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越春秋》的奇诞风格看吴越的信仰习俗

时间:2022-09-18 03:41:02

从《吴越春秋》的奇诞风格看吴越的信仰习俗

摘 要:《吴越春秋》一书存在不少占卜、占梦、鬼神迷信、奇人奇策、怪事逸闻的记载,在这奇诞风格的背后,折射出春秋时期吴越地区独特的信仰习俗。本文试从《吴越春秋》的文本出发,从和民风民俗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关键词:《吴越春秋》 奇诞 吴越 信仰习俗

《吴越春秋》主要撰写春秋末期吴、越两国的历史,是正史之外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是后世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其作者赵烨本人即为东汉初的会稽人,对吴越地区的历史文化存在深切的个人感受,所撰内容也较正史更为生动细腻。但《吴越春秋》中也存在着大量奇异的记叙,比如水神取马、伍子胥显灵、公孙圣通鬼神、黄龙舍舟、幻化白猿等故事情节,为何会形成如此奇诞的作品风格?本文将从和民风习俗这两个层面出发,加以探讨。

一、

第一,占卜、占梦与巫风。《吴越春秋》中有关卜日的记载共有四次,伍子胥和范蠡各为其君主卜算过两次,以推测国家军政大事施行之日是否吉祥。他们运用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来观天象地,这显然并非先秦所有的占术,而是东汉初年的作者受到所处社会风气的感染,迷信谶纬、五行之术。而伯、公孙胜为吴王占梦的事件,则显得更可信,因为《国语》、《左传》中同样存在许多通过梦境、异兆来附会、预测人事凶吉的记载。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都信奉原始巫教之神。根据《越绝书・吴地传》记载:“匠门外丽溪椟中连乡大丘者,吴故神巫所葬也……虞山者,巫咸所出也。虞故神出奇怪。”[1]可见吴国尊奉巫神“巫咸”。同样在《越绝书》中,《越地传》则记载:“江东中巫葬者,越神巫无杜子孙也。死,勾践于江中而葬之。巫神,欲使覆祸吴人船。”[2]可见越国尊奉巫傩,勾践亲自为去世的巫举行葬礼,甚至还利用巫傩的法术使吴国的船只覆灭。原始宗教的哲学性虽低,但现实实用性强,吴越两国的巫教信仰就是如此,注重浅近的眼前的功利。

第二,鬼神迷信。《吴越春秋》记载,文种灭吴九术的第一条就是“尊天事鬼,以求其福”,[3]而越王勾践照做后,“事鬼神一年,国不披灾”。[4]吴王诸樊在战场受伤后,“轻慢鬼神,仰天求死”。[5]而吴王夫差亦曾对公孙胜自称“吾天之所生,神之所使”,[6]认为自己有鬼神相助,不会轻易受到伤害。这些都可见,吴、越两国对鬼神的敬畏与迷信。

二、民风习俗

第一,尚勇。《汉书・地理志》载:“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7]《越绝书》也称“锐兵任死,越之常性也”。[8]吴越先民这种好勇情死的性格,也许起源于必须不断地与水患作斗争。

《吴越春秋》记载吴楚柏举之战,吴王阖闾之弟夫概,晨起请求出战被拒绝,称自己行其志不待命,以其部五千人攻击楚国子常,获得大胜。夫概的勇猛,帮助吴师顺势大破众楚。又如著名的刺客专诸,“胸断臆开,匕首如故,以刺王僚,贯甲达背”,[9]吴王左右护卫的立戟已经断开了专诸的胸骨,而专诸依然向前推匕首,刺穿吴王的护甲直达后背。这种英勇无畏、不惧死亡的胆识令人震撼。

第二,重义。《吴越春秋》中有一大批的仁人义士,见难争死,为了维护尊严或成就仁义。典型的如伍子胥逃亡途中所遇的渔父和击绵女。被楚兵追赶的伍子胥通过渔父搭救过河,答谢以楚前君之剑,虽价值百金而渔父不受,并为防止泄露子胥行踪,“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10]后遇濑水边捣丝的一个女子,三十未嫁,自守贞明,馈饭给饥饿乞食的伍子胥后,称“越亏礼仪,妾不忍也”,[11]待子胥走开五步后,就自投濑水而死。而伍子胥伐楚胜利、复仇而归后,也重义图报:为了渔父之子的请求而撤军郑国;往濑水中投百金作为对击绵女的报答。

