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代猪成纤维细胞电转染条件的探索

时间:2022-09-18 05:53:00

原代猪成纤维细胞电转染条件的探索

摘要: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DNA(pEGFP-N1)作为目的基因,对原代猪成纤维细胞电转染条件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在电压1 200 V/cm、脉冲时间3 ms、pEGFP-N1添加量4 mg/mL时电转染效率最好。

关键词:猪;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DNA(pEGFP-N1);原代成纤维细胞;电转染

中图分类号:S813.3;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9-4647-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19.037

Electroporation Parameters of Primary Swine Fibroblasts

LIU Xi-mei, HUA Zai-dong, ZHANG Li-ping, XIAO Hong-wei, LI Li, REN Hong-yan, BI Yan-zhen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Hubei Key Lab of Animal Embryo

and Molecular Breeding,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 The electroporation conditions of primary porcine fibroblasts were studied using the EGFP-N1 genes as target ge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was the best when 4 mg/mL pEGFP-N1 was added and it was pulsed 3 ms under 1 200 V/cm voltage.

Key words:swine; pEGFP-N1; primary fibroblast; electroporation

开展转基因克隆猪研究不仅对畜牧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能为人类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其研究和应用的第一关就是体细胞的转基因。细胞转基因的方法很多,如病毒载体法、显微注射法、微粒子轰击法、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法、DEAE-葡聚糖法、电穿孔法(也称电击法、电转染)等,在这些方法中,以操作简单、毒性低、效率高等特点而被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当属电穿孔法[1,2]。该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将DNA导入多种传代细胞,理论上可以转染几乎所有类型不同状态的细胞,而原代细胞的转染是近年发展起来的[3,4]。对原代细胞转基因能有效地降低转基因细胞代次,从而提高体细胞克隆的效率,这对于克隆转基因猪显得尤为重要。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是转基因克隆猪生产中的常用细胞系,目前普遍存在转染效率低下的问题,只能通过长期药物筛选来富集阳性细胞,而长期药物筛选往往会影响细胞生理特性,增加细胞的传递次数,对后续试验产生不利影响,因而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的转染方法[5]。本试验采用原代猪成纤维细胞探索不同的电转染条件,筛选出最为优化的方案,以提高原代细胞的转染效率,从而间接提高了转基因克隆猪的总效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试剂及仪器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DNA(pEGFP-N1)质粒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生物技术实验室保存;双抗(10万 U/mL青霉素和100万 U/mL链霉素)、FBS(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杜尔贝科改良Eagles 培养基)、PBS(杜尔贝科磷酸缓冲液)、胰蛋白酶、质粒提取试剂盒均购自Gibco公司;电穿孔液购自Eppendorf公司。

电穿孔仪BTX2000及电穿孔杯购自BTX公司,荧光显微镜为Leica。

1.2 转染质粒pEGFP―N1的提取

将pEGFP-N1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DH 5α,挑取单克隆细菌于灭菌 LB培养液培养扩增,用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试剂盒提取质粒pEGFP-N1,测定其浓度后,-20 ℃保存,电转染备用。

1.3 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培养

无菌条件下取35日龄胎猪(湖北白猪),用含双抗的PBS冲洗2~3次,取上皮组织,以含双抗的PBS清洗1次,再用含双抗的DMEM培养基清洗1次,剪成小于1 mm3的组织块,将组织一块块种植在6孔的细胞板内,4 h后每孔加1.8 mL DMEM培养基和0.2 mL FBS再放入培养箱,39 ℃、0.5%CO2、饱和湿度环境下培养。每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3~4 d换一次培养基[5]。待细胞生长到80%左右消化后用于电转染。

1.4 电转染细胞制备

细胞生长到80%左右后,去除培养基,先用PBS液清洗1~2次,再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待细胞间隙出现时去除胰酶,加含10%FBS的DMEM培养基终止消化,轻轻吹打悬浮细胞,离心,再用PBS液洗涤,离心后沉淀细胞加电穿孔液,稀释调整细胞密度为1×105 Ce//s/mL[2,6],取100 μL于2 mm电转染杯中在不同条件参数下进行电转染。于24 h和48 h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1.5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pEGFP―N1的表达

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时,根据荧光强度和荧光细胞的比例计数。同一个视野先计数在蓝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的细胞,然后于可见光下计数该视野的细胞总数。电转染率=发出绿色荧光细胞数/细胞总数×100%。每孔随机统计6个视野[2]。

