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哲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时间:2022-09-18 02:36:45

存在主义哲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陶醉,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12级基础心理学研究生。

〖HJ1.55mm〗摘 要: 存在主义思想注重个人的自我造就伦理观,强调意识的自由存在的本体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对人的本能、生存、对于社会制度都有独特认识。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它既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内部的一种哲学主流,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来源。存在主义思想对心理学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 存在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 影响

一、 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则是指萌芽于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40-60年代的一个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存在主义反对本质主义。它认为不是“本质先于存在”而是“存在先于本质”。哲学的任务就是在于揭示或说明“存在”的意义。“存在”在原始的意义上只是“在那里”,“本质”就是“存在”或者“在那里”之后的结果、或“存在”选择的结果,而这种具有“选择”能力的“存在”只是“人的存在”。因此,存在主义哲学把“存在”只仅限于“人的存在”,即认为只有人才是存在的,都是个体的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存在主义的“存在”是一种精神的东西,是个体的主观体验、情意感受。

1、存在本体论。

在他们看来,万物的本既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物质的,而是“存在”的。他们所说的存在,是指人的存在,故被称为人本主义;但他们所说的人的存在并不是自然地的、生物的、或者社会的人的存在,而是一种意识的存在,是非理性的个人意识的存在,故他是唯心主义。但他们与传统哲学上的唯心主义不同,他们所强调的人的意识不是那种逻辑的、抽象的思维,而是一种心理的体验或感受,它是非理性的。

2、主体辩证法。

存在主义十分强调主体自我的时间性、暂时性、超越性;强调心理意识的运动发展、流转创化,因而也常常大谈辩证法。但是他们认为辩证法只存在于主体行为的领域,只有意识活动才具有辩证的性质;自然界只是惰性的、被动的、毫无生气的自在世界,既无时间性又无超越性,根本不具备辩证的性质,因而他们坚决否定自然辩证法。存在主义哲学的主体辩证法只是强调心理状态的那种转瞬即逝,不可把握的偶然变化,他们从根本上否定辩证法规律的存在,而极力强调绝对的可能性和或然性。

3、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在集体中、社会中、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强调个人要对一切价值原则、道德标准做出自己的选择,萨特还强调个人要对自己选择的后果负责,认为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的存在而不至于沉沦于芸芸众生之中,变成物的存在。存在主义者只注重个人自由、个人的创造性、自我的设计、根本不估计客观条件,因此一旦当个人面对现实,触及到客观条件时,它们便把环境、社会、集体、他人等通通视为自我实现、个人存在的障碍予以否定。因而存在主义的这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往往表现出一种对他人、对人类的不信任的情绪。

二、 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一)丹麦的克尔凯郭尔

克尔凯郭尔主张:存在,实质上不是经验的客体而是带着激情的主体,因而对存在的客观反思应转变为主观的体验。真理寓于自我的内在精神的主体之中,所以,“真理就是主观性”。他声称客观反思的方法是一种抽象思维,它只能得到数学及其他科学的知识,但决不能达到主体的存在的真理。哲学对象――存在,应是人的主观性的存在,真理只有对于人的主观性才有意义。因此哲学不应奢望向外追求外在的客观存在,而应向内探索内在的主观存在。因此他认为,真正存在着的只是主体、主观性;存在就是主观性的个人存在。

(二)德国的海德格尔(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

海德格尔认为人所要关注的是从”现在”到死亡之间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自我筹划”。而”自我筹划”的意义不单单是选择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眼中的”自我筹划”还有另一层意义,就是筹划中还要发挥潜能,由此非但实现自己,更要超越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人不仅创造了自己的价值,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尊重价值,关注潜能,不仅是关系个人存在,更关系到社会,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三)法国的萨特(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

“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的一句著名论断。也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在萨特看来,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他将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所谓”自在的存在”,就是指外部的客观世界。它的三个特征是:(1)它”不是被创造出来的,也不是自己创造自己”,是荒谬的存在(2)它是固定化的、自身封闭的存在。(3)在时间之外,是没有变化的,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所谓”自为的存在”就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它是真正的存在,同时却又是一种虚无。因为它是主动的、自由的、不确定的。它不断否定、创造着自身,不断展示、维系着他物。它具有可能性、暂时性和超越性。萨特强调人,强调人的主观的意识,认为有意识才是对世界对宇宙的认识才有存在。

