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初中语文方法之我见

时间:2022-09-18 07:48:55

上好初中语文方法之我见

摘要:上好语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从实际出发认为:根据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极为有效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设情境;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95-02

1.根据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说,中学语文教材的选编都是围绕着这一目标的。无论是选用的文言文课文,还是现代白话文课文,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文言文毕竟在现实的交流、交际中不再广泛使用,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还必须以现代文为主。以白话文为基本工具的现当代文学使学生在阅读接受起来没有像面对文言文那样的语言障碍,当代文学作品更是和当前的汉语同步,而且所选的课文都是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之作。这些课文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现代汉语语汇,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而且不同体裁的课文对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和写作能力都大有帮助。教师在讲授现代文时,要注意采取与文言文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忌上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要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着重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运用,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如朱自清在《背影》中运用了一系列的描写“父亲”去买桔子的动词,可以让学生运用比较、替换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并及时地让学生活学活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描写自己或亲人朋友在生活中的一系列动作,让语文能力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先要排除学生怕字当头、惧怕当众开口讲话的羞怯心理障碍,让学生有说话的勇气和学习兴趣;然后在口语交际的练习中,对学生进行发音准确、语速、语调得当、中心突出、条理分清、表意准确、文明礼仪等基本功训练;在此基础上可在口语交际训练课上,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指导学生了解准确复述、口头问答竞赛、即席发言、交谈采访、对特定的对象进行解说、小组讨论、正反方辩论等各种口语交际形式的基本要求。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直观的画面,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优美的环境中,得到陶冶,感染享受,激发他们学习、探究、想象、创造的兴趣。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利用音乐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更好的达到课堂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江之歌》时,利用歌曲设计一个“欣赏音乐——学唱歌曲——理解课文”的过程。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想象长江气势磅礴、惊涛骇浪的气魄,调动起学生的激情;然后通过学唱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江的浩大气势,使其熟悉课文;最后再进行升华教育,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整个教学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没有问题,就难以引发思考。课堂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发现问题、提问问题,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职欲。如在教学《小麻雀》时,把主要问题装进一个信封,增加一些神秘感,揭示题目后,再把信封拿出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上来抽题。然后让各小组在讨论中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集思广益。整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积极性,而且也有助于其创新思维的培养。

3.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第一条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刘勰早就有“诗言志,歌永言”的说法,说明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于漪老师曾经指出“变语文形式教学的单一功能为知、情、意教育统一的多功能”。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进行感情的交流。如果一个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融进健康向上,真挚动人的思想感情,不能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欲求的气氛,不能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来体验某种情感,而是照本宣科机械地传授知识,那么学生绝不会产生愉悦的情感。教师必须用自己丰富的神情和生动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求知欲的烈火和他们热爱生活的理想之光。“仁爱产生仁爱”,教师向学生倾注爱的情感主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情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是“教”与“学”的桥梁。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几乎每篇课文涉及到情感教学。这些课文有的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故乡、对自然、对亲人的热爱之情,有的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礼赞、体现人生价值、生活的态度,有的表现了少年的心情……怎样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情感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情感教学任重道远。

4.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可亲”是保证学生“信其道”的前提。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尊重。尊重既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坦诚的理解与合作,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理解是由师生共同参与和构建的,以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和对话交流为主要特征。理解需要师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移情”,努力减少隔阂,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凝聚力,并且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妥善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合作就是师生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和方式参与课堂教学。合作需要重塑师生的角色形象。传统的师生关系认为:要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种“容器观”下产生的桶与杯式的师生关系禁锢着人的思想,束缚着人的行为,是现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障碍之一。而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则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上一篇:浅谈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 下一篇:学习的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