第三,尚奇:战争策略之奇;人物行为之奇;故事情节之奇。

战争策略之奇。首先体现在李之战中,越国利用死士阵前集体自刎的奇策,吸引了吴国将士的注意力,在他们惊讶不已之时迅速攻击,从而取胜。此外,越国还善于偷袭和坚守:趁着吴国北上黄池争霸,切断吴军归路并攻入吴都姑苏;而在吴军一日三次挑衅时,又坚守不战,等待对方的士气消亡;而在灭吴过程中,更是围困了姑苏三年之久,使其不战自溃。同样,伍子胥也曾用阴谋代替阳攻:在战前散布谣言,使得楚国临时换帅,用子常代替了经验丰富的大司马子期。不走寻常路的奇策往往带来惊奇的效果,包括王孙雒在黄池之会上,为解危难而出的计策:在故国被越偷袭而破的紧急关头,不仅帮助吴军全身而退,并且力压晋国、取得盟会上的霸主地位。

人物行为之奇。《吴越春秋》中最著名的人物奇行,自然是越王勾践的饮溲食恶:为了取得信任,不惜通过尝粪来分析夫差的病情;而归国后又卧薪尝胆,以大忍雪大耻,实在非一般人所能。另外,与专诸齐名的另一刺客要离,其行为也具有让人震惊的传奇色彩。为了帮夫差刺杀前吴王僚的儿子庆忌,竟提出“臣诈以负罪出奔,愿王戮臣妻子,焚之吴市,飞扬其灰”,[12]以此取信和接近庆忌。主动要求杀死自己的妻子孩子、焚尸扬灰,无疑是一次奇举。而在渡江时,要离突然刺伤庆忌、庆忌受伤将亡之时,竟认为要离是天下勇士,命令属下放走他:宽恕刺杀自己的凶手,也是一大奇举。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被赦免的要离做出了第三个奇举:认为自己杀妻子不仁、杀庆忌不义,不可以贪生于世,在投江自杀被救后,又“自断手足,伏剑而死”,[13]如此离奇而又决绝的死法,令人惊叹。

故事情节之奇。吴王阖闾求善作钩者,悬赏百金,而一钩师竟然杀死自己的二子,以涂血的金属制成二钩求赏。当他呼唤二子的名字时,两钩从众钩中飞出来着父之胸。伍子胥冤死后数次显灵:在越国将破吴国时,发动暴风疾雨、雷奔电击、飞石扬沙阻挡越军;从海上穿山来,持文种尸体而去,与之俱浮于海。当然,越女跟白猿化成的人比剑、公孙胜的灵魂能够应答人的呼唤、一夜天生神木、龟山一夕自来,诸如此类的离奇情节不胜枚举,令人在惊讶之余不免深思遐想。

《吴越春秋》对于以上奇人奇事奇策的细腻演义,不只因为“奇”可以吸引人的兴趣,也因为“奇”的背后有发人深省的原因或令人惊讶的奇效,具有警戒后世的意图。当然,从这些奇人奇事奇策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吴越先民好勇的性格、尚义的风俗和尚奇的审美取向。

综上所述,可见《吴越春秋》内容之虚、风格之奇与吴越的和民风习俗密切相关。原始宗教、巫风盛行导致了占卜、占梦和鬼神迷信,尚勇、重义且尚奇的民风民俗导致了战争策略、人物行为和故事情节的怪诞离奇。因此,《吴越春秋》奇诞的文风,正是对春秋末期吴越信仰习俗的折射与反映。

参考文献

[1][2][8] 张仲清.越绝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4][5][6][9][10][11][12][13] 张觉.吴越春秋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6.

[7]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作者单位:民族学院文学院)

上一篇:浅谈商务英语中英语长句的翻译策略 下一篇:展示设计中公共系统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