萨特从” 存在先于本质”出发,推出了人是绝对自由的观点。他主张人的本质是由人的自由的本身创造的。只有人存在了表明其本身了,才能认识、改变、创造世界,创造人所想要的一切。世界是没有规定人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只有人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自由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本质,自己决定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萨特的存在主义伦理观认为,道德其实就是人自由选择的结果。

三、 存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综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哲学背景,科学背景以及心理学背景孕育而产生,要求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要求把个人尊严和成长作为研究对象,强调个人的主体体验、自由选择、创造和责任等。这些观点正是与存在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

(一)存在主义对马斯洛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在存在主义的影响下,马斯洛强调心理学应把整体发挥作用的人类的经验和主观世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人的内在意识经验,采用问题中心论的研究方法,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

1、 动力整体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心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整体并不是各部分之和,而是有着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质。因此,人的心理现象必须采用动态整体观点。整体分析法即对有机体进行初步的整体了解之后,逐一研究各部分作用,分出层次和等级。其核心在于:需要是调动内在动力,把需要分成发展需要和缺失需要。高层次需要是人所特有的,只有高层次需要得到满足才使人产生最大程度的快乐。他还首次提出了超越性动机概念和自我实现理论。自我超越是人性的一种合乎规律的执着追求,人具有超越的本性。人的精神性需要使”自我”上升到”超自我”的层次,从而脱离自我崇拜的轨道,进入具有整体性的大我之中。自我实现是人格发展的最高层次,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所想变成的样子的一个过程。

2、健康人的内在意识经验

马斯洛指出,心理学应该研究健康人的内在意识经验,健康人是指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人;应以价值判断作为标准,强调人的选择、创造和自我实现。实证主义把人当作物体和机器,根本不能揭示人类特有的心理规律。而心理学则把独特的个人、尊严、成长作为研究对象,强调以个人的自由选择、创造、责任等人本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原则。不过他并没有全盘接受存在主义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绝大多数人都表现了人性中健康美好的方面,因而对人类的前途抱乐观态度。

3、问题中心论

机械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弊端就是心理”物”化处理,将人视为动物、可分析的元素等,造成主体性被遗落、个体性被丧失、整体性被消解。而受到人本主义思想影响的马斯洛则主张,应把人当作独特的个体、一个整体来研究; 倡导”问题中心论”,问题决定方法,方法适合问题;人是一种积极的有机体,不能把人类的行为仅仅视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

4、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把自我实现看作是人的本质的存在,这种本质的存在其实是在超越物质需要的直接缺失性动机之上的高度精神境界,是人的最高动力。他将自我实现看作人格发展的最高动力,看做人类独有的一个终极价值,一个所有人都追求的遥远的目标,即完满人性的实现,他也把自我实现看做个体潜能的实现。总之,在马斯洛看来,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想要并且能变成的样子。

(二)存在主义对罗杰斯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罗杰斯则从心理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认为人生的目标是”成为真正的自我”,人性的发展具有建设性倾向,强调心理治疗要以来访者的真实存在为中心。

1、 存在的真实性

罗杰斯认为精神分析忽视人的独特性,对人性评价过于悲观;行为主义忽略了人的精神力量。因此,他从人的存在出发,提出一种假设: “每个人存在于以他自己为中心的不断改变的体验世界中。”由经验构成的人不断地丰富自己,顿悟着周围的世界,从个人的经验中体验到存在的真实性;个体的生存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自我体验,沉沦于世俗生活中,人们失去了本真和独特性,成为”孤独的个体”。人们”常常感到自己只是应别人的要求存在,按照别人认为的那样去思维和行动罢了”。因此,他主张人们应使自己成为本真的存在,这才是”生命的真实”。