1.6 试验设计

1)不同电压对电转染效果的影响。在准备好的电转染细胞中按4 mg/mL 添加pEGFP-N1,固定电脉冲时间为3 ms,分别在800、1 000、1 200、1 400 V/cm 4个电压条件下电转染,再分别于24、48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以探索最佳电压参数。

2)不同脉冲时间对电转染效果的影响。在准备好的电转染细胞中按4 mg/mL添加pEGFP-N1,固定电压为1 200 V,在2、3、4、5 ms 4个脉冲时间进行电转染,分别于24、48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以确定最适的脉冲时间。

3)不同浓度的pEGFP-N1对电转染效果的影响。在准备好的电转染细胞中分别按2、3、4、5 mg/mL添加pEGFP-N1,固定电压为1 200 V, 电脉冲时间为3 ms进行电转染,再分别于电转染后的24、48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以确定最适的pEGFP-N1浓度。

以上每种试验均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试验数据经X2统计处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电压对电转染效果的影响

由表1可见,24 h和48 h观察结果均以800 V/cm处理的电转染率最低,1 200 V/cm处理的电转染率最高,两者差异极显著(P

2.2 脉冲时间对电转染效果的影响

由表2可见,24 h时,脉冲时间为5 ms时其电转染率显著(P

2.3 pEGFP―N1浓度对电转染效果的影响

由表3可见,在24和48 h时,pEGFP-N1均以4 mg/mL添加时其转染效率最高,以2 mg/mL添加时其转染效率最低,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用pEGFP-N1作为目的基因,对原代猪成纤维细胞电转染的最佳条件为:电压1 200 V/cm,脉冲时间3 ms,pEGFP-N1添加量为4 mg/mL。

体细胞克隆体系所用的供体细胞代次越低越有利于克隆,然而体细胞建系、保存、复苏、转基因、筛选等过程都在增加细胞的代数,而细胞代数越高越不利于克隆;如果能在原代细胞中进行转基因,将使转基因克隆的供体细胞代次大幅度降低,从而提高克隆效率[2]。从本试验的结果看,这一方案是可行的。原代细胞为混杂细胞又比较脆弱、不稳定,故转染条件无法沿用纯化建系的细胞,本试验中,在800~1 400 V/cm电压间处理,随着电压升高,转染率也随之提高,在1 200 V/cm时达到最高值,之后电压升高,转染率反而降低,这与纯化细胞系有所不同[5]。而电转染脉冲时间在2~5 ms间,出现短时间电击效率高、长时间电击效率低的现象,即2~3 ms时电转染效率高,4~5 ms时电转染效率低,这一结果有别于季索菲[2]、张庆晓等[5]、谷瑞环等[6]的电转染数据,其原因可能是原代细胞太脆弱,难以承受长时间的电击[7]。不过pEGFP-N1浓度似乎对原代细胞的电转染率影响较小,当其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其电转染率间无显著差异,这一点与传代的细胞系相似[1,7]。从试验结果和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原代细胞可以转基因,只是电转染参数有别于传代的细胞系。原代细胞电转染基因后,若细胞筛选、单克隆挑选、阳性细胞扩繁等与细胞纯化过程同时进行的,可以使供体细胞减少2~5个代次和1次冷冻过程,从而起到提高转基因体细胞克隆效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钱 锋,肖成组.电击缓冲液对哺乳动物细胞电穿孔效率的影响[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9,23(2):101-103.

[2] 季索菲.猪成纤维细胞脂质体或电穿孔转染pEGFP-N1条件的优化[J].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1.

[3] 朱剑锋,张广森,龚凡杰,等.电穿孔法基因转染K562细胞条件的优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5):43-45.

[4] 宋永利,陆 昕,邱 爽,等.巨噬细胞RAW264.7的培养及电转染条件的优化[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9):21-24.

[5] 张庆晓,王慧利,孟春花,等.电穿孔法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条件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202-204.

[6] 谷瑞环,李善刚,宋伟杰,等.电穿孔介导外源基因转染兔成体成纤维细胞的初步研究[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0,30(4):241-245.

[7] 徐 峰,吕 杨,谢院生,等.原代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最佳电转染条件的探索和验证[J].军需进修学院学报,2010,31(5):459-461.

上一篇:甲醛交联淀粉尿素缓释化肥的制备 下一篇:扫兴指数 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