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时:常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时间:2022-09-18 08:54:50

第12课时:常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请以“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 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 不少于600字;④ 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命题者的导向意图十分明显。稍加比较就会发现,“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与常州市2011年的中考作文题“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长期以来,初中作文已经陷入了“精神境界”的怪圈,存在着片面追求“高尚立意”的现象。追求立意高远本没有错,但什么事都强拉硬扯,不能结合具体事例恰当地抒发感情,往往会给人留下一种虚情假意的感觉。为改变这一现象,命题者试图通过中考提倡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说真话的“四真”文风。

命题者对作文的区分度有较高的期待。这个题目与学生贴得很近,人人能写,上手容易。生活中对人对事的认识了解过程,学科实验的过程,一些小收获、小启迪、小发明、小趣味,都可以写入文章。只要考生能把“发现”“用心”“观察”这三个关键词都点到,拿到基本分是没有问题的。值得注意的是,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但不等于没有障碍,这个题目要出彩就需要有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把握好“发现”“用心”“观察”三者的关系属于上乘,环节有疏漏或逻辑一般的文章属于二类文,如果只是中规中矩而别无亮点,就会进入三四类文的范围。

这个题目便于多元选择,有利于考查出考生的写作特长。写成议论文,相关的名人故事挺多,当然牛顿、瓦特之类用得有点滥,考生如果阅读面广的话,举出其他论据,能为文章加分;也可结合自己或身边人的事情来写,如科技小制作的设计过程;还可以从课本上找素材,如沈括、鲁迅,课文中都有他们用心观察的故事。另外,相关的名人警句也很多,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初中生的知识储备也足够应付论证。如果要写成记叙文,考生可以选择两种文章推进模式:一是递进式的直线推进,按情节发展,认识由浅入深;二是一波三折的模式,可以先写原本对用心观察不以为然,然后写从不用心到用心,发现的东西截然不同,这种写法比较具有情节性,较吸引人。此外,这道作文题也强调了学习品质的重要性,是对学习方法的提炼和指导,很好地把作文与做人做事结合了起来,避免了考生说空话套话,有利于考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

评卷中我们发现,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一是审题不够全面,立意比较模糊,虽叙述完整但表达缺少章法。比如一篇写发现母亲夜间摆弄父亲出差时带回来的饰品,从而理解了母亲的记叙文,作者试图通过一次发现表现自己对母亲态度的转变,从之前的嫌母亲常骂自己到最后自己不再叛逆,立意立在了“转变”这个词上,而所谓的“发现”只是表现这个中心的一个材料,只能说是勉强切题。而且,文中有的材料与题目关联度不够,也违背情理,如写客人毫不留情地点明玉镯为地摊货。还有“我”透过门缝看坐在梳妆台前的母亲时,居然发现了母亲的少许白发,合理性同样令人生疑。这样的文章显然是不成功的。

二是思路不严谨,分析和思辨能力欠缺,实质性议论少,文章显得空洞乏力。比如有一篇议论文,在分论点的安排上就不合逻辑,一是讲“古今中外著名学者的重大发现几乎都离不开用心观察”,一是讲“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也都离不开用心观察”,二者外延上有重叠,并且第一个分论点中的“几乎”和第二个分论点中的“也都”显然矛盾。同时,作者在论述时只是满足于列举一些重大发明创造的事例,举例简单,缺少分析,显得武断,说服力不够。这同样不是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

针对2012年中考作文及平时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寻找解决的方法和路径。

一是关注深度阅读的体悟过程。

个性化的写作应该以个性化的阅读为基础,而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语文老师的教学引导是分不开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作者迷失”的现象,就连绝大部分的中考、高考满分作文中也难觅“我”的影子,这与阅读教学中较为普遍的“个性化解读的迷失”不无关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但阅读实践中却往往成了“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就是老师标准答案中的那一个哈姆雷特。因此,同学们要注意加强个性化阅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写作,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二是重视勤奋创作的实践尝试。

作文不是讲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作文是用心写出来的。鲁迅说过:“文章应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多读多写很重要,在勤奋的练习下,文章的思路会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由闭塞逐渐变得开阔,由松散逐渐变得严密,由杂乱逐渐变得纯一。多读多写,对事物的感受会逐渐变得细腻,很多时候会产生心灵的冲击。坚持阅读,坚持感动,坚持写作,这是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是积攒感受生活的写作本钱。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把语文当成了一门脱离生活的学科,打开课本,似乎就是为了“解读文本”。离开课本,很多人就是两眼一抹黑。半夜观赏月食,酷暑偷偷在河边扑腾,单身出游,结伴远行……这样的经历现在的初中生真是难得一遇。可是这些,还有大量的课外阅读,都是写作的基本家底。如果我们能注意关注生活,积攒生活中的点滴,写作时就不会为无话可写而犯愁,写作能力也会得到稳步提升。

一类文:

