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把培训农业科技腾飞的头雁作为战略重点

时间:2022-09-18 01:55:17

应把培训农业科技腾飞的头雁作为战略重点

一、培训农民技术员是普及农业科技的战略重点

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 40.31%, 初中文化程度占 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 11.62%,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这样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队伍,靠轰轰烈烈宣传推广科技知识是很难奏效的。我们大连农村发生的几件事情很能说明问题。

政府投资建温室大棚种西红柿,农民承包一个大棚政府补贴二百元,正当西红柿结果时出现烂叶、烂果,农民懵了,找政府闹,说政府骗了他们,因为苗是政府指定地点提供,怨提供的苗有问题。其实出现烂叶、烂果的原因是:首先建温室大棚是毁了稻田建的,湿度太大。在棚里农民穿水鞋干活。其次大棚没按技术要求建,结构不合理。造成政府和农民的重大经济损失,如果有技术人员指导,按技术要求做,温室每亩收入就是三至四万元,两千亩温室大棚的损失是个什么数字。

政府推荐温室大棚种李子,弄好了很挣钱,由于什么技术也没有,农民经营了三年不结果,气得把树全砍了,三年的力白出,三年的钱白花,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没人教给农民。果树有休眠期,休眠期大棚温度保持在零度左右,休眠期不能少于五百小时,在休眠期如果温度高,果树不能按期休眠,就结不了果。简单的技术没人传授,政府只送项目,不送技术,损失的是国家和农民,折腾的仍然是农民。

政府向农民推广防雾膜,农民用了不起防雾作用,气得找政府闹,说政府骗他们,打官司告塑料厂。其实不防雾不是防雾膜质量问题,是育苗时没用地膜就产生雾。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折腾农民到处告状。

关于上述问题的农业科技知识,广播、电视、报刊、科普橱窗、科普画廊、“科普之春”、“科普宣传周”、送科技下乡、科技巡回报告和赶“科普大集”等活动中都有,可是农民没有掌握,更淡不上运用。

目前,吃“皇粮”的农业技术人才农村留不住、用不上。农大毕业生在农业生产一线干不长,有的害怕农村艰苦千方百计的离开了;有的因为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对口飞走了;有的干脆辞职承包个果园或温室大棚干自己的去了。

当前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是科学技术!关键是缺少农民技术员。结论不难得出:培训农民技术员是普及农业科技的战略重点。大量成功经验表明农民技术员是普及农业科技的头雁。农业要腾飞,农民技术员首先要高飞。组织建设一支农民技术员队伍是当务之急,是普及农业科技的战略重点。

许多地方重视务工农民工的培训,帮助他们走出去,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更要下大力气培养农民技术员。目前,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帮助务工的农民工拓宽务工门路,投入重金培训,让他们掌握技能多赚钱,却忽视了对务农农民技术员培训的投入。这是本末倒置,必须马上扭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关于建设农民技术员队伍的设想

(一)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对培训农民技术员的领导

当前,要把农民技术员的培训工作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理清思路,明确重点。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科技教育资源,促进农科教的有效结合,积极探索多部门协作的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的新路子。要强化农民技术员培训的政府行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由科技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领导机构,统一组织,互相配合,通力协作。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技术员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的良好环境。

(二)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对农民技术员培训投入是我国加入WTO后重要的“绿箱”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民技术员培训投入体制,实行中央财政投一点,地方各级财政拿一点,各农业类基地建设、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经费列一点的办法,解决农民技术员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要研究切实可行的经济补偿机制,减轻农民技术员接受科技培训的经济负担,为农民技术员接受科技培训创造条件。建议将农民技术员培训经费列入地方本级财政预算,要保证各级配套资金的及时落实。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智力投入保障机制。对农民技术员培训资金,要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并实行项目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三)注重实际效果,切实提高农民技术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要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讲究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注重带动性。要善于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努力扩大农民技术员培训的覆盖面。农民技术员培训单位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和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材的编写、出版和使用,规范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农民技术员培训的教学支撑体系。要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农民技术员培训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农业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的管理、督促与检查,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把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的绩效作为农业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估办法,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高质量、高水平。

(四)建设农民技术员教育培训体系,保证培训经常化

有效整合农业科技教育资源,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或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并完善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龙头,以各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干,以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以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以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各类培训机构为基础的,从中央到省、地、县、乡相互衔接、上下贯通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加强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县、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

(五)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在农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在农业的生产、发展中,农业生产者、经营者是主体。农业的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及其具体的组织管理人才应当是农业人才的主体。过去,我们通常把农业人才的主体定义为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并从事农业科技与农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而把农业财富与效益的直接创造者或生产者排斥在主体之外。这样的观点和认识,使我们在农业人才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很容易发生严重的政策偏差。农民技术员应当是农业人才的主体,因此在培训农民技术员的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如职称的评定,建立和推选聘用制度,实行聘用制度的规范化等。

上一篇:关于广东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面向农村开展继续教育是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