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目标的设置

时间:2022-09-18 07:41:13

初探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体现,是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表述,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它不仅是师生课堂教学结束后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更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问题已成为教学实践的焦点话题。人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由于课堂教学本身的变动不居性,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改变,生成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现课堂教学目标在实践运用中的灵活性。同时,新课改要求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中有智慧火花的闪现,而这种智慧火花在很多情况下是教师在课前所无法预料的。为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对有效教学目标的设置进行了初步探讨,谈些粗浅的看法,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结合,促进师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一、有效教学目标设置的现状

在一系列的高中数学观课、评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关于有效教学目标的设置,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现象:

1.教学目标设置过于形式化、机械化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单调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以及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情境再现、问题探究、实践体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归纳、分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以上设置的“函数的单调性”教学目标可谓“面面俱到”,但很抽象和模糊。何为“掌握”?怎样认定?事实上,对函数的单调性概念的掌握是有层次之分的,要达到怎样的层次才算是掌握?通过怎样的表现能达到这个层次?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加模糊。这些问题在教学目标中无法了解。

在教师的教案中,许多课堂教学目标都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呈现的,而且教学目标有很多是直接参照了有关的教学参考书。参考书上罗列了几条目标,他们也呈现几条目标;参考书上有某些关键词句,他们的目标中也会呈现某些关键词句,甚至会直接一字不落地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目标的表述。这样设置的教学目标有盲目套用“三维”格式之嫌,流于形式,无形中将设计过程作为一种形式上的活动,不仅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审察,也忽视了对学生的了解。即使课堂教学实践出现了问题,他们也不会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等环节中去寻找元凶,对于如何设计得更为合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去深入思考。比如,当前对教学目标预设和生成的讨论,到底生成什么,生成多少是比较合理的,是不是所有的生成都是有价值等问题,就很少有教师去分析。

2.课堂教学目标表述不确切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教学目标:(1)理解数列及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有关概念,会根据一个数列的前几项写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2)了解递推公式,并会用递推公式写出此数列的若干项。(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猜想的能力。

本节内容在新课标上的目标要求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概念。根据其所用行为术语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标仅仅给出了该内容的知识目标要求,那么如何达成这些知识目标要求,如何构建该节课的三维目标,就需要教师自身的创造劳动。

显而易见,以上“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的教学目标虽然作为高中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的案例出现,其中的目标设计却基本只涉及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并没有考虑到新课程理念强调的三维目标的关系,其中“了解”“理解”“会”等话语显然是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要求,而“培养……”的话语也不能理解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这说明教师对新课程的目标理念把握不够,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目标设计理念作为支撑,我们可以想见日后的教学设计必然回归老套。

二、科学设置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目标的探讨

1.有效教学目标设置应从“关注结果”到“关注学生”

教学目标设置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教材内容,依据课堂教学目标所处的层级、教学内容所在的学段及单元学习要求,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恰当选择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并合理安排其结构,选择可操作性强或确切的关键词进行合理表述,并选择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实现的教学方法;确定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完成哪些任务,完成任务的程度标准是什么,怎样评价师生的课堂教学达到了标准。教学目标中应体现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否则课堂教学目标便没有了实际的支撑点。只有P注学生认知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知识结构,才能知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才能提出经过学生一定努力后可以达到的目标,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2.有效教学目标设置要全面、适度、明确、具体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同时又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制定好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有效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把“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相结合,如何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一根“红线”,每一个教学要素和环节都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优化组合、协调运作,形成课堂教学特有的动态结构。有效教学主张教师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结构观念,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东至县第三中学)

上一篇:以趣引路,开启写话之窗 下一篇: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