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30+10”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时间:2022-09-19 01:23:10

小学语文“30+10”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 要:当前,在深化教改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课堂生态虽有明显改观,但也出现“三多一重”现象,即拖堂多,课内遗留问题多,课外教师补课多,加重了师生负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30+10”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也就随之而提出。

关键词:小学语文;“30+10”探究;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书写汉字。”我们学校在语文课中也努力践行“30+10”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能在30分钟内有效完成原来40分钟的教学任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吃透教学内容

“30+10”课堂模式的提出,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30分钟的师生“教”与“学”互动教学的有效时间内,完成原来40分钟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吃透教材,明确每篇课文在整册书和本组课文中的地位,也就是要明白编者这样编的意图,而且还要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和每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教学。同时精心设计与实施好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教学组织、教学资源的呈现等等。

二、促进学生预习

在开学进行教学的第一堂课上,我们就给学生交流预习课文的方法,即“五步预习法”:(1)搜集跟课文有关的资料;(2)标好自然段序号,读通读顺课文(把课文认真读3遍);(3)圈出、认读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4)把自己读明白的写在书的空白处;(5)写下不懂的词或提出问题。让全班同学抄在语文书的第一页,并且通过校讯通发给家长,让家长监督孩子按照要求一步步地完成。学生预习得充分,才会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三、教学生所需

我们始终坚持教学生能听懂的,讲学生有疑问的。那我们就不仅需要知道学生知道什么,更要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这样在教学中才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

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课堂上不仅时时问:“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更鼓励学生多提出自己的想法及问题。因为每堂课都这样,班上的很多孩子不管是在学习课文还是听我讲故事,只要有不明白的词语或有疑问,都会举手问。虽然有的问题很简单,也有问得我无言以对,一时回答不了,但是我仍然很高兴,因为善于问的孩子,必定是善于学的学生。

四、精简教学过程

每堂课的教学时间少了,我们教师落实好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上下工夫。首先,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尽量少,所有的教学都围绕目标的完成来设计。比如一、二年级的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读通顺课文,本课时中安排的识字、写字教学,都是为了能读通课文打基础。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抓重点、难点,不要面面俱到,即“长文短教”“长文精教”:可以抓文中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或含义深刻的句子、段落。如,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可以抓住第七自然段,通过反复读,悟出小枣树有不光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而且不取笑别人的优秀品质。还可以抓在全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或段落。如,《风娃娃》一文,可以抓第四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风娃娃为什么这样说?细读前两段,原来它只用了一点力气就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再思考:这样想对吗?为什么?读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出做好事,不能光凭有力气,还得看别人是否需要帮助。也可以抓文中的关键词,如,《浅水洼里的小鱼》,抓住对“困”“蒸”的理解来体会小鱼的困境,抓住“在乎”来体会小男孩的善良。

学无止境,研无止境。学校提出“30+10”的教学模式,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能符合语文课程的特点,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也是为了让学生能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从而爱上自己的母语。

参考文献:

徐承芸.每天进步一点点:答小学语文青年老师一百问.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李永胜:江西省宁都县东山坝中心小学 符夏红:江西省宁都县第一小学)

上一篇: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浅议指导农村小学生阅读经典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