌坏死等。

1.5 调节代谢障碍,改善心功能。休克致机体缺血缺氧,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若肾功能不好,钾排出受阻,易形成高血钾而导致心律失常及心跳停止,虽补液和用血管活性药物休克仍不能缓解故及时给予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溶液予以纠正,休克的发展,会导致心肌受损、心功能降低、甚至心衰,应选用适量西地兰和B受体兴奋药,和50%葡萄糖合用,对营养心肌和增强心肌收缩力起着一定的作用。一般应用药后,可使脉搏由快变慢,血压升高,同时对DIC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出血倾向,应用肝素预防血栓及凝血。

2 护理措施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常规观察生命体征,按时测脉搏、血压,根据病情况观察病人意识、表情、瞳孔、周围循环和CVP等的变化,询问和检查有无合并伤,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和病情变化,为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2.2 及时检查并保证病人输液、输血、导尿、中心静脉压等各管道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输血、输液管受压,扭曲导致输血输液受阻及及时处理,发现输血,输液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外渗部位先按压后,局部热敷,以免发生局部组织坏死,至于导尿管也不应忽视,保证尿管通畅,防止大量液体输入,尿液不能及时排除,膀胱过度充盈,乃致破裂发生意外。

2.3 观察尿量。一般休克病人都应用无菌导尿保留导尿,以便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同时测尿的比重和观察尿的颜色等。以提供对肾功能的估计和休克的程度。休克加重时,尿量很少,当成人尿量达30ml/h以上时,表示循环状态好转。

2.4 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量,正确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护理人员从提高自身素质,服务质量入手,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不仅有效控制了心理因素的不良影响,而能摆脱药物无法医治的痛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心理健康,有利于机体恢复。

作者单位:130000 吉林省第一荣复军人医院

上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下一篇:骨科病人应用水垫预防压疮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