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法在物理解题中的有效运用

时间:2022-09-19 03:12:47

夸张法在物理解题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

物理教学中极其主要的内容之一是教师能够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适时采用“夸张”教学方法,能使问题简单化,使知识易懂,学生乐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夸张;浅显;简单有效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主要是通过生活现象、生活经验及物理实验来获得。判断学生是否掌握、理解了所学知识,其中重要的方法是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在解决问题时,有时学生的思维尚不能有效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或思维被题意框定,或需要通过较烦琐的步骤来解决,这样,问题就被复杂化了。这时候,我们不妨利用夸张法来解决此类问题。夸张法就是运用一定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形象特征有目的地进行放大或缩小,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夸张法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及解决实际问题。

在初中物理的教材中,我们也接触了有关夸张法的运用。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到的,进一步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不受水平外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其实光滑水平面就是一种夸张手法,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摩擦力为零的情况。下面笔者谈谈教学案例夸张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夸大差距,便于比较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还比较的薄弱,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我们在课堂上通过实验、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及分析后,经常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而在部分事例中,学生并不能真正地进行比较。那么,我们不妨将事物的现象进行夸大,便于学生进行比较。

例: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如果是在听到发令枪响才开始按表计时的,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所用的实际时间长还是短?

本题是考查学生在空气中比较光和声音传播速度的快慢。发令枪打了以后,冒出了烟,也发出了声音,在百米远的计时员会看到烟,几乎在同时也听到了声音。因为在空气中,光的速度约为3×108m/s,声音的速度约为340m/s,这两个速度在生活中都是很快的。它们传播的距离是100m,两者所用的时间都很短。让初中生进行比较所用的时间,可能有难度。如果我们夸大两者的速度,光的速度仍约为3×108m/s,声音的速度降到10m/s,这样就大大的增大了两者的差距,学生在分析时,发现声音传到终点计时员时,所用的时间明显变长了,而光所用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就不难了。

二、夸大条件,一目了然

学生在学习了杠杆原理后,对杠杆的平衡条件有了初步理解,对杠杆原理公式的运用也能初步掌握。但是,在分析杠杆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时,学生的思维尚未达到一定的高度,在解决有些问题时,仅仅运用课堂知识不能灵活解决,此时我们如果运用夸大条件的方法,将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图1),下列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__________。

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

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

③在杠杆的两端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

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如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先将钩码进行移动或加减钩码,然后分别进行计算两边的FL,通过比较,发现乘积大的那边会下倾,一般学生要将4种情况分别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此方法相对麻烦,计算时也容易出错。而如果夸大条件,在①中,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向外移动一小格变为同时向外移动多小格(如10小格或20小格,实际可能没有那么多小格);在②中,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向内移动一小格变为同时移动两小格,此时,右边的力臂为零了;在③中,在杠杆的两端同时各减掉两个钩码,此时,左边的钩码为零了;在④中,在杠杆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10个(或20个)相同的钩码,学生会一目了然地发现杠杆上哪边的FL较大,那么哪边就会下倾。此时引导学生用夸大条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就变的简单,准确率也变高了。

三、夸到极限,便于分析

电学在初中物理知识中占的比例最大,也是学生最难分析、理解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不能准确地分析题意,以致学生掌握的知识不能正确运用到解题过程中,最后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

例: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图2),(1)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在实验过程中,须保持__________不变。(2)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是2V,电流表的示数是0.4A。现在将电阻值换成10Ω后接入电路,电压表的示数变为2.5V,则下一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分析此题,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是用控制电压的方法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第二问中,学生也能计算出此时的电阻值是5Ω,现在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此时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为2V),我们必须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解决。问题在于此,我们是增大接入的电阻值还是减小接入的电阻值?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微微移动滑片,观察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方向,问题很容易解决,但此时不在实验室,只能通过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我们可以夸大至极限,将滑片滑到最小阻值的位置,分析出电源电压几乎全部在电阻两端,得出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而要使电压表的示数变小(为2V),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变小则不行;也可以将滑片滑到最大阻值的位置,夸大其最大阻值,远大于10Ω(可以为1000Ω),则电阻10Ω分到的电压很小,此时也很容易的判断出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小,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变大可以,这就很容易地解决了问题。这里运用了夸大到极限的方法,使问题得以巧妙地解决。

当然,面对众多的物理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夸张法的运用只是其中之一。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不犯科学性的错误,不违背物理学的知识,并能使知识易懂,学生乐学,那就可以充分运用。相信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用心、多思考,就一定能找到各种各样合适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教会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轻松解决各类问题。

[参 考 文 献]

[1]柴志芬.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教物理[J].山西教育,2012(10).

[2]石琦.比喻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5).

上一篇: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下一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