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侵权民事赔偿责任初探

时间:2022-09-18 11:38:27

婚内侵权民事赔偿责任初探

[摘 要]我国新婚姻法创设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现实生活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已有的法律规定愈益凸显出对受害人有效救济的不足。本文分析我国婚内侵权的现状及建立婚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想。

[关键词]婚内侵权 损害赔偿 婚内财产制度

1 婚内侵权概述

婚内侵权是指男女双方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违背法律对夫妻权利义务的规定,由于过错对配偶实施了侵犯配偶人身权或财产权的行为,并造成了对方的人身、财产及精神方面的损害,而由过错方给予无过错方赔偿的法律制度。婚内侵权侵犯的权利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配偶权,即基于男女缔结婚姻关系而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另外一种是作为平等的一般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

2 我国婚内侵权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配偶有外遇,在外有重婚行为,与第三者同居等现象屡见不鲜,夫妻强势一方对另一方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于夫妻之间存在着合法的婚姻关系,其关系的特殊性极易使人们把婚内侵权行为视为普通的家庭矛盾。从而忽视婚内侵权行为的存在。

我国《婚姻法》第46条特别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向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1)重婚的;(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3)实施家庭暴力的;(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若干问题解释(一)》(以下简称《解释(一)》)第29条却这样规定:“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对于当事人基于《婚姻法》第46条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从上述婚姻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实际上剥夺了夫妻婚内提起侵权诉讼的权利。

3 建立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想

根据侵权责任的有关制度,只要有侵权行为的发生,受害人就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加害人也有义务予以赔偿。所以,根据民法的基本原理,应承认婚内侵权损害赔偿。

3.1 婚内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3.1.1 主观过错方面。一般侵权行为要求有过错,及故意和过失。但鉴于夫妻间侵权的特殊性,我们认为一般过失是不能构成的,只有故意和重大过失才能构成夫妻间侵权。“这里的重大过失一般是指,侵权人违反夫妻间基本的注意义务,即侵权人完全可以预见到自己侵权行为将为夫妻关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而故意怠于注意且不为相当之准备就存在重大过失。”

3.1.2 侵权行为。这种侵权行为的基本特点是该种行为具有违法性,其违法性表现在对婚姻家庭法律禁止性或者命令性规定的违反,其形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3.1.3 损害事实。损害事实作为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之一,是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权利被侵害,二是权利被侵害而造成的利益受到损害的客观结果。夫妻间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事实,主要涉及财产和人身。对财产利益的损害,主要是指对夫妻一方享有所有权的财产的不当分割和减损;对人身利益的损害,可分为一般人身权利之损害事实和配偶权利之损害事实。

3.1.4 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夫妻间人身侵权行为与其所造成的损害事实具有因果关系。夫妻间人身侵权行为是对法律规定的夫妻间权利义务和一般民事主体间基本权利的违反,这种违法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夫妻一方人身权受到损害。

3.2 明确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内容

婚姻关系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相比刑法、行政法的法律责任追究,是最能保护夫妻利益的方式。一般来讲,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应有所限制,包括以下几种民事侵权责任方式: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对于前四种方式,判决后易于执行,而赔偿损失却不大容易操作,而这也是许多人主张婚内侵权免责的理由。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其基本性质在于弥补或填补受害人因侵害方过错行为而受的损害,从而也一般要求赔偿额与实际损害相符合,并不是数量的绝对相等,这是因为现实中发生的损害相当复杂。与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相对应的是夫妻财产制,其对婚内侵权赔偿的形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法理论中将夫妻财产制分为约定财产制与法定财产制。我国现行《婚姻法》,基于巩固家庭生活物质和保护主要承担家务劳动和养老育幼职责一方的政策目的,规定以夫妻共同财产制为法定财产制。

3.2.1 根据《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如果夫妻间财产实行的是约定制,侵权人可从其约定的个人财产中支付相应的赔偿数额,该赔偿数额转归为被侵权的配偶个人财产。

3.2.2 如果夫妻双方对于财产没有特别的约定,但是有婚前财产或有其他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的,在侵权损害赔偿金应由个人财产支付。

3.2.3 如果夫妻双方对财产没有特别约定,也不存在个人财产,在这种情况下,侵权方拥有的只是与受害方共同共有的财产,而这种财产在婚姻关系终止前是没有份额也不能分割的,此时受害方所享有额损害赔偿权只能成为空头支票,而这往往又是现实中最常见的情况,对此,应该根据双方的婚姻关系是否继续保持而区别对待,如双方当事人在侵权行为发生后仍保持了婚姻关系,则受害人无法得到直接的赔偿,但这并不意味着侵权方的责任可以免除,侵权人对受害方仍负有相应数额的债务。这一债务在侵权人获得个人财产时可以得到清偿,也可以因债权人的免除而消灭。如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夫妻间的债务一直存在,但因婚姻关系的存续使主张权利的时效发生中止。一旦夫妻关系终止,时效继续计算,债权仍得以实现。而在婚姻关系存续中,不需要现实支付,也没有现实支付的必要,而在婚姻关系终止后,债权可以得到实现。

总之,夫妻婚内侵权如何救济是法律界面临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法律制度中已经具备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通过设计适当的救济制度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的。

上一篇:心理所有权综述 下一篇:票据行为的性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