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洋思、杜郎口、东庐教学模式看高效课堂改革

时间:2022-09-19 02:17:11

透过洋思、杜郎口、东庐教学模式看高效课堂改革

国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互动的课堂,学生必须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讨,体现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提高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洋思、杜郎口、东庐的教学模式虽然形式、做法、要求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都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先让我们来看看洋思、杜郎口、东庐的教学是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的。

一、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具体环节为:提示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总体知道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使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当堂训练、批改,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使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二、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与我们通常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和反馈模块都占用正式课时,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努力创造各种条件,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敢说、会说,充分展示。杜郎口的课堂上,每节课教师讲授不得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不得少于35分钟,在时间上保证让学生说。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把教学民主化、平等化体现出来了,化成了行为,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尊重,化成了学生的行动,满足了学生探究的需要,而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和评价,教师完全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由前台退居到了幕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

三、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模式

“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是“教学合一”的载体。讲学稿的编写有一定的流程,其编写模式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他们的“讲学稿”形成过程中,教师备课备得很苦,可是学生学得轻松,减少了无效劳动。学生在讲学稿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想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自我学习能力,逐步提高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的能力。

下面,笔者对洋思、杜郎口、东庐教学模式中如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就教于方家。

要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在课堂上下足工夫,努力实现三个转变:转变教的方式——变教中心为学中心;转变学的方式——培养自学,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转变评的方式——看学生,以学评教看状态、看参与、看效果。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六字真言进行评价。实际上,三种方式中,核心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要通过转变评价方式,引领教师转变教的方式,而评的方式和教的方式的转变最终会落实到学生学的方式。因此,教的方式的转变就变成了一个核心。现在研究教的方式转变,必须让教师们知道什么是好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应抓紧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学会。课堂必须快乐,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学生觉得怎么舒服怎么来,像杜朗口一样钻跪跑趴都可以,只要你在学,站在桌子上都没关系。

课改其实就是转变教师角色,怎么转呢?变传统的“二传”为“一传”的课堂。怎么“一传”呢?让学生和学习直接对话。当我们说课堂变成“一传”后,减少了一个环节——教师,同时又增加了一个环节——经历。学生和学习对话,学生多了一种经历。经历这个词可以换成经验、可以换成体验。什么叫经验呀,杜威告诉我们,经验即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体验。那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去经历、体验呢?因为,无论在这个世界有什么事情发生,有一件事是不可替代的,这件事就叫经历。没有经历的知识,一定是无根的,没有艺术的,就不可以化成自己的。

在清楚了教师的角色之后,我们再来谈一谈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作用是:第一是“点燃”,即引导学生对知识、对课堂的兴趣。第二个作用就是对课堂教学流程的把握。实际上,所有的好课都有一些共性:1.有一个自学的环节;2.有一个展示的环节;3.根据展示暴露出的问题要有反馈。所有的好课都必须是自学—展示—反馈。第三,尽可能有一点知识素养,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掌握得越多越好,但是千万不要把自己搞成一个傻博士。教师的课堂艺术实际上应表现在两个方面:1.如何点燃学生的艺术;2.如何组织学生。除此之外,讲授的艺术恰恰误人误己。因为教学原本是一种技术,而艺术往往成了胡搞的代名词。在调动学生,利用学生上可以追求艺术。除此之外,不要体现在自己身上,把讲授当成一种艺术。教学的技术就好比开汽车(点火——点燃激励学生,起步挂档——按流程操作自学——展示——反馈,抓住方向盘——围绕导学案,刹车——当堂测评),淡化艺术,强化技术。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的原则,正确把握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当地运用教学艺术,那么,实现课堂的高效就不是难以企及的了。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下一篇:采用科学方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