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

日沉月升,万物葱茏,世界之大,无不蕴藏着生命的哲思。如何发现那点点智慧的心火?学会用心观察吧,你便会窥见世界的初始与人性的本来面目。

沐浴着微凉的春雨,行走在古巷之中。白墙黑瓦,绿苔青石,门上红福,檐下木椅,看见了墙边的几棵绿草,看见了屋前叼烟袋的老人。仅此而已?不,还有更多春之景致,那是万物勃发的生机;白鬓老人,不是夕阳西下的凄凉,那双看遍世事沧桑的眼中,有的是千帆过尽的淡然大气,有的是养德的俭、修身的静,那是人生在世“无风一片月,倚天满怀云”的境界。学会用心观察,便会发现人世间最初与最终的智慧。(以“仅此而已”设问,再用“不,还有更多”作答,既有回环之美,形成结构上的呼应,又让读者每读一遍,印象便加深一层,思考也深入一步,有利于重点的突出和中心的彰显。)

登山望海,静立于山巅,奇松怪石,雾浪云海,浩渺烟波,风平浪静。仅此而已?不,还有更多。看见树根处交错纵横的茎藤根须了吗?看见那枯焦的皮和坚毅的身躯了吗?那是处于逆境仍不屈不挠的意志,那是饱经风霜仍挺起脊梁的顽强。看见浪涛拍打礁石激起的白花了吗?那是以卵击石永不言弃的凛然。看见蔚蓝深邃的大海了吗?那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与气度。用心观察那一树一石,一浪一波,便会体会到自然中的无尽精神,便会发现生命意想不到的苦心教诲。

踏上布鞋,提个竹篮,去集市买菜。鸡鸭鱼肉,果实菜蔬,案板菜刀,地上的扁担。仅此而已?不,还有更多。卖菜老奶奶脸上因笑容而细滋慢长的“沟壑”里,是对平凡充实生活的无限满足与欢愉;卖鱼老爷爷背上粒粒晶莹的盐花,无声地诉说着勤劳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与骄傲。用心观察生活中的丝丝缕缕,便可以发现人性中最真的美好与生活的滋味。(这里,我们看到的又不只是鸡鸭鱼肉、果实菜蔬这些生活的细节,更体会到了人们享受平凡生活的满足感。)

人生匆忙,不过弹指一挥间,有太多的东西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如何发现?学会用心观察吧。俗语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用心观察世界的美,用心观察世界的每个角落,发现其中的点点哲思,这才是人生的真谛。(点题,升华主旨。)

总评:本文作者积累丰厚,文章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富有变化。阅读本文时,首先就被其优美的文字所感染,生动的语言犹如一个顾盼生辉的女子,对读者自有一番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我们急切地想要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的三段式结构,层次清晰又工整大气。三段虽为并列结构,顺序的安排却匠心独运。作者先穿越古巷,再登临高山,最后将我们带入集市这最平常的生活中。大概正是有了涉古登高的情怀与气概,我们才能欣然接受简单而繁琐的平凡生活吧。这该是“用心观察”所蕴藏着的“生命的哲思”之所在。

二类文:

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梭罗曾这样说过。(误,此话为罗丹所说。)是的,成功离不开发现,而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

一支笔,一张纸,还有一卷胶带,你能用它们做些什么?而恰恰是这些小学生都能使用的工具,却在用心观察的人眼中拥有了无限的价值。当用胶带粘住一条铅笔书写的痕迹后,墨色便淡一分,而重复这一动作二十到三十次以后,一种新型材料——“石墨烯”便诞生了。而它的发现者,更是因此捧得了诺贝尔奖。(发现者是谁?作者没有交代。而且石墨烯是通过用胶带粘贴石墨片发现的,作者记忆有误。)为什么?为什么从一个简单的重复动作却能发现如此有价值的新型材料?因为用心观察使简单事物背后的价值得以充分挖掘。

美国有一位小伙子,毕业后来到一家石油企业工作。他的工作十分简单却也枯燥至极——监督密封石油罐的机器是否运行正常。有一次,他突然发现每次黏合剂都是下滴十九滴,而且总有半滴是浪费的。他突发奇想,能否仅用十八滴黏合剂就密封好油罐呢?于是,他潜心研制,终于制造出了十八滴封罐器。慧眼识人的公司总裁听说后,立刻将这种封罐器投入使用,并将小伙子提升为副手。(同样没有写出发明者的姓名,说服力不够。)而恰恰因为少用了一滴黏合剂,公司每年节省了数以百万计的开支。为什么?为什么由一件无聊乏味的工作却能产生如此重要的发明?因为用心观察使思维深处迸发出的火花得以尽数被捕捉。

综观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还少吗?法布尔深入自然,写出了《昆虫记》;瓦特观察水壶,改良了蒸汽机;鲁迅关注社会,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堆砌事例,欠深入分析。)这些成功的例子,都源于发现;而这些发现,又都源于用心观察。

成功离不开发现,而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

总评: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在这次评卷中出现较少。本文中心论点鲜明,论据新鲜而且典型。举例论证上有详有略,有点有面。文章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对议论的理解还停留在用堆砌事例的方式去靠近一个观点上,分析和思考能力欠缺,应注意在叙述论据之后展开富有逻辑的论证分析。此外,由于作者没有记清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名言是谁所说,同时对石墨烯的发现者以及十八滴封灌器的发明者均未能写出具体姓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论据的说服力。

题一:

有人问一位哲学大师:“人活着靠什么?”

大师回答:“靠呼吸。”

“那呼吸又是为了什么?”

“呼,是出一口气;吸,是争一口气。如此而已。” 大师这样回答。

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呼吸”为话题,文题和文体自定,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题二: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或“成功是成功之母”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上一篇:神秘的起源——原始美术与古代绘画 下一篇:高度决定视野 梦想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