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效应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18 03:28:34

期望效应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期望效应指的是外界对某人的看法不论是好是坏,正面负面与否,都会对这个人产生影响。这种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和形式很广,主要包括暗示、感染和激励三个类型。在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运用期望理论的运用形式,并结合语言和文字的双重工具实现期望理论的功效。

关键词:期望效应;初中;班级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11-1

班级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教育活动,其中不仅融入了丰富的教育学理论,同时也融入了很多心理学知识。班级管理重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其行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满足学校及班级日常运行的需要。在心理学领域,期望效应被众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拾起并运用到班级管理当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期望效应

究竟什么是期望效应。也许用一句较为通俗的话能够很好地概括这一效应的具体内容:“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期望效应,也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或是罗森塔尔效应。这一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实验得出的。1968年,罗森塔尔在一所小学开展了一个实验。他们随即抽取一部分学生,并告诉老师这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学习潜质,以后的成绩会有明显提高。结果在八个月以后,通过测试发现,这些被点名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确有了显著提高。而事先这几份名单根本就没有对外透露。也就是说,是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得到了一定的心理暗示,从而在学习上有所长进。抽象地说,罗森塔尔效应的主要内容为:对一个人的看法不论是好是坏,正面负面与否,都会对这个人产生影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如果在这种互动中引入期望效应,让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某种正面的期望,这样便会使班级管理的整体情况趋向于积极。

二、期望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形式及一般过程

1.暗示。暗示是通过某种简介的语言、文字、肢体语言等形式对对象进行意思表示。期望效应就是暗示发挥作用的最好范例。暗示往往会是一个人在不知不觉当中按照某种方式行动,或者在潜意识下接受别人灌输的某种观点。所以,通过暗示的使用可以在班级管理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班级纪律比较差的时候,虽然有几个同学的表现十分明显,但是教师并不主动点出这几位同学的名字,而是指出所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都不是一个好学生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这样,喧哗的学生在接受到了教师给予的暗示以后,鉴于对好学生这一称号的“敬仰”而会乖乖地安静下来。

2.感染。有学者认为,感染是“对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不由自主的屈从”。当学生对某种形象、某个场景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心理时,这就是他对这一形象产生了感染。这种感染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是对某种价值观、某种行为、某种意识的赞成表现。期望效应也利用了感染的作用,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外界对其的期待,进而提高对自己的认同感,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进而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合理要求。情境教学是感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抽象,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可以使用情景教学的核心思想,通过为班级营造良好的秩序氛围,对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进行双重引导,重构,最终形成内外感染,达到感激管理的目的。

3.激励。激励是外部因素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过程。当教师呈现出一个榜样式的形象、事件时,其正面积极的因素会对学生产生某种激励的作用,进而督促学生向榜样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言:“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通过期望效应实施激励的行为,可以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榜样形象,以榜样为原型,在教师和学生的鼓励下,完成自己的身份转变。有教师在面对班级纪律较差的情况时,选择一两个表现很好的同学加以赞扬,并指出他们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向榜样学习的向心力,在榜样的激励下纠正自己的行为。

三、期望效应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

1.合理地运用期望理论的形式。班级管理在不同情况下会遇到不同的情景、困难。究竟使用何种形式去应对纷繁复杂的管理矛盾,这就考验着教师的智慧和对期望效应的理解。一般来说,在班级管理中遇到大范围的违纪现象时,教师可以采用暗示的方法,通过集体暗示,达到控制班级违纪现象的目的;在面对班级管理违纪个案的时候,可以使用激励方法,通过为学生设立学习的榜样达到学生在行为上的回归。

2.结合语言和文字的双重工具,实现期望理论的功效。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使用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但是有时,文字也是教师传达思想,表达意见的很好的工具。

语言工具的使用可以是面对集体的演讲,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教师与众多学生之间的争论,聊天。这种语言工具的使用优势在于意思传达得更为直接准确,省时省力,且交流方便,但是教师必须要在充分的准备之下合理组织语言,同时也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文字工具主要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日记、周记、纸条等方式进行感情交流和意思传达。这里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某班主任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全校化学知识竞赛,打算提醒一批化学尖子生最近好好复习。于是他给每一位他认为能够拿奖的学生的作业本中放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这次的比赛全靠你了,好好加油复习。”可是由于教师的失误,有一张纸条被放到了一个差生的作业本里。当这个差生看到纸条以后,以为教师对自己充满了期待,便加倍学习,复习化学知识,结果在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虽然是教师的误打误撞,却充分地说明了期望效应的巨大功效,也说明了文字工具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俞国良著.社会心里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8).

上一篇:我和母亲赵燕侠 下一篇:优化课堂、激活课堂、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