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劲吹 第14期

时间:2022-09-18 02:14:29

过去的4年,西班牙足球依靠“传控流”大获成功,牢牢占据着世界足坛的霸主地位。本届欧洲杯,西班牙人依旧延续着这一传统,不过,这一次,他们并不孤单。南非世界杯亚军荷兰抛弃了“全攻全守”的传统,转而追求更多的控制和短传配合,靠“防守反击”起家的意大利也完成了华丽的转身,进攻更加主动,控球和传球都名列前茅。东道主之一的波兰队也在局部短传渗透方面取得了突破,效力于德甲多特蒙德的三名球员为波兰打造了一条“黄金走廊”。

在其他球队纷纷效仿的同时,西班牙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博斯克出人意料的祭出“无锋阵型”,让西班牙在中场的控制力更加强大,对手很难获得更多的控球时间,更别说组织有效的进攻。不过,博斯克的这一变招也遇到了一定的麻烦,比赛中,西班牙人只要稍遇延阻,就立马选择回传、重新寻找战机的“一停二看三通过”。球迷对这种略显“消极”的踢法极为不满。与法国队的1/4决赛中,乌克兰球迷就高喊过“乌克兰加油”这种无厘头的喝彩声。

橙色灾难

两年前的南非世界杯,荷兰人放弃了赖以成名的“全攻全守”足球,转而采取了更加务实的防守反击,这种牺牲华丽足球的冒险让他们闯进了决赛,橙衣军团眼看就要尝到“变革”的甜头时,伊涅斯塔在加时赛的进球毁掉了他们的冠军梦。不过,荷兰人并没有因此而否定这次变革,主帅范马尔维克坚定了这一条道路。

本届欧洲杯,范马尔维克的球队被寄予厚望,他们和西班牙、德国一起被看作是3支最有希望夺冠的球队。

然而,3场比赛过后,荷兰1分未得,进2球、丢5球,橙衣军团以创纪录的耻辱方式结束了欧洲杯之旅,这是自1984年无缘欧洲杯以来荷兰在这项赛事上的最差战绩,上一次荷兰在小组赛阶段即被淘汰出局是在1980年欧洲杯上,就是在荷兰获得1978年世界杯亚军的两年后,如今历史重演,荷兰人仿佛中了世界杯魔咒。

荷兰人虽然三战皆败,但从数据上看也并非一无是处,首战面对丹麦,荷兰55.4%的控球率和517脚传球都远远高于对手,32脚射门更是对手的4倍之多,然而,全场只有8次射门的丹麦打进了全场比赛的唯一一个进球,荷兰人32脚射门只有5次打在门框范围以内,效率之低可见一斑。第二场比赛,面对劲敌德国,荷兰人在控球率、传球次数、射门次数都数据对比中全部占优,却输掉了比赛。两连败的荷兰只剩下理论上的出线可能,小组赛第3场面对C罗领衔的葡萄牙,荷兰人控球率高达61.7%,传球514次,比对手整整多了200次,然而,射门次数对比,荷兰人却完全处于下风,葡萄牙人在控球率只有38.3%的情况下创造了24次射门机会,而橙衣军团只有可怜的14次,而且只有3次打正。

那么,荷兰人既然能像西班牙一样将足球控制在自己脚下,为什么会输得体无完肤呢?他们的前场拥有斯内德、范德法特这样的传球手,又有英超金靴范佩西、德甲金靴亨特拉尔,为什么3场比赛才打进2个球?

显然,荷兰人虽然学会了控制皮球,却没有通过有效的传递创造出得分机会,前场的4名攻击手,更多的时候是在单干,而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他们在3场比赛中总共创造了60次射门机会,却只有12次打在门框范围以内,只取得2个进球,并且这两个进球都不是前场球员的通过短传配合创造的机会,与德国一战,范佩西的进球来自中场的长传,阿森纳队长利用自己的技术摆脱防守以后远射得分,与葡萄牙一战,范德法特的进球则是罗本右路带球内切后遭遇防守球员的包夹,迫不得已分给外的范德法特,后者远射为荷兰先拔头筹。

另外,荷兰的出局,和后防的漏洞密不可分。3场比赛失了5个球,关键时刻频频出现漏人的情况,给对方得分的机会,造成今日出局的结果。这出局的结果,球员要负责任,当然和主教练的排兵布阵也有很大关系,没能把整个球队捏合成一个整体,球员各自为战,岂有不输的道理。

蓝色蜕变

意大利足球的传统打法是防守反击,依靠混凝土般的防守和超强的前锋线解决战斗,也正因为如此,意大利多出后防线和前锋线的人才,中场大师级人物相对很少。在意大利足球的传统哲学中,骨子里的精髓是防守反击,完美的防守加上完美的反击。然而本届欧洲杯,意大利却反行其道,走起了传控球路线,靠高数量的传控球来压制对手,试图依靠主动的进攻而不是被动的反击来打垮对手。这是普兰德利入主意大利后一个明显的变革。

欧洲杯决赛前,意大利打了5场比赛,场均控球率为53.5%,排在第6位。这样的数据看起来好像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细算一下,意大利的四个对手中有西班牙,而和西班牙的比赛中意大利的控球率只有34%。西班牙是当今足坛当之无愧的“控球王”,意大利和西班牙力拼控球肯定是拼不过,如果扣除这场比赛,意大利其他4场的场均控球率高达58.3%,这在欧洲杯16强中排名第四。

再来看传球数据,意大利场均传球为514次,除了和西班牙差距较大外,和德国、荷兰等队相差无几,大幅领先另外一支四强球队葡萄牙136次。在意大利的对手中有西班牙,这世界上的任何一支球队和西班牙踢都不会在传球上占到优势,小组赛意大利和西班牙一役中全队传球数只有371次。如果扣除这一场,意大利其他4场的场均传球高达550次,仅比德国少5次。当然,比较数据不能光把自己不好的数据去掉再比,但从此却可以实实在在的总结到一点——这届欧洲杯的意大利确实是一支注重传控球的球队,明显逊于的只有西班牙,和德国还可以一较高下。

实际上意大利并不是从本届欧洲杯才开始这么做的,从两年前普兰德利接手意大利之时,意大利就已经开始了悄然变革:在选人上,普兰德利大量起用技术化球员和新球员,淡化工兵和中锋的作用;在用兵上,普兰德利在技战术上的改变主要有三点:一、意大利更注重传球和控球,短传和倒脚增多,这方面的核心人物是皮尔洛;二、意大利整体防守注重“压制”,防线比较靠前,并注重多人包夹反抢;三、意大利整体进攻注重“渗透”,前锋创造进攻多于终结进攻。

欧洲杯预选赛,意大利10场比赛下来场均控球率高达72.3%,只落后于西班牙的75.4%,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改观。另外一点,以往意大利由于防守反击的因素,球队重心总是很靠近于本方半场,但是欧预赛中意大利重心距离本方球门是56.5米,排在意大利之上的只有西班牙59.2米和克罗地亚以及德国。用布冯的话说就是,“这是我效力国家队15年以来最进取的一支。”

上一篇:载道以物,求道唯心 下一篇:英烈不朽 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