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火车上的吃吃喝喝

时间:2022-09-18 02:15:46

50多年前火车上的吃吃喝喝

从今天还能看到的火车餐券上,看得到那个时期人们的享受和风雅。

会心惊一下,因为一直以为50多年前的中国人只革命,不奢侈不享受――错了。

从今天还能看到的火车餐券上,看得到那个时期人们的享受和风雅。餐券是你先交钱订饭,餐车的人给你一个这样的收据,等到饭菜做好端到面前时,再交给餐车服务员。

那些餐卷上写着:咖哩鸡饭,5000元;炸猪排,3000元,当时的10000元是后来的1元钱,也就是三五毛的价格,不过在当时收入之下,应该是少数人的享受。还有奶油浓汤、土司、牛奶,车上的西餐,很齐全。这些菜在现在的车上一时也找不到,看起来也很算是奢侈吧。

车上当时一种饭叫“火车饭”,只看到票而不知其中内容。老人们说,火车饭就是火车上的饭罢,那年月有什么吃的,大锅菜而已。而且火车饭还分甲等乙等。看来在革命的纯真年代,贫富差距依然存在,这是人类恒久不变的话题了。

啤酒那时也有了,只是有点贵,一瓶三毛,对比了一下,相当于一份饭的价格。也难怪,那时的中国,有几家啤酒厂?金贵也是必然的。

1958年前,在火车上喝水,是要花钱的,买了水票,才有水喝。

主要原因是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铁路上的茶炉车还是很少,车辆装备最好的北京铁路局,全局仅有茶炉车22辆,大多数列车是不可能挂有茶炉车的,也就是没有水可喝,更不要说其他铁路局的火车了。水这东西是人类最离不了却又非常难大量携带的物品之一,那时坐火车是什么样的感觉?看看今天车上的电茶炉,幸福感就来了。

当时的旅客要在车上喝水,很大一部分是由列车员和车站工作人员从车站抬上来的,水很少,也就是装在特制的桶里的那一些,人工成本很高,不得已就只能是出售了。吃饭售餐券,喝水售茶券。火车上的老生活繁复细碎,意味万千。

茶券基本分为两种:杯票,喝一杯水用一张票;段票,指在某一区间内可以喝到水,比如是列车的某些运行区段或列车运行的前半段或后半段。

杯票,一杯200元,当然是旧币,后改为2分钱。段票,一段1000元,两段2000元,到后来改为半段5分,全段1角。

简单的茶券,一张一寸长的小纸条,印上某某列车段或旅行服务所、票额,再印上“参加储蓄,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更紧密地团结起来”这样的话。每一种券上都有相同的一句:“凭券饮茶,遗失照补。”

如果说那时候有些微小流露出的市场意识,那大概应该就是在这茶券上。茶券上有广告,药品、服装、牙膏、肥皂和电池,林林总总,有着老上海美人图的色彩和感觉。那个年代虽然换了政府,人的美感还是过去的十里洋场式的,很放松。

只是,未来生活的气息已经慢慢地来了。

很多制作稍用心一点的茶券上或餐券上,在后面会印上小游戏。比如“六只玻璃杯,右边三只有水,左边三只没有水。能不能只移动一只杯子,使有水的和无水的相间起来”。注意那时候,杯子的量词是“只”。答案其实简单:拿起右边第二个杯子,将水倒进左边第二个杯子再将杯子放回原位,就成功了。这个游戏只不过玩的是“移动”这个词的诡计。

看到那个小本本的时候喜欢得不得了,那是让人温暖的色彩,又用半个世纪时光染了又染,味道全来了。最可爱的是它的用途、它的名字――《益智玩意》。朴素如此,只认为是一个玩意,而不用书刊这样的名词,心态自然,只不过是玩呢,绝不做态。

“一盏点亮的灯盘,放在什么地方,才能使全室的人,只有一人看不见,他并非瞎子,也没有被人遮蔽视线。”答案是一幅画,一盏灯放在这人的头顶。

没有玄虚和太急的脑筋转变,50多年前的智慧,来得优雅、自如,有绅士的感觉,又有平民的心态,全是小聪明,却不招人讨厌,能让你在车厢枯坐时那么小小地快乐一下。

上一篇:换车,换车,再一次 下一篇:那时,车票回收,车票很多,车票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