筵席在精不在多

时间:2022-09-18 01:55:49

中国古代的筵席,起缘于祭祀和大典。据说上古的虞舜时期,即开始萌芽,距今已超过四千年。由于它具有聚餐式、规格化和社交性这三大特征,故与一般的家常菜,不论在取材、烧制及数量上,均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

筵席菜在清朝时,发展至最高峰,档次最高的官府菜,像孔府的满汉席、全羊席、燕菜席、鱼翅席即为其中的佼佼者。然而,当时多半只注重形式,很少去正视其实质内容。故即使是文学大家也是大美食家的袁枚,就对这种徒务虚名的酒席不屑一顾,并在其名著《随园食单》里,大加挞伐,不留情面。他指出:“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而那些专讲排场的“今人”,尤其“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迭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

另,在筵席吃的菜,他最反感的则为:“厨人将一席之菜,都放蒸笼中,候主人催取,通行齐上”,因这种菜的滋味,压根儿比不上“现杀现烹,现熟现吃”。而主人的态度,他也非常重视,痛斥那些“以箬取菜,硬八人口”的人,觉得“有类”。因此,他主张“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各用所长之菜,转觉入口新鲜“;“凭客举箸,精肥整碎,各有所好,听从客便”。此外,上菜亦要注意先后次序及客人状况。务必使“咸者宜先”;“有汤者宜后”;“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须用辛辣以振动之;虑客食饱,则脾困矣,须用酸甘以提醒之。”

袁枚以上的见解,实已启改善既往筵席的先声,但在菜量的改进上,则迟至晚清方见端倪。据徐珂的《清裨类钞》云:“无锡朱胡彬、夏女士(曾担任商务印书馆于1915年创刊之《妇女杂志》的编务工作)尝游学于美习西餐,知我国宴会之肴馔过多,有妨卫生,且不清洁,而糜金钱也。乃自出心裁,别创一例,以与戚友会食,视便餐为丰,而较普通宴会则俭。”

她这款新式的筵抵为:酒用绍兴酒,每客一小壶,视量自饮;四深碟(形似小碗)分别是芹菜拌豆腐丝、牛肉丝炒洋葱丝、白斩鸡、火腿:大菜则是鸡脯冬笋磨菇炖蛋、冬笋片炒青鱼片、海参香蕈鞭尖白炖猪蹄、冬笋片炒菠菜、鸡丝火腿冬笋带高汤炒面、冬笋炖鱼圆、栗子萝卜小炒肉、腐衣包金针木耳煎黄雀、江瑶柱炖蛋。一汤二点乃鸡血汤、汤团和莲子羹。至于两配饭小菜为白腐乳、腌菜心:最后的水果则是蜜橘。除此而外,每个人的食器为一只酒杯、两双筷子(含公用筷)、三个食碟、三把汤匙及一块餐巾。且在进餐中,宜更换四次。如光从菜单的内容和服务的质量来看,的确符合当下经济实惠与自然健康的趋势,难怪渐为国人所接纳,成为上海市筵席的主流格局。

俗话说得好,“宁吃鲜桃一口,不食烂杏一筐”,筵席理应如此。所以,当阁下赴宴时,撑肚皮的吃法,早已不合时宜:还不如抱着试味的心情,好好去享受一顿美味吧!

上一篇:如何挂蛋糊 下一篇:“剩”菜新吃美味翻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