2、 人格发展的动力

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都是由环境和文化造成的。他的人格理论以自我理论为核心,从人格的基本假设出发,论述了自我的本质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看法,是人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意识经验的产物;论述了自我的发展方式是对发展起作用的”机体经验”;论述了发展的机制可以用”无条件满足”或”无条件接受”来解释。他充分的总结了自我实现者或机能完善者的人格特征。认为人格是由有机体和自我建构两方面组成的。有机体是人的一切经验的聚合,表现出一种先天自我实现的倾向性,其行为投射出自我实现的内在潜能。他认为人是一种”正在成长中的存在”,人的成长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而实现的。

3、来访者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动员来访者主体内在的潜能进行自我理解,改变对自我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知道的行为,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罗杰斯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营造一种适宜的心理环境,在治疗师与来访者对话过程中,个体始终是独立的,真诚地表达自我,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其目的是促进来访者人格的健康成长,使其对生活经验更加开放,更重视存在的生活,减少内在冲突,增加对自身的信赖,进而成为一个机能完善的人。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被认为是“对现象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一种出神入化的组合,它将观念,信仰,感觉和价值交织在一起,试图建立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三)、存在主义对罗洛・梅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罗洛・梅认为,一切心理学,尤其是临床心理学,若要获得治疗的效果,必须预先澄清人的基本挂念。他毕生都致力于澄清他对人的基本看法,即人的存在特征。他认为,只有从人的存在入手,才能把握人格的本质。罗洛・梅的心理学理论就带有浓厚的存在主义哲学色彩。

1、 人的存在分析

罗洛・梅认为”人的存在”是表示人的整体,即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意志的人,也就是”经验中的个体”。他强调应把个体的内在经验视作心理学研究的首要对象。也就是说要先回到生活的直接经验世界,再度去领悟、去感觉直接与我们接触的内在经验,然后把这些经验忠实的描写出来。认为人之存在的基本原则就是自由、个体性、社会整合与宗教紧张感。罗洛・梅在《爱与意志》里写道:”在我们这个顺从的时代,勇气的标准是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这并非固执己见的挑战,亦非出于报复。人必须承担选择的责任和后果,任何逃避选择的行为都有损于自我的存在。”

2、人存在的三种状态

人存在的世界有三个方面,即人与物的世界、人与人的世界以及人与己的世界。人与物的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生理环境,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与人的世界是人所特有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人与己的世界是个体独特的意识世界,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基础。罗洛・梅认为这三种状态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的,否则就难以真实而全面地揭示人的存在状态或人的生存模式。

四、总结

存在主义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思想灵感的一个主要来源,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内部的一种哲学主流。作为现代西方人学中的时代精神和主要思潮的存在主义在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研究主题,强调人的主体性、自由、价值、选择、责任及自我等方面,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为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概念,使心理学着力揭示人存在的性质,将其关切点放置于人自身,关注人的存在,正视人的处境,关心、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把研究重点在人类特有的一些特征上,使对人的存在或存在体验被纳入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存在主义哲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关系非常密切。在研究对象和宗旨上,两者都强调人的自由、选择和价值,坚信人的尊严与自由,把人视为成长过程中的存在,具有人格的独特性; 在研究方式上,都注重人对自我存在的体验,提倡整体性的、灵活的开放式研究。

存在主义坚持人是一种区别于其他存在的特殊存在,能以哲学的研究方式去反思、分析人的存在。采用主观经验范式来研究,突出了人的心理的主观性、内在性、本真性、整体性、能动性、开放性和直觉性,促使心理学摆脱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客观主义羁绊,促进心理学向人学的复归。存在主义不仅为人文心理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而且对心理学的发展起着重要”导航”作用,指导了心理学的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存在主义哲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冷茜(徐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222116)

[2] 试论存在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赵佳(上海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系,上海200234)

[3] 试论存在主义对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思想体系的影响 徐琛 贾林祥( 江苏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4] 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 徐兴华(社会心理科学)

[5] 心理学通史(叶浩生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 现代西方哲学(夏基松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 下一篇:基于OFDM系统的峰均比抑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